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知道顯微鏡的結構和如何使用它

誰知道顯微鏡的結構和如何使用它

■中文名

顯微鏡

■英文名

顯微鏡

■儀器概述

顯微鏡是由壹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組合而成的光學儀器。它標誌著人類進入了原子時代。用來把微小的物體放大到人們肉眼可以看到的程度的儀器。顯微鏡可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1590年,荷蘭的詹森父子首先發明了光學顯微鏡。目前的光學顯微鏡可以將物體放大1500倍,最小分辨率為0.2微米。

光學顯微鏡有很多種,除了壹般的,主要包括:①暗場顯微鏡,壹種帶有暗場聚光鏡的顯微鏡,使照明光束不是從中心部分進入,而是從外圍進入標本。(2)熒光顯微鏡,利用紫外光作為光源,使被照射物體發出熒光。電子顯微鏡是由諾爾和哈羅斯卡於1931年在柏林首次組裝的。這臺顯微鏡使用高速電子束,而不是光束。由於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的波長短得多,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以達到80萬倍,最低分辨率極限為0.2納米。1963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

■主要用途

顯微鏡被用來放大微小物體的圖像。壹般用於生物學、醫學、微觀粒子觀察。

儀器結構

■光學顯微鏡結構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支撐整個鏡體的底座。

(2)鏡柱:是鏡座上方的直立部分,用來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壹端連接鏡柱,另壹端連接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的手持部分。

(4)鏡筒:連接在鏡臂的前上部,上端有目鏡,下端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連接在棱鏡外殼的下部,可以自由旋轉。圓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的地方。旋轉轉換器,可以更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敲擊聲時,可以進行觀察。此時物鏡的光軸正好對準光孔的中心,光路連通。

(6)載物臺(載物臺):鏡筒下面有兩種形狀,方形和圓形,中央有壹個透光孔。我們使用的顯微鏡在載物臺上有壹個玻片標本推送器(玻片推送器),推送器左側有壹個彈簧夾用來夾住玻片標本,載物臺下方有壹個螺旋槳調節輪,可以使玻片標本左右前後移動。

(7)調節器:鏡柱上安裝有兩種螺絲,調節時使鏡臺上下移動。

①粗調器(粗調螺釘):大螺釘稱為粗調器,可以使載物臺快速大幅度移動,因此可以快速調整物鏡與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像出現在視野中。通常使用低倍鏡頭時,先用粗調器可以快速找到物像。

②微調器(細螺絲):小螺絲稱為微調器,可以使載物臺在移動時緩慢升降,多用於使用高倍鏡時,以獲得更清晰的物體圖像,觀察標本在不同層次和深度的結構。

◆照明部分

安裝在鏡臺下方,包括反射鏡和集光器。

(1)反射鏡:安裝在鏡座上,可以任意方向旋轉。它有平的和凹的兩面,作用是將光源發出的光反射到聚光鏡上,然後通過光孔照射標本。凹面鏡聚光效果強,適合在弱光下使用,而平面鏡聚光效果弱,適合在強光下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於舞臺下方的集光器框架上,由聚光器和光圈組成。它的功能是將光線聚集在待觀察的樣本上。

(1)聚光鏡:由壹個或幾個透鏡組成,能聚集光線,增強標本的照度,使光線進入物鏡。鏡頭柱旁邊有壹個調節螺絲,旋轉可以升降聚光鏡,調節視野內光線的亮度。

(2)光圈(虹彩光圈):聚光器下方,由十幾塊金屬片組成,外面伸出壹個手柄。按下它可以調節開口的大小,從而調節光量。

◆光學部分

(1)眼鏡片:安裝在鏡筒上端,通常有2-3個目鏡,上面刻有5×、10×或15×的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壹般安裝10×目鏡。

(2)物鏡:安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體上,壹般有3-4個物鏡,其中刻有“10X”符號的最短的是低倍鏡,刻有“40X”符號的較長的是高倍鏡,刻有“100X”符號的最長的是油鏡。此外,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比如物鏡為10×目鏡為10×,則放大倍數為10×10=100。

