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州文化中州文化歷史悠久,疆域沿革。

中州文化中州文化歷史悠久,疆域沿革。

中州文化中州文化歷史悠久,疆域沿革。

古中州為“禹州”。《尚書·龔宇》說大禹把天下分為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禹州、涼州、永州。禹州居九州,故又稱“中州”。

《尚書·龔宇》載:“荊州只有禹州和伊洛涇河入河,應伯既是豬,引菏澤為豬。”四水、卓、建皆在洛邑;滎陽,也就是河南省滎陽縣的邊界,和菏澤毗鄰河南省。可見,龔宇所說的“禹州”指的是從河南洛陽到山東菏澤這壹大片地區。

夏朝的活動範圍在豫西。《論國語與周瑜》說:“昔日盛夏也融於崇山。”趙薇指出:“崇山峻嶺,盛夏陽城,巍峨臨。”崇山,即嵩山。《史記·吳起列傳》上說:“夏傑家左至和記,右至太華,南有伊闕,北有羊腸。”可見夏朝的疆域,右邊是華山東側,左邊是黃河和吉水。

殷商時期,自商朝建立以來,多次遷都,大都在今河南境內。如渤(今鄭州二裏崗壹帶)、魏(今河南滎陽鰲山)、項(今河南內黃縣)、耿(壹個在河南溫縣,壹個在河北邢臺,壹個在鄭州興亭[東周])。盤庚遷居殷,住在河南安陽的朝戈鎮。殷是盤庚以來商朝的都城。這壹時期,殷西北的鬼面、地面、吉祥面,以及南方的荊楚地區(今河南南陽),都在殷商的勢力範圍之內。

西周實行分封制。從西周到春秋時期有:東郭、魏、宋、糜、伊、關、蔡、魏、雍、袁、郅、郢、範、姜、錢、紀、滑、陳、許、焦、楚、鄧。春秋時期,周王室失去了天府之國和鶴嘴鋤,遷到了洛邑,政治中心也遷到了河南。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國為魏、漢、魏,豫北部分歸趙,豫南歸楚、周。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廢除分封制,將天下分為36郡。其中有:三川郡(今河南西部洛陽)、潁川郡(今河南中部禹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另外,河南省東部的永城屬於縣,河南省北部的濮陽屬於東郡,河南省的淇縣屬於河內郡。

西漢武帝時期,開辟邊疆,天下分為十三部(又稱州),部(州)為刺史,州分為郡。另外,從西漢到魏晉,除了郡縣,還有壹些“國璽”。原因是西漢初年,壹些諸侯被朝廷分封。這些采邑跨越州縣,影響巨大,直接威脅到西漢王朝,最終導致吳楚之亂。叛亂後,這些諸侯依次被削。今河南有八郡二國。其中河南郡以洛陽為中心,包括新鄭;今天河南北部的安陽、新鄉屬於河內郡;濮陽屬東郡;劉晨、易軍(今開封壹部分)、長垣屬劉晨郡;南陽、王波屬南陽郡;紅梁、盧氏、益陽屬於弘農縣;永城屬梁國,淮陽屬淮陽國。

西漢時,縣以上有郡縣,潁川縣、汝南縣、郭亮縣等以上八縣屬豫州刺史部,河南縣、弘農縣、河內縣屬李思都尉部,陳留縣、董軍縣、淮陽縣屬兗州刺史部,南陽縣屬荊州刺史部。東漢時期,其行政區劃基本沿襲西漢,只是河南郡改為河南陰。三國時期,中州屬魏管轄。其行政區劃沿襲東漢。

西晉時期,中州分為泗州、兗州、禹州、荊州。泗州轄河南郡(以洛陽、珙縣為中心)、滎陽郡(以滎陽為中心)、弘農郡郡(以新安、益陽為中心)、薊縣(以薊縣、)河內郡(以沁陽、文縣為中心)、威縣(以葉、安陽為中心)、敦丘郡(以敦丘、範陽為中心)。兗州轄陳六國(均邑、封丘等。)和濮陽(以濮陽為中心)。禹州轄潁川縣、汝南縣、襄城縣(以郟縣、舞陽為中心)、汝陰縣(汝陰、固始、辛集壹帶)、梁國(今商丘、壹帶)。荊州轄弋陽縣(今新野、讓縣、鄧州地區)和南陽州(南陽、王波地區)。此外,襄陽縣所轄的鄧城、羌也在今河南境內。西晉時期,郡縣有縮小的趨勢。

