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是誰?

“清初四僧”中的“八大山人”是誰?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又名朱,本名,八大山人是其晚年的象征。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權的後代。王寧蓋封南昌後,世世代代子孫都居住在南昌等地,* * *分為八支。八大山人是益陽王七世的孫子。他的祖父朱鐸(P95)是壹位詩人兼畫家,他的山水畫風格非常著名。父親朱某金,也擅長山水花鳥,在江油小有名氣。不幸的是,他在中年時死於壹種隱性疾病。朱某叔(P95)也是畫家,他寫的是繪畫史。八大山人出身於帝王之家,從小受到父母藝術的熏陶,變得更加聰明好學。八歲會寫詩,十壹歲會畫山川,小的時候會吊腕寫米家小字。少年時參加村考,被錄為學生。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滿洲、貴州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八大山人當時十九歲。父親去世後不久,他極度沮喪和憤慨。他裝成聾啞人,隱居在山野來拯救自己。在八大山人的畫上經常可以看到壹個奇怪的標誌,好像是鶴的象征。事實上,它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組成的,以寄托對故國的深切懷念之情(沈嘉的三月十九日是明朝滅亡的日子)。順治五年(1648),妻子去世,八大山人隨母親、哥哥出家,剃發到奉新縣更相寺。此後,他們改名為雪哥。24歲,我成了壹座山,壹只山驢。順治十年(1653),八大山二十八歲,迎娶母親到新建縣洪崖寺,在更安老人處受戒為師,住山講學,跟隨百余人學法。經考證,八大山人28歲至36歲,與母親、弟弟壹起居住在南昌復州門外(進賢門)金聖塔附近。當時,這裏有許多茶館和酒店,勞動人民生活在壹起。八大山人生活貧困,蓬頭垢面,流浪於此。我壹直很喜歡喝酒,但又不滿意,經常喝醉。喝醉的時候揮了很多錢,揮了十幾張圖。山上的和尚、窮人、屠夫和賣主向他要畫,他們隨時都慷慨地給他們。八大山人36歲的時候,想“找壹個自我的存在”,找到了南昌郊區的天寧觀。這壹年,他重修天寧寺,改名“青雲園”。“青雲”壹詞源於道教神話“常駕青雲而下”。也有用“飛劍插地,栽桂樹規定老基業”的說法,這也是現存海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狀元戴將“普”改名為“普”,以示“青雲”傳譜,從此改名為“青雲譜景區”。青雲譜風景區曾是壹座歷史悠久的道觀。相傳2500多年前,太子金(子)來此煉丹,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令梅福棄官於此,後建梅仙寺。晉代許遜水利也在此開辟道場,創立“景明教”,改名“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學,隸屬於凈明道。唐太宗五年(831),唐朝刺史周迅改名“太乙觀”。宋二年(1055),定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八大山人來此瞻仰先賢遺容,領略這裏的山川,於是重修了原來的道觀,改名為“青雲園”。從此,八大山人成了青雲園的創建者。後人還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諾”的牌位。梁月文沒有。八大山人朱真人”。36歲至38歲,中共八大往返於南昌市與青雲譜風景名勝區之間,青雲譜風景名勝區的重建由其兄朱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入駐青雲譜風景名勝區,約三十九至六十二人。他苦心經營這座寺院二十多年。當了13年佛教徒後,八大山人成了壹座道觀的創始人。他出家為道的生活,主要不是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清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以此來隱藏和保全自己。