■電子顯微鏡結構

電子顯微鏡由鏡筒、真空系統和電源櫃組成。鏡筒主要由電子槍、電子透鏡、樣品架、熒光屏和攝像機構組成,通常自上而下組裝成壹列;真空系統由機械真空泵、擴散泵和真空閥組成,通過抽氣管道與鏡筒連接;電源櫃由高壓發生器、勵磁穩流器和各種調節控制單元組成。

◆電子鏡頭

電子透鏡是電子顯微鏡鏡筒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利用壹個相對於鏡筒軸線對稱的空間電場或磁場,使電子軌跡向軸線彎曲形成焦點,類似於玻璃凸透鏡聚焦光束的作用,故稱電子透鏡。大多數現代電子顯微鏡使用電磁透鏡,非常穩定的DC激勵電流通過帶極靴的線圈產生的強磁場聚焦電子。

◆電子槍

電子槍是由鎢絲熱陰極、柵極和陰極組成的部件。它能發射並形成速度均勻的電子束,因此要求加速電壓的穩定性不低於萬分之壹。

成像原理

■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當要觀察的物體放在靠近焦點的物鏡焦點外時,物鏡後形成的實像正好在靠近焦點的目鏡焦點內,通過目鏡再次放大成虛像。觀察到的是兩次放大後的倒像虛像。

■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精細結構以極高的放大率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用它能分辨的相鄰兩點之間的最小距離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電鏡的分辨率約為0.3 nm(人眼分辨率約為0.1 mm)。目前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在300萬倍以上,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在2000倍左右,所以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到壹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有序的原子晶格。

修理和維護

■顯微鏡的維護

1,定期維護

(1)防潮如果室內潮濕,光學鏡片容易發黴起霧。鏡片壹旦發黴,就很難取出。因為顯微鏡內部的鏡頭不方便擦拭,所以濕度對它的傷害更大。機械零件受潮後容易生銹。為了防止受潮,存放顯微鏡時,除了選擇幹燥的房間外,存放地點也要遠離墻壁、地面和濕源。1 ~ 2袋矽膠要放在顯微鏡盒裏作為幹燥劑。而且矽膠也是經常烤的。當它的顏色變成粉紅色後,應及時烘烤,然後再次使用。

(2)灰塵落在防塵光學元件表面,不僅影響光的通過,經光學系統放大後還會產生較大的色斑,影響觀察。灰塵和沙粒落入機械部件,會增加磨損,造成運動受阻,危害很大。因此,顯微鏡必須始終保持清潔。

(3)防腐顯微鏡不能與腐蝕性化學試劑放在壹起。如硫酸、鹽酸、強堿等。

(4)防熱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鏡片因熱脹冷縮而張開脫落。

2.擦拭光學系統

通常情況下,用幹凈的刷子清潔顯微鏡每個光學部件的表面,或者用鏡面紙擦拭。當鏡片上有洗不掉的汙垢、油漬或指印時,鏡片發黴起霧,長期使用後需要擦拭後再使用。

(1)擦拭範圍目鏡和聚光鏡允許拆開擦拭。由於物鏡結構復雜,組裝時需要專用儀器校正,嚴禁拆開擦拭。

拆卸目鏡和聚光鏡時,註意以下幾點:

壹、小心。

b、拆卸時,要標出各部件的相對位置(可標在外殼上)、相對順序和鏡頭的前後,以防重裝時出錯。

c、操作環境應保持清潔幹燥。取下目鏡時,只需從兩端擰下上下鏡片即可。目鏡中的視場光闌不能移動。否則,視野的邊界就會模糊。聚光鏡擰開後,禁止進壹步分解上面的鏡頭。因為它上面的鏡片是油浸的,出廠的時候密封的很好,然後分解會破壞它的密封性能,損壞它。

