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松原的歷史

關於松原的歷史

松原最早的文化是蘇神文化和扶余文化。肅慎是東北最古老的文化,與後世如樓、布吉、莫宏、渤海、女真等壹脈相承,都是滿族的祖先。公元前22世紀,屬於早期的蘇申王國。扶余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初年,這裏就建立了東北第壹個地方農業國扶余國(都城長春)。扶余縣的農業畜牧業已經非常發達,開創了北疆歷史文化的先河。幾經變更,7月,1992,在扶余市

在設立松原市(地級)的基礎上,撤銷扶余市,更名扶余區。1995年7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扶余縣制,縣政府駐地東遷到三岔河鎮,掀開了扶余歷史的新篇章。位於松花江幹流南岸,北以松花江和肇源縣為界。今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地區,清代屬吉林將軍博頓副都管轄,副都駐博頓市。博杜納城是清初境外(柳條邊)七大軍事重鎮之壹。1682年(清康熙二十壹年)建立博杜納站,是寧古塔將軍西部通往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敦站以南20裏處建新城,命名伯敦新城(今扶余鎮),並增設伯敦輔助城,用於駐軍。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設伯敦堂,設在伯敦新城。同時設立了治安巡察員,設在孤玉樹屯(今玉樹市),隸屬於博敦堂。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博杜納堂升級為新城,並設在新城內,與副都城博杜納統壹。孤城玉樹屯的巡察改為玉樹縣,由新城政府領導。次年4月,將軍下崗,調往吉林省西北路。1909年6月2日(清宣彤元年4月15日)批準廢止。民國成立後,1965438+2003年3月改為忻城縣。屬於吉林省西北路。1965438+2004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等省忻城縣同名,改稱扶余縣。同年6月,西北路更名為濱江路,隸屬於濱江路。1929年2月,撤銷道制,直屬於吉林省管轄。東北淪陷後,歸吉林省管轄。1945“93”抗日戰爭勝利後,吉江行政區於5月劃歸嫩江省,1946。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管轄。1956屬於公主嶺地區,6月1958轉入白城地區。1987 119年10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扶余縣,設立扶余市(縣級)。

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2]60號):

(1)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松原市人民政府駐扶余區松花江南岸姜妍路。

(2)設立松原市扶余區。松原市扶余區行政區域為:原扶余市行政區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郭謙鎮的團結、繁榮、建設、元江、松江、鐵西和民主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辦事處的五個居委會:盛安、晟敏、和盛、盛青、盛豐;育才街道辦事處的兩個居委會,民敬和民建;毛都站鎮;農村地區的賀爾奇勒村、西郊村、單家圍子村、於家圍子村、孫西窩堡村、創新窩堡村、倪家窯村、後瓦房村、卡拉屋;前瓦房村郭爾羅斯街以南至孫西窩堡村界,凱旋街以東至吉拉圖農村界;達裏巴特鄉努亨格勒、埃莫勒村,區人民政府駐文化街道。

(3)松原市轄扶余區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長嶺縣。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扶余縣,轄扶余區部分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松原市扶余區更名為寧江區。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松原市總人口為2766036人。其中:寧江區538469,原郭爾羅斯自治縣567246,長嶺縣625830,乾安縣300745,富裕縣733746。

2003年,松原市下轄扶余縣、郭謙縣、長嶺縣、乾安縣、寧江區1區,設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和太平川、郭爾羅斯、常山、水子、陶賴昭、蔡家溝、亞達洪等7個市級工業園區。有105個鄉(鎮),43個國有農林牧漁場,13個城市街道辦事處,11個行政村,面積2.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279.4萬人,其中城市654.38+0.803萬人,農村996.5438+0.000萬人。

2010吉林省松原市“滿族新城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序號為17。

  • 上一篇:如何看待歷史股價圖中的這些紅綠矩形?長短不壹是什麽意思?延長線上下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程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