永嘉之亂後,金朝南遷。北方呈現五湖十六國的分裂局面。北魏拓跋統壹北方後,沿用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劃體制,但州、縣管轄範圍明顯縮小,有時壹州只管轄壹兩縣。同時,由於戰亂頻繁,疆域難以確定,州縣的劃分多是臨時性的。中州已有三十余郡,有的州縣甚至被重置。引起了混亂。北魏曾在中州設益州、鄭州、涼州、禹州、北禹州、廣州、洛州、東禹州四州。司州轄(原漢魏縣,北魏時期改為殷)、薊縣(今修武、獲嘉壹帶)、東縣(長垣等地)、敦丘縣(敦丘、魏等地)。)、濮陽縣、溧陽縣(薊縣位於北魏孝昌年間)。宜州下轄武城縣、新安縣、澠池縣、恒安縣(北部莽宋地區)、宜陽縣。鄭州下轄的縣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包括許昌縣(今許昌、扶溝)、潁川縣(今長葛、臨潁)、楊寨縣(今禹州)。涼州轄楊霞縣(淮陽、陳留等地。)、開封縣(開封、尉氏兩縣)、陳留縣(大良城東的均邑、封丘地區)。禹州轄汝南縣、潁川縣、汝陽縣、宜陽縣、新蔡縣、襄城縣。北禹州轄光武縣、滎陽縣和高程縣。廣州轄南陽縣、定陵縣(今舞陽地區)、汝南縣。洛州轄洛陽縣、新安縣、河南縣、陽城縣。東禹州轄汝南縣、東新蔡縣、新蔡縣。

隋朝改州為郡,不再設郡,實行郡縣兩級制。在中州,隋建立了17個縣,包括滎陽縣、梁軍縣、襄城縣、潁川縣、汝南縣、淮陽縣、汝陰縣、商洛縣、弘農縣、昔陽縣、南陽縣、董軍縣、魏軍縣、季峻縣、河內縣和宜陽縣。

為了加強大壹統局面,唐朝改郡為州,並在州之上設“道”,實行道、州、郡三級制。中州地區是唐代杜集路、河南路、山南東路的壹部分。杜家道主要管理河南省(今洛陽)和唐朝東都汝州的行政事務。河南道轄陜西(靈寶壹帶)、郭、滑州、鄭州、潁州、徐州、、蔡州、汴州、松州和。河北道轄淮州(今獲嘉、修武)、襄州(今唐陽)、蔚州(今新鄉、薊縣)。山南東路轄碧州(今泌陽、桐柏)、鄧州(今南陽)。淮南道轄光州(今光山地區)、深州(今信陽、羅山地區)。唐朝末年後,中國歷史進入混亂的五代時期。北宋統壹後,廢除了唐朝的“道”,在州之上加了“道”,將國家分為十五道。北宋的行政區劃是路、州、縣三級制。

北宋時,在中國首都開封設置北京道,管理首都及周邊十六郡。開封周邊設置JD.COM東路、京東西路、北京西南路、北京西北路。今天,河南地區就在這四條道路之中。北宋靖康二年,汴梁南移,中州成了金朝的天下。金朝在這裏設置了南京路(開封是金南京)和河北西路。南京路轄開封府、貴德府(今商丘)、河南府(今洛陽);河北西路轄府(今安陽)、淮州府(今濟源、溫縣)。

元朝開始設省,實行省、路、州、縣四級制。今天的河南省屬於河南省江北省,管轄宋朝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開封。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均屬本省管轄,而黃河以北的安陽地區在元代屬中書省管轄。

明朝實行省、州、縣三級制。明代河南省因地處黃河以南而得名,開封為治所。* * *轄開封、河南、貴德、汝寧、南陽、懷慶、衛輝、張德、汝州,* * *曾有“符拔、直隸、益州、十壹郡、九十六郡,北有武安,南有信陽。(明史地理三)這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地區。

清代河南省有九州、五直隸州、壹直隸廳、五州九十六縣。“東至江蘇蕭縣,西至陜西潼關縣,南至湖北黃陂縣,北至直隸磁州。”(《清史·地理九》)九府中,有開封府、貴德府、郴州府、汝寧府;這五個直隸州分別是:徐州直隸州、鄭州直隸州、陜州直隸州、汝州直隸州、光州直隸州。

民國時期的河南,廢除州壹級的行政組織,州全部改為縣。省會開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河南省會鄭州。在鄭州、開封、洛陽、周口、安陽、鶴壁、南陽、商丘、信陽、駐馬店、新鄉、漯河、平頂山等十三個地區設立了行署,管轄全省111個縣。其中,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為省會城市。

今天的河南北起安陽,與河北、山西相鄰。南至信陽雞公山,與湖北接壤;西起靈寶,連接陜西、山西;東臨永城,與山東、安徽接壤。它占地16萬多平方公裏。仍以古禹州為名,簡稱“禹”,或好名“中州”。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地震記錄
  • 下一篇:誰知道華潤的前身聯合銀行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