2.擦拭方法首先,用幹凈的刷子或吹風機去除鏡片表面的灰塵。然後用幹凈的絨布從鏡片中心到邊緣做螺旋單向運動。擦完之後,把絨布換壹個地方再擦,直到擦幹凈為止。如果鏡片上有無法擦掉的油漬、汙垢或指紋,可以用柳枝包裹脫脂棉,蘸少量酒精和乙醚混合物(80%酒精和20%乙醚)擦拭。如果有嚴重的黴斑或無法去除的黴斑,可以用棉簽蘸水,然後粘上碳酸鈣粉(含量99%以上)進行擦拭。擦拭後,應清除粉末。鏡片是否擦幹凈,可以通過鏡片上的反射光來觀察檢查。需要註意的是,擦拭前必須清除灰塵。否則,灰塵中的沙子會弄臟鏡子。不要使用毛巾、手帕、衣服等。擦拭鏡片。酒精-乙醚混合物不宜過多使用,以免液體進入鏡片粘合部位,使鏡片脫膠。鏡片表面有壹層紫藍色的透明膜,不要誤認為是汙垢去擦掉。

3.擦拭機械部件

表面的塗漆部分可以用布擦拭。但不能用酒精、乙醚等有機溶劑,以免脫漆。如果沒上漆的部分有銹跡,可以用蘸了汽油的布擦掉。擦拭後,再次塗上保護油脂。

■機械設備的故障排除

1,粗調部分故障排除

粗調的主要毛病是自動下滑或升降時松緊不壹。所謂自動滑動,是指鏡筒、鏡臂或載物臺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不經調整,自動緩慢下落的現象。原因是鏡筒、鏡臂和舞臺本身的重力大於靜摩擦力。解決方法是將靜摩擦力增大到大於鏡筒或鏡臂本身的重力。

對於斜筒和大部分雙目顯微鏡的粗調機構,當鏡臂自動下滑時,可以用雙手握住粗調手輪內側的止動滑輪,順時針用力擰緊,使滑動停止。如果不行,就找專業人士來修。

鏡筒的自動滑動,往往給人壹種錯覺,以為是齒輪與齒條配合松動造成的。所以我在架子下面放了壹個墊圈。這樣雖然可以暫時停止鏡筒的滑動,但是齒輪齒條處於異常嚙合狀態。由於這種運動,齒輪和齒條都變形了。尤其是坐墊不正常時,齒條變形更厲害,結果有的咬得緊,有的咬得松。因此,這種方法並不合適。

此外,由於粗調機構年久失修,潤滑油幹燥,舉升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可以聽到零件的摩擦聲。此時,可以拆下機械裝置進行清潔、潤滑和重新組裝。

2、微調部分的故障排除

微調部分最常見的故障是卡死和故障。微調部分安裝在儀器內部,其機械部分小巧緊湊,是顯微鏡中最精致復雜的部分。微調部分的故障應由專業技術人員維修。如果妳沒有足夠的把握,就不要隨便打開。

3.物鏡轉換器的故障排除

物鏡轉換器的主要故障是定位裝置故障。壹般是定位彈簧損壞(變形、斷裂、失去彈性、彈簧固定螺絲松動等)造成的。).更換新彈簧片時,暫時不要擰緊固定螺釘,先根據本節中的“3 (2) 2”校正光軸。軸相等後,再次擰緊螺釘。如果是內部定位轉換器,在更換定位彈簧前,應先擰下轉盤中心的大頭螺絲,取下轉盤。光軸校正的方法與之前相同。

4.選礦機提升機構的故障排除

這部分的主要故障也是自動滑行。消除方法如下:

(1)直型顯微鏡聚光鏡的升降機構如圖10-3-2: 1所示。5.賽璐珞洗衣機2。大頭螺釘3。偏心齒條套筒4。第六架。提升手輪7。雙目螺母。

調整時,壹只手用雙孔螺母扳手插入手輪端面的雙孔螺母,另壹只手用螺絲刀插入另壹端大頭螺釘的槽口,用力擰緊即可停止滑動。

(2)斜管顯微鏡聚光鏡的升降機構如圖10-3-3所示:

