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忘記歷史

忘記歷史

成語典故|忘了歷史和淵源,就是“數經忘祖。”

正文:朽木

近年來,我國壹些地區的少數人無視良心,鼓勵背叛。比如這些鼓吹“臺獨”、“港獨”的不法分子,經常胡說八道,讓人想到壹句話,就是“數經忘祖”。

“數典忘祖”這個成語出自先秦時期左丘明編的《左趙專公十五年》:“學父之後就沒有前途了嗎?”數經忘祖。“是指對歷史的無知,後來是指忘本。整個故事是什麽?簡單說壹下。

先說背景。召公十五年是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是春秋末期。周王衰弱,沒落,權力受到排擠。諸侯國互相征服,戰爭頻繁。此時,晉國雖然在晉平公重新稱王後成為春秋末期最強的諸侯國,但在晉即位後,雖擁“孟慧”稱王稱霸,卻已衰落。

這壹年,周靜國王的兒子吉首死於六月,穆皇後死於八月。《左·趙專公十五年》:“十二月,金遜如周。葬穆後,談之。”晉國六大臣之壹的魏巡(公元前548-493)就住在正清。因封地在知縣(今山西永濟市),謚號為“文”,史稱子。智文子的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智伯(智相子),可惜他出名是因為被漢魏趙家滅了,從而拉開了戰國的序幕。

從晉國派正清參加皇後葬禮來看,當時的周王室雖然沒落了,但當時號稱“尊王抗外”,所以晉國給的面子還是挺大的。不僅派了正清,還派晉國大夫去旅行作為約定。

《左公十五年》:“葬之時,除喪,與同宴,與魯同壺。”大家可以看到,當時周皇後的喪期是在的五個月(不符合禮儀),然後周就舉行“射獵宴”招待子。在古代,射宴更加講究。在周朝,射宴有幾個目的。《禮記·射義》曰:“故禮嚴,故君臣之義也明。”,“射手,所以關聖德也。”,“這是古代皇帝的制度。群臣在二十歲時向皇帝獻貢食,皇帝在宮中試用。”“所以,射手也是諸侯。就是因為王公大臣決心要射,才能學禮樂。”

《禮記》上說,射宴本來是為了明確君臣之義,然後觀察君臣之德,選拔人才,再決定是否賞賜。但到了春秋後期,周王室已經衰落,從原來的賞賜到“要飯”。所以周景王叫人把魯國貢品的射壺放在上面,“倒壹壺魯國”,就是為了以下目的。

然後周景王質問子:“天下諸侯都有安撫皇族的權力,金卻沒有。為什麽?”意思是其他諸侯國都進貢了,而妳們晉國沒有進貢。發生了什麽事?智文子問姬譚答,姬譚曰:“諸侯之封,亦為皇族所封,以安撫其國,故可向王薦夷器皿,居山居,避狄之鄰,而遠離皇族,王陵不及,拜之不勝。他為什麽能提供它們?”意思是其他諸侯國得到了周王室的明器(夷器),可以回饋,而晉國壹直沒有得到好處,所以沒有提供明器。

這樣的回答自然讓周很生氣,說:“叔叔,什麽都忘了?”唐叔,壹個國王的母親和哥哥,難道沒有區別嗎?“叔是晉國對醫生的尊稱,就像子以前的尊稱為“蔔式”,表明自己的身份,並不像有些人翻譯成“叔、叔”那樣無稽之談。周對說,妳難道忘了嗎?晉國的開國君主是唐叔虞,他是周成王同父異母的兄弟(比其他諸侯都要親)。他不是反而得到了獎勵嗎?

於是,周景王把歷代皇室贈予晉國的明器,如檢閱軍隊路上的密髯鼓和大車,征服商朝的鎧甲,接受的車馬裝備,如“項後二路、鈸、鑼、武士”,壹壹列出來,進行打造。

然後回到姬譚,說妳的曾孫富博掌管晉國典籍,輔佐政務,所以叫姬師。周王室太史信的兒子董,到晉國做了太史公。董的歷史是“董虎”,在《弒君》壹書中有記載,稱為名史。然後問:“女,禮畢,何以忘之?”,說妳是掌管典籍的官員,因為什麽忘記了歷史?

周慷慨激昂的批評讓嵇譚啞口無言。在子為自己開脫出姬譚之後,周有句名言“學妳爹行不行?”數經忘祖。“妳父親沒有其他後代嗎?有這樣壹個主管古籍的人,竟然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後代!這就是“數經忘祖”這個成語的由來。

當然後面還有壹段。嵇談和子回到晉國後,把周要明器的事告訴了項叔。項叔是晉國有名的大臣,善於辭令,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以準確判斷政治形態而聞名。他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鄭和晏嬰的兒子。項叔說,看來周景王是不能善終了,因為“辦喪宴,要禮器,是很可悲的,也是不雅的。”、“禮器之至,是因功德,非因喪。”沒幾年,周靜國王桂姬病逝,諸侯互相爭鬥,這是後話。

雖然周景王不守禮法,要易器,但可見周朝皇室已經大不如前了。但這段關於“數經忘祖”的話,有理有據,讓書上說得啞口無言,也反映出當時的王公貴族勢力太大,根本不在乎周了。在上進心的影響下,晉昭公死後,繼位,國家權力落到趙、魏、韓、郅、範、中行六大家族手中,導致三族分裂,歷史進入戰國時期。

這個成語告訴人們,不能忘本,不能妄言。“數經忘祖”是對歷史的背叛,是對祖先的汙蔑。正如周所說“不發跡,叔在何處?”晉國的始祖唐叔虞,因為晉國大夫的壹句話,受到了連帶的指責和羞辱。作為晉國公民,他自然是滿目瘡痍,無言以對。

所以,現在那些忘祖的惡兒子,壹說胡話,壹吐糞,就想著自己是誰。妳的祖先是誰?妳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是什麽?妳是什麽血統?如果妳否認這壹切,那妳做人還有什麽意義?活著對社會有什麽貢獻?還不如回熔爐去。

2020/6/7玉木齋

  • 上一篇:常州有哪些名人?
  • 下一篇:炎黃傳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