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20世紀90年代德國外交政策的轉變:65438-2009。

論20世紀90年代德國外交政策的轉變:65438-2009。

統壹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從1870到1890,德國的工業發展形成了真正的洪流。德國安全戰略的選擇發生了變化。影響國家安全戰略選擇的因素有:1。國家的安全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實力對比、相關國家的政策導向等。2.國家對威脅的主觀判斷;3.國家安全利益的定義。

德國崛起於歐洲舊體系的中心,它的建立沖擊了周邊國家的利益,改變了大國之間的相對地位。德國人居住的空間位於歐洲中心,周邊國家最多。歐洲大部分主要國家都有其自然邊界,而俄羅斯則得益於其偏遠的地理位置。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北海和波羅的海可以作為天然屏障,但它們的東西部幾乎是完全開放的。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吞並給德國礦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洛林地區的褐鐵礦儲量估計有7億噸,而德國其他地區的總儲量只有3億噸。這使得德國對這壹地區的保護成為維護其安全利益的主要內容之壹。法國的威脅並沒有因為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而減弱。而德國的東鄰俄國,經過1859的農奴制改革,實力增強。它向東南擴張,侵占了中國壹百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其擴張主義性質仍對德國構成極大威脅。德國東西邊界弱國少,難以獲得新的領土,容易造成東西戰線作戰的局面。

統壹後,推動了德國工業化的第二次高潮。這壹時期,德國處於工業化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到第壹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經濟是歐洲第壹,世界第二。德國的工業,加上高科技的發展,控制了大部分歐洲的工業力量。到了1903,德國已經是壹個潛在的霸主。這壹時期,德國工業由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貿易量大增。1913年,德國占世界貿易的13%,是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德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豐富的原材料產地和更廣闊的市場。工業化時期積累的巨大的工業生產力(物質和財力)是國內市場遠遠容納不下的。對德國來說,在歐洲的擴張空間很小。要維護和擴大其經濟安全利益,保護德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展,唯壹的辦法就是瞄準海外。1914德國資本輸出達到440億,德國工業開始在世界市場上競爭。

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德國對安全利益的要求也在不斷擴大。康恩的“漸進升級戰略”理論認為,利益強度的確定與壹個國家的實力有關。當德國在統壹後實力與日俱增時,利益層次會升級,利益範圍會更廣,威脅程度會更高。所以德國統壹後,先是選擇建立限制性的同盟體系來維護帝國的安全,後來選擇了進攻性的外交政策,隨著經濟的進壹步發展來爭取世界霸權。前者尋求均勢,後者尋求主導那些反對或可能威脅均勢的國家。做出這兩個戰略選擇的本質都是通過減少他國的實力來增加自己的安全。

德國實行“大陸政策”和“平衡外交”,重點是削弱和孤立法國,防止法俄走近,避免東西方戰爭,防止俄羅斯向中南歐發展,形成英、法、俄、奧、意的相互制約。20世紀70年代,俾斯麥試圖進壹步削弱甚至摧毀法國。俾斯麥在1874寫道:“任何人都不應該抱有幻想。法國再次強大的那壹天,就是和平的終結。”1873年,德國為了防止俄法結盟和東西方戰爭,促成了俄、奧匈、德三國黃三協定的締結。1887年,德俄簽訂“再保險條約”,德俄關系保持穩定。1890年,德國政府停止續簽再保險條約,認為已經無法阻止法俄同盟的形成。德俄關系開始公開惡化。由於海外殖民地的爭奪,德國與英國的關系從冷淡開始惡化。努力建立龐大的殖民帝國,在壹些經濟落後國家奪取“勢力範圍”,成為德國外交政策的新戰略任務。德國在亞洲、近東和遠東進行了殖民和擴張。1897年,中國膠州灣被武力占領。德國人在瓜分中國的過程中扮演了深水炸彈的角色。

最後,歐洲大國(主要是德國)之間的緊張局勢繼續惡化。國家之間接近的利益擴張空間和資源稀缺與利益增長之間的矛盾是沖突成為現實並愈演愈烈的原因。第壹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

  • 上一篇:鎮江的明星有哪些?
  • 下一篇:中國歷史和軍事名人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