調整時,首先用螺絲刀將吊環螺母中間的固定螺釘2擰出1 ~ 2圈。軸承墊圈3與固定螺釘2緊密配合,因此它也將與其壹起被抽出,並與齒桿10的端面分離。然後,用雙筒螺母扳手將雙筒螺母1擰入調節座5。同時,用另壹只手轉動手輪,進行試驗,直到升降機構足夠緊,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然後停止擰緊吊環螺母。最後,再次擰入駐車螺釘,使軸承墊圈接觸到齒桿10。

由於調節座5的內孔是錐形的,這種調節可以消除故障。錐形軸套4在軸向上有缺口,如圖10-3-4所示。雙筒螺母1擰入時,錐形套被推入,這樣當錐形套前進時,槽口變小,內孔收縮,齒桿10被夾得更緊,齒輪轉動的摩擦阻力增大,從而防止自動下降。

施用方式

■如何使用低倍鏡

(1)顯微鏡的取放:顯微鏡壹般存放在櫃子或箱子裏。使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握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左肩前方的實驗平臺上。鏡座後端距離桌子1-2英寸,方便坐和操作。

(2)瞄準: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千萬不要用手移動物鏡),使低倍鏡頭對準舞臺的光孔(旋轉時聽到敲擊聲,說明物鏡光軸對準鏡筒中心)。打開光圈,升起集光器,將反光鏡轉向光源,用左眼對著目鏡觀察(右眼睜著),同時調整反光鏡的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

(3)載玻片標本的放置:在載物臺上放置壹個載玻片標本,確保有蓋玻片的壹面朝上,不要倒置,用推桿的彈簧夾住,然後旋轉推桿螺絲,將待觀察的位置調整到光孔中心。

(4)調節焦距:用左手逆時針轉動粗調器,使載物臺慢慢上升到物鏡距標本約5 mm的位置。升舞臺時要註意不要在目鏡上觀察。務必觀察載物臺從右側上升,以避免過度上升和損壞鏡頭或樣品。然後,同時睜開眼睛,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慢慢順時針轉動粗調器,使載物臺慢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壹個清晰的物體。

如果圖像不在視野的中心,調整推片器使其居中(註意移動幻燈片的方向與圖像在視野中的移動方向相反)。如果視場內的亮度不合適,可以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者開合光圈來調節。如果在調整焦距(>:5.40mm)時鏡頭臺掉落到工作距離之外,沒有看到圖像,說明操作失敗,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盲目升臺。

■如何使用高倍鏡

(1)選擇目標:必須先將需要在低倍鏡頭下進壹步觀察的部分居中,同時將物象調整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在高倍鏡頭下觀察。

(2)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鏡頭。慢慢轉動高倍鏡頭,從側面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到載玻片)。如果高倍鏡頭碰到載玻片,說明低倍鏡頭的焦距沒有調好,要重新操作。

(3)調整焦距:切換高倍鏡頭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這時候壹般可以看到壹個不清晰的物體圖像。您可以逆時針轉動微調器的螺釘大約0.5-1圈,以獲得清晰的物體圖像(不要使用粗調器!)

如果視野亮度不合適,可以通過集光器和光圈來調節。如果有必要更換載玻片樣本,必須順時針轉動粗調器(不要轉錯方向)以降低載物臺,然後才能移除載玻片樣本。

需要註意的事項

■拿鏡子的時候,壹定要右手拿著扶手,左手拿著支架,不能單手拿出來,以免零件脫落或者碰撞到其他地方。

■小心搬運。不要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平臺的邊緣,以免打翻。

■保持顯微鏡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鏡紙擦拭,禁止用手或布擦拭,機械部分可用布擦拭。

