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朱是哪裏人?

朱是哪裏人?

朱,男,土家族,1963+00年6月出生於湖北來鳳。1987年7月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歷史系,此後分配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工作。2006年2月,他獲得了文博研究圖書館館員的資格。現任恩施自治州博物館事業處處長,文博研究館員。主持三峽庫區及清江流域地下文物搶救性發掘項目20余項,主持湖北省文物局下達的“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湖北三峽庫區墓葬初步研究”、“巴青銅器的發現與研究”等科研課題。發表課題報告2篇,學術專著2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發表考古簡報20篇。2003年7月,恩施博物館朱同誌被湖北省人事廳、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三峽工程移民局授予“湖北省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先進個人”。

中文名:朱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湖北省來鳳縣三湖鄉

出生日期:1963 10月

職業:恩施自治州博物館業務處處長、文化與文化研究館員等。

畢業院校:中南民族大學(現“中南民族大學”)

主要業績:主持三峽庫區、清江流域地下文物搶救發掘項目20余項。

發表課題報告2篇,學術專著3部。

主要成果: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考古簡報20余篇。

主持並完成了湖北省文物局下達的“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巴式青銅器的發現與研究”等科研課題

代表作品:《鄂西南懸棺時代及家族考證》、《土家族吊腳樓的起源、結構及功能》等。

傳記筆記

朱,男,土家族,1963年6月出生於湖北省來鳳縣三湖鄉。1987年7月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現中南民族大學)歷史系,分配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工作。

2006年6月5438+2月,他獲得文博研究館員資格。現任恩施自治州博物館事業處處長,文博研究館員,重慶師範大學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湖北民族大學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成就

朱先後主持三峽庫區及清江流域地下文物搶救性發掘項目20余項,主持湖北省文物局下達的“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湖北三峽庫區墓葬初步研究”、“巴青銅器的發現與研究”等科研課題。發表課題報告2篇,學術專著3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發表考古簡報20篇。

獲獎

2003年7月,恩施博物館朱同誌被湖北省人事廳、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三峽工程移民局授予“湖北省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先進個人”。

項目報告和學術專著

《鄂西古建築文化研究》: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恩施州民族研究系列叢書之三。是壹部系統介紹鄂西南土家族建築文化史的著作,共12章,約20萬字。分析了土家族民居形成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重點闡述了其歷史淵源、建築格局、藝術風格、文化內涵以及對當今建築文化的深遠影響。該書獲得了2004-2005年度恩施民族研究作品獎。

《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是三峽文物保護工程的報告,2009年2月由北京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50余萬字,是作者在長期參與三峽文物保護工作、大量專題調研和吸收前人優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三峽地區最新考古成果,采取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等跨學科研究的形式,對巴族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的階段性總結。項目報告201165438獲恩施市第五屆優秀社科著作壹等獎。

《三峽湖北庫區墓葬初步研究》:三峽文物保護工程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8月正式出版。全書共30萬字,從墓葬形制、隨葬品、喪葬習俗等方面系統總結了三峽地區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墓葬文化的不同特點,為研究三峽地區不同時期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了非常詳實的實證材料。

巴文化考古發現與探索:為恩施民族研究系列叢書之五,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正式出版。全書共15章,約40萬字。重點介紹了巴文化的形成機制和歷史淵源,以及漁獵文化、青銅文化、建築文化、喪葬文化、宗教文化等。它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代表性學術論文

鄂西南懸棺年代及宗族考證,四川文物第2號,1994。

土家吊腳樓的起源、結構與功能,民族論壇,第1994期,第1期。

土家西蘭卡普的起源、特點和作用,《民族論壇》第4期,1994。

《土司時期土家族原始婚姻遺存探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4期,1994。

土家族儺戲面具的演變特征與功能,《民族論壇》第4期,1995。

考古發現的早期濮及濮文化,《四川文物》第3期,1995。

論土家族白虎崇拜的起源及表演功能,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6,1。

論早期濮文化與巴文化的關系,《全國論壇》,第2期,1996。

論土家族婚禮習俗“插花紅裝”及文化特征,民族論壇,第1997期,第1期。

土家族雞蛋習俗探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1999期,第1期。

從普巴文化的融合看土家族的族源,《三峽文化》,2002年第3期。

三峽考古與土家族起源文化研究,2003年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學術論文。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壹版。本文獲2002-2003年度恩施州民族研究論文二等獎。

《論土家族吊腳樓的審美與社會功能》,《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清江流域古文化與巴文化考證,三峽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本文獲2004-2005年恩施民族研究論文二等獎。

鄂西南清江流域巴式青銅器的發現與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水壺的歷史與發展,三峽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土家族地區青銅器的分類與討論,《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本文獲2006-2007年恩施民族研究論文二等獎。

《戰國時期巴人喪葬文化探析》,載《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清江流域巴文化遺存的考古發現與研究》,《三峽考古與多學科研究論文集》,重慶出版社,2007年7月第壹版。

《巴文化與三峽地緣文化的關系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對林俊傳說的理解》,《三峽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本文獲得了2008-2009年恩施民族研究論文壹等獎。

關於虎鈕幾個問題的認識,三峽大學學報,第1期,2010。

三峽考古與早期巴文化源頭研究,重慶三峽學院學報,1,2010。

《論土家族古鎮的人居環境與建築特色》,《重慶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10。

鄂西南清江流域洞穴文化初探,三峽大學學報,第2期,2011。

《巴蜀文化差異分析》,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2期,2011。

土家族地區的第二次墓葬及其文化解讀,三峽大學學報,第2期,2012。

巴族漁獵經濟形態分析,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2期,2012。

鄂西南土家族地區文物古建築遺存現狀及保護措施分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1期,2012。

對巴蠻子故事的理解,三峽大學學報,第1期,2013。

《論巴青銅文化的歷史與特征》,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1期,2013。

代表性考古簡報

《巴東炮臺子墓地發掘簡報》、《巴東蓮子溪遺址發掘簡報》、《巴東將軍灘墓地發掘簡報》、《巴東官田堡墓地發掘簡報》均收錄於《湖北庫區考古報告匯編》第三卷,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壹版。

2003年巴東縣張家墓發掘,2004年巴東縣上墩墓發掘,2004年巴東縣燕渡河墓發掘,2004年巴東縣蔡家堡墓發掘,2004年巴東縣顧家嶺遺址發掘,2005年巴東縣高坨子墓發掘等。2005年巴東縣木灣墓葬發掘簡報,全部記載於《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四卷,科學出版社,5438年6月第壹版+2007年10月。

2006年巴東雷家坪遺址發掘,2006年巴東高圍子遺址發掘,2007年巴東王家灣墓葬發掘,2008年巴東焦家灣墓葬發掘,均記載於《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六卷,科學出版社,2065438+65438 00年。

  • 上一篇:六年級數學教案第壹冊[北師大版]
  • 下一篇:最堅固的盔甲——宇航服的進化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