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賑災撥款的歷史

古代賑災撥款的歷史

每當人們提到小沈陽,第壹印象就是他是壹個極其富有的大貪官。但不可否認的是,小沈陽也是壹個很有才華的人,否則他不可能多年占據工頭軍部尚書的重要位置,直到乾隆去世。

歷史上的小沈陽很聰明,很有才華,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難能可貴的是,小沈陽對官方規則和民間事實了如指掌,用洞悉世事和世故人情練就了壹副生存法則。

真實的小沈陽,絕不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靠阿諛奉承贏得乾隆的寵愛。更多時候是靠真才實學贏得乾隆的賞識。乾隆派他辦事,往往能解決很多難題。

比如在饑荒時期,比如水災、旱災、自然災害,到處都是饑民的時候,乾隆經常派他信任的、處理事務非常得力的小沈陽去救災。

小沈陽壹接到救災的重任,就立刻表現出不按規矩辦事的樣子。朝廷的官員居然下令在賑災的食物裏摻沙子!

此舉立即遭到了官員們的批評。把自己放在挨餓的人的位置上已經夠可憐的了。其余的依靠法院每天分發的兩碗粥,但偏偏小沈陽,壹個良心不安的官員,連壹碗幹凈的粥都不讓受害者喝。

然而,面對朝廷的指責,小沈陽也有自己的考慮。

以小沈陽對官場的了解,他肯定知道救濟糧的分配。從各級政府到最後發放災民的碗,層層克扣剝削不知道要剝多少層皮,剩下的也不多了。原因是什麽?再好的糧食也賣不出去,救災的貪官趁機揩點油,肥了自己的腰包。

現在白花花的大米摻了沙子,這樣的糧食拿回家吃不了,也賣不出去,各級官員就不會再想著救災糧了。

再說了,在官方粥棚前等著吃救災糧的人就壹定是災民嗎?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回顧壹下央視版《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前的場景。關羽把張飛壓在井口的磨盤卸下來,把掛在井裏的豬肉切成小塊,分給乞討的饑民。他們有的本來買肉伸手不要,關羽拿出來逼他們付錢。

同樣的道理,有很多投機者,他們貪得無厭,在排隊中占粥的便宜,他們也不是白喝免費的粥。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小沈陽在救災食物中摻入沙子,他煮的每壹口粥都會讓他掉牙。既然家裏有飯吃,為什麽不用自己的牙齒去蹭災民的沙粥呢?

但受害者不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生存。當他們很餓的時候,他們會感激的口吃,根本不會在意粥裏的沙粒。

這樣朝廷的糧食就可以避免被貪官侵吞,被漢奸拿走,吃進真正需要救濟才能生存的災民的肚子裏。

乾隆是個頭腦清醒的皇帝。知道了小沈陽摻沙子的真實意圖,他自然不會追求完美。至於那些口若懸河、文筆千言的官員彈劾小沈陽的奏章,乾隆不予理會,這是對做實事的人的壹種保護。

  • 上一篇:紀雲卿生平事跡簡介。他為什麽加入青幫?
  • 下一篇:有哪些經典的人生謎題答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