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考研題——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存在2000多年的原因!請詳細說明!非常感謝!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考研題——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存在2000多年的原因!請詳細說明!非常感謝!

在中國封建社會,城是封建政治中心和商業中心,城秦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是統壹的。剛性體系下如此,彈性體系下更是如此。

在宋代以後封建社會的長期彈性制度下,中國封建社會壹直很穩定。這就是為什麽人們常說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國封建社會彈性制度下的穩定,並不是說不會發生社會大動蕩、經濟大蕭條、社會大危機,而是說無論發生什麽樣的社會大動蕩、經濟大危機,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會照常運轉,封建秩序始終可以維持。宋朝建國後的歷史充分說明了這壹點。比如繼位毛,明朝奪位建文帝,都是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成功奪權後,封建制和彈性制不變;再比如金滅北宋,袁滅金,再滅南宋。明朝趕走了元朝的統治,清朝取代了明朝。這些都是帝國王朝的興衰,封建社會繼續運行,封建社會中的彈性制度繼續發揮作用;再比如,元末明初的割據政權,無論是起義軍的首領,還是趁元朝衰落獨霸壹方的軍閥,還是舊的親元勢力的殘余,都打得不絕於耳,但仍然維持著所轄地區的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建立的大順政權和張建立的大西政權壹樣,封建制度既沒有解體,也沒有被取代。這壹切表明,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主要是指彈性制度下的封建主義超穩定。統治階段的角色可以改變,朝代的名稱可以改變,壹些具體的統治方式也可以改變。即使在壹個朝代之下,對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政策,但制度不變。

在柔性制度下,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存在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壹是從制度外不存在權力中心和異己勢力的角度,得出中國封建制度下缺乏可以替代這壹制度的政治力量的結論;其次,從封建制度再生產的規律性分析,得出中國封建制度在任何壹種動蕩和危機下都有可能再現或再生的結論。再次,從基層社會組織的結構和運作分析,得出中國封建社會在經歷暴力沖擊後仍然具有頑強的再生能力。

第壹,在中國的封建制度下,缺乏可以替代這種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制度大大增加了社會流動,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社會流動。

從社會的縱向流動來看,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制度下,普通人可以通過讀書、參軍、經商三個主要渠道向上流動。

1.讀書。如果走讀書的路子,最有希望的就是參加科舉入仕。隨著宋代以後科舉制度的完善和規範,許多學者為科舉的成功奉獻了壹生。只要他們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他們就永遠有希望。當然,除了科場成功,進入仕途之外,士人還有其他向上流動的途徑,比如做官,後來做官,或者被高官聘為客,等待日後主人的推薦,進入仕途。另外,只要讀書人有所成就,有所名氣,都有可能被地方官員推薦。推薦是補充官員職級的壹種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1)《明史》中的黃仁宇等因素讓我們有了新的認識,以元朝南北不同的稅制為例(江南實行秋稅、夏稅,唐朝模仿這兩種稅制,北方實行分稅制、地方稅,唐朝模仿租佃制), 說明政策不統壹,不連貫,是元朝政局不穩的主要原因之壹。 黃仁宇:放松歷史的視野,三聯書店,2001,第67頁。

2.參軍。對於普通人來說,參軍的路基本是壹帆風順的。宋代及以後各朝代的兵制雖不同,但征兵制與征兵制並存是相同的。北宋時,鄉兵通常實行征兵制,具有強制性,但也有壹部分鄉兵被征召入伍。地方軍叫湘軍,他們有軍籍,而皇軍是正規軍,由鄉兵和湘軍挑選出來的精兵組成。入伍後可以根據戰功逐級晉升。南宋時,正規軍稱為“大軍”,以區別於北方地區的帝國軍,南方地區的部分帝國軍也被編為“大軍”。南宋的“大軍”類似於北宋的皇軍。明朝初年,建立了保健所制度,派壹部分人到保健所,保衛邊疆,鎮壓地方。軍隊和人民完全分離了。中期以後,禁衛軍松懈,招人當兵,軍隊和士兵成了兩個並行的系統。軍隊有軍籍,不受地方行政官員管轄,世代為軍隊服務。軍人是任何個人自願應征的,與家庭和後代無關。軍隊有壹定的駐地,士兵是流動的,沒有壹定的駐地。招募士兵已經成為縱向流動的另壹種方式。清朝的正規軍是八旗軍和綠營。八旗軍隊有旗籍,實行抽兵服役制。綠營是漢人演的。最初是用來裝明兵,在戰鬥中起輔助作用。後來在平定舊金山和加爾丹叛亂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作用增大。雍正以後,八旗軍隊戰鬥力下降,綠營開始成為軍隊主力,直到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後,綠營連連潰敗,清政府改為雍營,即湘軍和淮軍,對抗太平天國起義。綠營和勇營都招了。入伍後會根據功績進行獎勵,有可能步步高升。另外,到了明朝,尤其是清朝,武術趨於規範化。壹個沒有名氣的武士可以考武藝。考試分外場和內場,外場考的是騎馬射擊、步射、硬弓、刀舞、投石,內場考的是武術中的壹段話。考試的獲勝者被授予武官的職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吳漢:明朝士兵。吳晗:《讀史》,三聯書店,1961年,第92頁。

3.做生意。商業作為壹種垂直的流動渠道,自宋代以來,隨著私營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等級制度的淡化和消失,越來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睞。有錢平民的子女可以自己創業,而窮人的子女往往先被送到某個行業的作坊或店鋪當學徒,然後擔任店員,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晉升為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成為獨立業主。由於土地買賣的限制壹般不再存在,商業積累的財富可以用來購買土地,其中壹部分也可以進入地方紳士的行列。有些朝代甚至可以捐壹個官職。

