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羽是怎麽死的?真相很可怕。

關羽是怎麽死的?真相很可怕。

關羽的死,發生在劉備和孫權最後敲定的關鍵點上,引發了後人的諸多猜測。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我們可以通過證明或證偽假設,壹步步還原歷史的真相。

關羽之死,可以分為三觀。

第壹,襄樊之戰局勢劇變,劉備來不及救援,這是壹個意外。關羽無法自救,腹背受敵而死。

第二個是陰謀:劉備/諸葛亮用孫權的刀殺了關羽;

三是放任:首先襄樊之戰變化太快,劉備讓關羽的生死在各種權衡下。

首先,關羽之死和荊州之失是兩個事件。關羽之死與荊州失守有很強的相關性,但不構成絕對的因果關系;對於劉備來說,關羽之死或許可以接受,但是荊州之失絕對不能接受,這是看待這壹事件的兩個重要立場。因為受《三國演義》、民間信仰、“桃園三婚”傳說的影響,懷疑劉備與關羽的兄弟情誼這種想法是不敢恭維的。這裏不談感情,只看得失。

襄樊之戰發生在劉備進入漢中之後。此時的劉備越過了有利的景觀,達到了自己實力的巔峰。但從“龍爭虎鬥”的角度來看,還遠沒有達到“天下若變,荊州軍轉萬、羅”的程度。所以關羽北伐違反了劉備的國策。但是襄樊之戰出奇的好,所以劉備這個時候可能很矛盾:

不支持關羽,浪費北伐成果;出兵支援,壹方面涉及到曹操和孫權的戰略局勢,另壹方面益州、漢中不穩,劉備不放糧、不出兵相助,靜觀其變也很正常。

但是,劉備強於孫權。北伐好的時候,劉備沒有分享孫權穩定盟友,為局勢的逆轉埋下了伏筆。當時孫權壹定很矛盾:如果曹操和劉備死了,孫權壹個人活不下去;聯合劉備,就看劉備方是否真心聯合吳抗曹。這時,孫權做了壹個間諜:他派人替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可以說,這個提議成為了三國歷史上壹個重要的決策點。如果關羽同意,劉備和孫權平分天下的戰略目標或許可以實現。但關羽辱罵,拒絕結婚。孫劉聯盟在最需要團結的時候,因為關羽的驕傲而分崩離析,直接導致荊州失守。

有人證明劉備想用刀殺關羽,理由是他沒有出兵幫助關羽。這個理由不充分。壹方面是襄樊之戰前期形勢太好,壹方面是劉備本部準備不足,另壹方面是劉備、孫權甚至諸葛亮都低估了孫權的決心。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復興漢朝的基礎,但是對於孫權來說,荊州也是鞏固江東的前提。如果兩個人不能成為公婆,那就只能是敵人。

然後結果逐漸明朗:夢露白衣渡江,關羽戰死,荊州歸孫權——從此劉備的興國之計幾乎成了泡影,他在三國後期的態度也基本成型。劉備或許可以接受關羽的死,但絕對不能接受荊州的失,所以夷陵之戰只是時間問題。

這壹歷史事件錯綜復雜,但我們可以推斷出以下幾點:

1.如果劉備真的拿刀殺了關羽,就永遠不可能為此上壹個荊州。如果關羽真的想死,劉備也會加強對荊州的保護,以免關羽死了就失去荊州。但是劉備並沒有加強保護。

2.劉備沒有加強對荊州的保護。可能是因為形勢變化太快,反應不過來(意料之外),也可能是他太輕視孫權,不相信他會偷襲荊州。從劉備與孫權的長期交往來看,後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陰謀的可能性不大。

3.孫劉聯盟的破裂,關羽是罪魁禍首。襄樊之戰發展成荊州之戰,劉備對這個兄弟的感情壹定很復雜。還是有讓他生死的可能。

綜上所述,關羽之死,荊州之失,陰謀論建立在劉備/諸葛亮“先殺臣後破敵”的基礎上,戰略非常不足,不太可能;有偶然論和放任論的可能性。從後期的劉楓事件、夷陵之戰(晚兩年)和關羽的封號(苗壯)來看,自由放任論是相當可能的。

  • 上一篇:教授講堂
  • 下一篇:薛婧教授在福建的文化盛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