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同類相食

歷史上的同類相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代思想家顧的壹句名言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對激發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現代人普遍理解這句名言:即使是普通人也有關心國家大事的責任和義務,這句話簡單表達了人民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漢語大詞典》將其解釋為“每壹個普通人都對壹個國家的興衰負有責任”。這種現代的解釋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忽略了它的本意。[3]

顧名言,《日知錄》始曰:“有亡國;世界上有死亡。亡國與亡國之辯?嶽,改姓為號叫亡國;仁義是壹種阻礙,至於引獸吃人,人與人之間會自相殘殺,這就叫天下之亡。為什麽魏晉人的談資毀了天下?就是《孟子》裏所謂的楊、莫之言。至於使天下無父無君者,入獸者也...自始,但義不明,偏於天下。.....是保護世界的老朋友,然後知道保護它的國家。護國者,其王公大臣,肉食者求之。保護世界的人是可鄙的,是有責任的。”[4]

從顧的原文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區分“天下”與“國家”。“天下”是儒家的壹個重要概念,它不是壹個簡單的自然空間。作為儒家人生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政治理想的最高目標。《天下》寄托了中國古老的大同理想,它想表達的是壹種關於政治秩序的理想或價值支撐。“天下”的空間結構和排列包含了人為的主觀建構,壹種特定的秩序排列通過這種建構的空間結構得以表達和實現。世界是道的終極來源,人的秩序只是天的反映。[5]統治世界的合法性最終來源於天道,因此按照世界結構安排的世界秩序就是“自然”秩序。總之,“天下”是壹個包含儒家政治秩序觀、寄托政治理想、人性與自然交匯的概念。[6]

按照儒家關於“天下”的壹般內涵,“天下之治”應該是指對某種價值和秩序的破壞,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了“天下之治”。他指出,魏晉時期倫理道德淪喪,“仁義填道,至於引獸吃人,人必相食”是“天下之亡”。可見,“亡國天下”既不是指壹個民族、壹個國家的滅亡(當時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概念),也不是泛指中國文化的滅亡,而是特指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儒家倫理的滅亡。“正始”是三國時期(公元240-249年)魏少帝的稱號。正始時期,司馬氏專權,政治險惡,士人頹廢,玄學開始盛行。漢末三國時期的社會動蕩,不僅沖走了大壹統的社會秩序,也導致了儒家主流價值觀的徹底崩潰。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魏晉就是儒教主導地位被徹底顛覆的歷史時期。因此,顧選擇這壹歷史時期作為“征服世界”的例證並非偶然。在,顧猛烈抨擊魏晉玄學“棄經尊老莊,鄙棄禮法,崇尚自由”,導致“不顧師者之危,忘父而行非君之事”,“遺世無父君而入獸”,從而導致“天下之亡”。

“滅天下”的觀念是基於儒家思想中的“人與鳥之別”,這是儒家價值觀中的壹個重要原則。儒家認為,正是因為聖人行了禮,教人做人,祖先才擺脫了動物的狀態,進入了人的境界。因此,普遍倫理是人之根本,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是“世界”的核心。防止人變成動物,壹直是“聖人”的頭等大事。[7]因為儒家倫理已經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成為區分人與動物的標準。所以,無論高低貴賤,只要是個人(普通人),都有責任捍衛倫理。“那些保護世界的人,普通人是卑鄙的,是負責任的。”可見,顧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初衷,並不是像現代人所解釋的那樣,號召人們站起來保衛國家和民族,而是要保衛儒家倫理道德不腐朽,這才是顧歸根結底要捍衛的東西。

相對於作為人類立身之本的“天下”,“國”僅指王朝,古人常稱之為“自古滅國”,這裏的“國”指的是“王朝”。亡國就是改朝換代,這是肉食者求之不得的。“亡國”(改朝換代)在古人眼裏絕不是小事,但也不意味著世界末日。“壹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國家”說明改朝換代是可以接受的。詩中說“天命無常”,壹個朝代運氣用光了,被新的朝代取而代之,這本身就是“天命論”的應有之義。即使朝代更叠,“天命”依舊,“天不變,道不變。”顧嚴武堅信“夫亡必有叠代,華夏不亡。”[8]朝代可以更替,中國文化(儒家倫理)必須永存。

強調“亡國”與“亡國”的區別,說明“天下”是儒家價值體系中的最高價值,“天下”(壹般倫理)的重要性明顯高於“國家”(王朝)。如果“亡國”不可避免,那麽“亡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在“天下”與“國家”的關系中,“天下”是“國家”(王朝)統治形式的政治合法性基礎。如果“世界”得不到保障,“國家”存在的正當理由是什麽?顧《鄭石》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對魏晉玄學的抨擊,強調“治天下”,凸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普遍倫理的極端重要性。這種“世界國家”的觀念體現了倫理(文化)至上的價值觀,被稱為“文化至上主義”。[9]它與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國家利益至上形成鮮明對比。[10]

顧是在明朝覆滅、清朝入主中原的背景下寫下這段話的。作為壹個強調防外夏的儒家知識分子,顧壹直承諾不與他的遺民合作清王朝。《正史》壹文講的是魏晉,但有當時的意味。但實際上,按照顧的邏輯和標準,以清代明仍然只是“亡國”而非“亡天下”。

  • 上一篇:歐亞明明是壹個完整的大陸,為什麽要分成兩個大陸?
  • 下一篇:我愛家鄉的作文,我孝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