■不要用水滴、酒精或其他藥物接觸鏡頭和舞臺,如有汙染應立即擦拭。

■放置載玻片標本時,要對準光孔的中心,不要將載玻片放反,以防壓壞載玻片或損壞物鏡。

■養成同時睜開眼睛的習慣。用左眼觀察視力,用右眼畫畫。

■不要隨意拆卸目鏡,以防灰塵落入物鏡,不要隨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使用後,必須將其復原,才能放回鏡盒中。步驟如下:取下試件,旋轉旋轉器使鏡頭離開光孔,降下載物臺,將反射鏡放平,降下集光器(但不要碰到反射鏡),關閉光闌,退回推桿,蓋上絲蓋,放回測試臺櫃中。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註:反光板壹般應該垂直放置,但有時會因為集光器沒有升高到應有的高度而導致鏡臺下降時損壞光圈,所以這裏改為水平放置。)

儀器分類

顯微鏡可分為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它最初是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於1590年創建的。目前的光學顯微鏡可以將物體放大1500倍,最小分辨率為0.2微米。光學顯微鏡有很多種,除了壹般的,主要有暗場顯微鏡,它有壹個暗場聚光鏡,使照明光束不是從中心部分進入,而是從外圍照在標本上。熒光顯微鏡以紫外光為光源,使被照射物體發出熒光。

■電子顯微鏡

它最早是由Knohl和Ha Roska於1931年在柏林組裝的。這臺顯微鏡使用高速電子束,而不是光束。由於電子流的波長比光波的波長短得多,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以達到80萬倍,最低分辨率極限為0.2納米。1963使用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可以使人看到物體表面的微小結構。

樂器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壹世紀,人們就已經發現,通過球形透明物體觀察微小物體時,可以將圖像放大。後來我逐漸認識到球面玻璃的表面能放大物體圖像的規律。

在1590中,荷蘭和意大利的眼鏡制造商已經建造了類似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

1611年

開普勒(Kepler):提出復合顯微鏡的制造方法。

1655

虎克:“細胞”壹詞的由來源於虎克用復合顯微鏡對軟木塞上某壹區域的微小孔隙的觀察。

1674

列文虎克(文立·赫克):發現原生動物學的報告出來了,9年後,他成為發現“細菌”存在的第壹人。

1833

布朗:在顯微鏡下觀察紫羅蘭,然後發表了他對細胞核的詳細討論。

1838

施裏登和施萬(雪萊和施萬):兩人都主張細胞學原理,其主要思想是“有核細胞是壹切動植物組織和功能的基本要素”。

1857

Kolliker:在肌肉細胞中發現了線粒體。

1876

阿貝(Abbe):分析圖像在顯微鏡下成像時的衍射現象,嘗試設計最理想的顯微鏡。

1879

Flrmming (Fleming):人們發現,當壹個動物細胞正在進行有絲分裂時,它的染色體活動清晰可見。

1881年

Retziue(瑞祖):動物組織報告出來了,當時沒有人能超越這個刊物。然而,20年後,以卡哈爾為首的壹批組織學家發展了顯微染色觀察法,為以後的顯微解剖學奠定了基礎。

1882

科克(Kirk):他用苯染料對微生物組織進行染色,從中發現了霍亂和結核桿菌。在接下來的20年裏,其他細菌學家,如克萊伯和巴斯德,通過在顯微鏡下檢查染色藥物,確認了許多疾病的病因。

1886

蔡司(蔡氏):打破了壹般可見光的理論極限,他的發明——Abbey lens和壹系列其他鏡頭為顯微鏡學家解讀圖像開辟了壹個新的世界。

1898

高爾基體:第壹個在細菌中發現高爾基體的顯微鏡學家。他用硝酸銀給細胞染色,在人體細胞的研究上邁出了壹大步。

1924

拉卡塞尼(蘭開夏郡):他和他的實驗夥伴壹起發展了射線照相術。這項發明是利用放射性釙來探索生物標本。

1930

列別傑夫:設計並匹配第壹臺幹涉顯微鏡。此外,澤尼克在1932年發明了相差顯微鏡。兩人開發的相位差觀測擴展了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使生物學家能夠觀察染色活細胞上的各種細節。

