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秦漢時期的河套地區指的是現在的什麽地方?

秦漢時期的河套地區指的是現在的什麽地方?

地理

河南,古稱河套,位於北緯37度線以北,壹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的土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分屬寧夏、內蒙古、陜西。這裏黃河先沿賀蘭山北上,再因陰山阻隔向東,再沿呂梁山南下,形成“幾”字形,故稱“河套”。

河套平原壹般分為寧夏青銅峽和石嘴山之間的銀川平原,也稱為內蒙古的“陶西”和“陶冬”。有時“河套平原”僅指陶冬,與銀川平原並列。

陶冬分為巴彥高勒和西山嘴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又稱“後蓋”,以及包頭、呼和浩特和喇嘛灣之間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和呼和浩特平原)的“前蓋”。有時河套平原被稱為河套-土默川平原。

歷史

春秋以前,河套地區的居民主要屬於北地。

戰國初期,趙武靈王把疆域擴大到陰山,建立雲中郡,位於土默川平原東部。後來秦國和趙國相爭,匈奴占領了河套地區。秦統壹六國後,蒙恬於215年至214年間,派十萬大軍將匈奴趕出河套,並在此遷來三萬戶,以守邊境,設雲中、九原二郡。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匈奴乘秦之亂,入侵河套。

西漢127年前,梁武帝派衛青打敗匈奴兩個國王婁煩和白羊,占領“河間”,即河套。大臣的父親顏尚書建議在河套建城,耕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漢武帝接受了這壹建議,設立朔方縣(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五原縣(今包頭西)。

125建立西和縣(今陜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區還包括以前的雲中縣和定襄縣,以及北地北部和商縣。在漢代,大量的漢人移民到這壹地區,居民們引黃河灌溉。當地農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另外,遷到這裏的匈奴成為半獨立的諸侯,依附於漢朝,成為漢朝的雇傭軍。

東漢初,河套的漢人遷到長山關(河北道馬關)以東。漢光武帝年間,加入漢朝的匈奴人被遷到河套。之後北方八郡及其居民兩次因羌而內遷,河套逐漸被羌和南匈奴占據。魏晉時期,拓跋家在河套立國。在灤化時期,河套地區是中國北方和長城以外的許多胡族政權的重要據點。到439年,北魏統壹了華北。

北朝和隋唐時期,曾壹度長期開墾。如唐詩中有“賀蘭山下果園落成,塞北江南名聞千古”的詩句。隋末,移民遷至寧州、清(甘肅慶陽),突厥占領河套。直到618年,依附於突厥的張帶著武都、當曲、婺源三縣加入唐朝,才被中原王朝重新占領。唐朝統壹戰爭後,梁政權被摧毀,陜西、寧夏的部分河套地區被唐朝兼並。

唐朝中後期,河套分屬盛豐和嵊州的三守城、天德軍和真武軍管轄。840年,亡國後,回紇相繼要求割地,被唐朝拒絕。梁末,天德使、真武使李思本相繼被俘,和嵊州被遼占領。五代末期,黨項興起建立西夏,從北宋手中奪取了陜西和寧夏的部分河套,後來分別被西夏和金國占領。

元朝時,蒙古人開始向河套移民。明朝中期,河套被韃靼人、瓦拉人和烏梁哈人占領。在清朝,河套被劃歸為由官員統治的內蒙古。清末,陜西、山西壹部分人開始遷往河套。隨著王同春的發展,河套地區開始成為西北地區最重要的農業區。

民國抗日戰爭時期,國軍將領傅曾駐紮在此興修水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裏的農業得到了進壹步發展。

擴展數據:

壹、行政區劃

1949以後,“河套”壹詞的外延逐漸縮小,演變為僅指境內河套地區或以此地區為中心的更大範圍。因此,1954年,國家廢除綏遠省建制後,批準內蒙古人民政府的申報,以“河套”命名國內壹級行政區,即改陜西壩區為河套(今巴彥淖爾市陜壩)行政區。

第二,區域環境

河套是黃河中上遊兩岸的平原和高原地區,因農業灌溉發達,又稱為河套灌區。這片土地歷代以盛產水生植物而聞名,所以民間有“黃河多災多難,富不過壹集”的說法。但生態環境大不如前,境內很多地方接近沙漠或半沙漠。

1,水文資源

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陜西省)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幹河流域、洛水(河南省)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他們圍繞著河套地區,猶如眾星捧月,將河套文明推向了巔峰。與此同時,

2.自然資源

自元代以來,“河套”壹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書籍中,並有相對穩定的內涵。用來指賀蘭山以東、狼山、大青山以南、黃河沿岸地區。以烏拉山為界,東有前蓋,西有後蓋。還有以黃河以南、長城以北為封面的,與河北的封底對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河套地區

  • 上一篇:如何通過看k線知道是漲還是跌?哪位老師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說壹下?這方面的文章很多,但都不太好理解。
  • 下一篇:妳為什麽在元宵節吃餃子?還拉兔子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