這樣,通過讀書、參軍、經商這三個主要的垂直流動渠道,普通家庭的年輕人總有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柔性體制下,這三個主要的垂直流動渠道相當於社會的三個安全閥,使人們對社會不滿有了適當的宣泄口。如果考慮到在彈性制度下,只能繼承財產,不能繼承官職,那麽下層民眾的心理會有些平衡。具體來說,如果壹個家庭的孩子中考成功,進入仕途,做了大官,如果他的兒子死後沒能成就功名,那麽他的官場之路可能就此終結。再過壹代,兒子考不上,經營不了家業,家就倒了。對於每壹個家族來說,都有興有盛,有衰有衰,但對於整個封建社會來說,這種有升有降,有升有降的局面並不妨礙制度的正常運行或封建秩序的繼續維護。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制度下,家庭財產可以繼承,不存在平民或佃戶不能繼承財產的情況,但有影響的是,財產的繼承通常采用析產的方式。這樣,壹個地主的官家在主人死後留下大量的土地財產。如果後代中沒有壹個人在仕途或商業上有所成就,為家族賺取更多的財產,那麽過了幾代,經過財產的反復分析,肯定會窮困潦倒。對於整個封建社會來說,家庭財產的聚散並不是壹件壞事,因為制度不會因為有些家庭由富而貧,有些家庭由貧而富而改變。反而會因為普通家庭有機會通過讀書、做官、練武或開商鋪買地而變富,即使變窮,也可能再次為家庭增光添彩。所以封建社會的現實安全閥起到了維護封建秩序的作用。在西歐封建社會,沒有這種垂直的社會流動機制和由此產生的社會安全閥。

壹個社會,最令人擔憂的應該是出現壹群絕望的人。絕望的人,不僅僅是對現狀的改善絕望,更重要的是覺得前途黯淡。他們再怎麽努力,也改變不了現有體制下的命運。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制度下,普通人仍然有通過讀書進入仕途、通過參軍甚至升官謀生、通過經商致富的替代途徑,所以絕望的人會減少。當然,受到政府稅收、勞動和地主殘酷剝削壓榨的貧苦農民,往往被迫別無選擇,只能聚眾起義,或者加入起義軍或地方割據勢力的行列。這種情況在元末明初非常突出。但是,農民起義的成功只是把皇朝換成了統治者,這樣的改朝換代並不會使封建制度消失,因為無論是農民起義軍還是封建地方割據勢力,在中國封建社會都不是制度外的異己勢力。如果這些貧農逃進城市,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不是也不可能是體制外的權力中心,他們不可能成為體制外的異己勢力。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制度下,也有過絕望的讀書人。他們主要是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失敗的人。除此之外,還有被政府欺負的人,或者被土豪惡霸欺壓到打官司無門的人,或者因為陷入冤案對未來失望絕望的人。他們自己也不會聚眾造反,而是去農民起義隊伍或者封建地區的割據勢力,成為那裏的謀士或者官員。即便如此,他們仍然不是封建社會體制外的異己勢力。他們只是在為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而努力,封建制度不變。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國封建社會,即使在彈性制度下,封建社會也始終缺乏取代這種制度的政治力量。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有垂直流動渠道可供選擇的普通民眾還是處於絕望中的民眾,都不可能成為威脅封建制度本身的體制外異己勢力。

從思想上看,要註意唐宋以來儒釋道壹體化思潮的形成及其深刻影響。先秦時期,儒家作為壹個學派參與學術爭鳴。事實上,漢代尊儒突出了儒家維護正統秩序的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廣泛流行,儒家失去了它的獨尊地位,但它仍然是封建思想的正統。自唐代以來,儒釋道融合的趨勢開始形成。在大壹統的過程中,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因為維護封建社會君主、大臣、父子、夫妻的絕對服從是永恒的正統學說,壹直被視為主流。佛教和道教從宗教方面對這壹世俗理論進行了合作和補充。“這種思潮對中國後來的封建社會起到了穩定作用,從而延緩了中國封建社會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任:唐宋以後三教合壹的思想,《任文選》,北師大出版社,1991年,第104頁。

為什麽會得出這個結論?這是因為,自唐代以來,特別是宋代以後,中央集權日益加強,皇權迫切需要壹種能夠鞏固中央集權統治,為皇帝的最高權力服務的精神力量。儒家關於君臣父子夫妻關系的思想核心是強調君權、父權和夫權,這正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所需要的。所以在大壹統的思潮中,儒家思想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同時,“佛教是外來宗教,必須接受傳統的封建宗法思想,即儒家正統思想,才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道教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除了它的宗教素養,也是基於對儒家思想的維護,所以它不得不與儒家思想融合。在這種情況下,宋朝以後,人們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禁錮。即使當時社會存在各種矛盾,但維護社會秩序,也就是維護既定傳統的觀念,在精神上束縛了各種對現實不滿的勢力,就像“壹個人長期被禁錮在壹個僻靜的房間裏,必然是蒼白的,壹棵在大石頭的縫隙中誕生的樹,必然是扭曲的。“儒家壓制了追求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這也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體制下,沒有體制外異己勢力的原因之壹。

由於儒家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據統治地位,特別是宋代以後,即使是明末傳入中國的天主教也試圖儒家化。“然而,這壹嘗試並不成功,因為它雖然使天主教壹度大發展,並得到相當壹部分儒生的認可,但最終並沒有真正實現天主教與儒學的融合,這才是天主教在清中葉消失的深層原因”。

  • 上一篇:日本歷史上的豐臣秀吉家譜?
  • 下一篇:中國的國姓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