八大山人60歲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的詩作畫。他交錢的時候,經常把“八大山人”這幾個字連在壹起,好像是“哭”“笑”之類的詞,來表達他的苦惱。他的弟弟朱,名叫,也是壹位畫家。他的風格與乃雄相似,但也豪放不羈。他的字畫署名是牛石慧,這三個字用草書寫在壹起,很像“要不要拜君”二字,表達了對滿清永不屈服的心情。兩兄弟在簽名的開頭,把漢字拆開,壹個是“牛”字,壹個是“八”字。這種匿名可謂用心良苦。八大山人晚年居住在南昌的朱蓓寺、福肯吉等地。僧友蓮雪是朱蓓寺的住持,與八大山人有著深厚的友誼。連學也擅長書法,性格倔強。後來又遷怒於新建縣令方娥,說他“瘋了”,被抓起來死在獄中。連雪死後,朱蓓寺很快被摧毀。這期間八大山人出去旅遊,拜訪朋友畫畫,畫了很多。這是八大山人創造的盛世。最後在南昌郊區的朝望洲上建了壹座草堂,名曰“宋草堂”。當時的詩人葉舟曾寫過壹首詩《八大山人》,描寫他在這裏的生活。詩如下:“壹室()滿塵,蒿黯,詩畫入禪,世人卻逃了功名,殘山留了水,舊商盡忠,瓜民散。”八大山人在這個茅屋裏度過了他孤獨而貧窮的晚年,直到去世。據說八大山人葬在南昌郊區窯灣,去了應家山。但解放後移墓時,只發現了壹些腐爛的木釘,沒有發現骨頭,可能是他的衣服()。牛石慧墓在青雲譜風景名勝區南將軍山。墳墓裏有壹罐骨灰。解放後,又遷葬於青雲譜風景名勝區土主山。據新縣誌和西山誌記載,八大山人墓位於縣城西北30裏,即西山黃溪公社侯伶壹帶。很難找到墳墓的確切位置。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大畫僧”(、石濤、石()和鑒江)之壹,以大量的水黑寫意繪畫,尤其是花鳥畫而聞名。他的畫自然而新穎;學古人,但不要拘泥於古法;筆墨簡練,以少勝多。他通過花鳥、木竹、山水來表達對滿族貴族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慨,表現出倔強而高傲的性格。於是他畫了壹只鼓著肚子的鳥和壹條怒目而視的魚;還是殘山殘水,老樹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野獸,振翅的孤鳥;或幹涸的池塘,站立的殘荷,其中有活潑的魚和生動的花。是對自己的隱喻,是對生命的象征,達到了簡約、形式的境界,充分運用了中國繪畫藝術特有的傳統技法,著名畫家鄭板橋對八大山人的畫贊不絕口,說“橫平豎直畫千千,不再有墨點,多了淚點。”據說八大山人曾經有幾卷帶畫的詩集,藏在秘境裏。但從傳世的題畫詩來看,大多采用隱晦的手法,蘊含著對故國的懷念和對滿清貴族及其爪牙的嘲諷。如其詩《孔雀圖》寫道:“孔雀花雨竹屏,竹稍強半墨生成;怎麽能談三耳呢?就是每年春天坐二更。”這幅畫的上部是石墻,石墻底部有幾片下垂的竹葉和兩朵雕零的牡丹花;下部是壹塊光滑的石頭,頂大底尖。石頭上蹲著兩只醜陋的孔雀,孔雀尾巴處拖著三根斷了的羽毛。這是孔雀在嘲諷明朝文武官僚倒向清朝,向清主屈膝以求榮耀的醜惡狀態。他們戴著三只眼睛和羽毛的工作帽,就像壹個三只耳朵的班長。他們二更去等皇帝上朝。但孔雀們卻蹲在壹塊光滑不穩的石頭上,仿佛清朝政權隨時可能崩潰。八大山人用這些深邃的繪畫和隱晦的詩句,默契配合,在反諷中做到極致。他的花鳥畫實際上是政治諷刺畫,詩在其中,意在畫外,構圖奇特,壹直為人們所稱道和欣賞。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和篆刻也有他獨特的風格。他努力吸收歷代書法家的優秀傳統,創造了用禿筆書寫的優美、挺拔、瀟灑、豪邁的藝術風格。他也是中國書法大師。他的篆刻印章造型簡單,描寫雄健,寓意深刻,風格獨特。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在中國畫壇影響很大。三百多年來,著名的寫意畫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響,如清代乾隆時期的“揚州八怪”,清末的吳昌碩,近代的齊白石。八大山人不愧是中國古代畫家中的大師,是元明以來寫意畫家的集大成者。
  • 上一篇:10《重慶周邊上路之旅》中的美麗古鎮推薦,重慶那些歷史悠久的山水古鎮都算。
  • 下一篇:達爾文數據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