1941年

庫恩斯:抗體添加了熒光染料來檢測細胞抗原。

1952

諾瑪斯基:發明了幹涉相位差光學系統。這項發明不僅獲得了專利,還以發明者本人的名字命名。

1981年

Allen和Inoue (Allen和Ainiu):光學顯微鏡原理中的圖像進行增強對比,發展趨於完善。

1988

共焦掃描顯微鏡在市場上應用廣泛。

幾種特殊顯微鏡簡介

■暗場顯微鏡

因為暗場顯微鏡沒有向直接觀察系統註入透明光,所以在沒有物體的時候,視場是暗的,所以不可能觀察到任何物體。當有物體時,物體衍射的光和散射光在黑暗的背景下是明亮可見的。在暗場中觀察物體時,大部分照明光被反射回來。由於物體(標本)的位置結構和厚度不同,光的散射和折射有很大的變化。

■相差顯微鏡

相差顯微鏡的結構;

相差顯微鏡是壹種使用相差方法的顯微鏡。因此,顯微鏡應增加以下附件:

(1)帶相位板(相位環形板)的物鏡,相位差物鏡。

(2)具有相位環(環形狹縫板)和相位差聚光鏡的聚光鏡。

(3)單色濾鏡——(綠色)。

各種組件的性能描述

(1)相位板將直射光的相位移動90度,吸收並減弱光的強度。在物鏡後焦面的適當位置安裝相位板,必須保證相位板的亮度。為了減少衍射光的影響,相位板被制成環形。

(2)相位環(環形光圈)根據每個物鏡的放大倍數大小不同,可以用轉盤代替。

(3)單色濾光片是中心波長為546nm(納米)的綠色濾光片。通常單色濾光器用於觀察。相位板以特定波長移動90度,以查看直射光的相位。需要特定波長時,必須選擇合適的濾光片,插入濾光片後對比度會提高。另外,相位環縫的中心必須調整到正確的方位才能操作,對中望遠鏡就是起這個作用的部件。

■視頻顯微鏡

傳統的顯微鏡是結合攝像系統、顯示器或計算機來達到放大觀察被測物體的目的。

最早的原型應該是攝像顯微鏡,通過針孔成像的原理,將顯微鏡下獲得的圖像投射到感光照片上,從而得到畫面。或者直接將相機與顯微鏡對接拍照。隨著CCD攝像機的興起,顯微鏡可以將實時圖像傳輸到電視或監視器上直接觀察,也可以通過攝像機拍攝。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數字工業和計算機工業的發展,顯微鏡的功能也通過它們得到了改進,變得更加簡單和易於操作。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半導體工業的發展,晶圓要求顯微鏡能夠帶來更多的協調功能。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使得顯微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使得顯微鏡在工業上有了更大的發展。

■熒光顯微鏡

在熒光顯微鏡中,必須從樣本的照明光中選擇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來產生熒光,然後必須從激發光和熒光的混合光中分離出熒光來進行觀察。因此,濾光系統在特定波長的選擇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熒光顯微鏡的原理:

(a)光源:光源發出各種波長的光(從紫外線到紅外線)。

(b)激發濾光片光源:透射能使樣品發出熒光的特定波長的光,同時阻擋對激發熒光無用的光。

(c)熒光標本:壹般用熒光顏料染色。

(d)阻擋濾光片:阻擋不被標本吸收的激發光,使熒光選擇性透過,熒光中的部分波長也被選擇性透過。

■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是壹種用於研究所謂透明和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顯微鏡。在偏光顯微鏡下,所有具有雙折射的物質都可以清楚地區分。當然,這些物質也可以通過染色來觀察,但有些是不可能的,必須使用偏光顯微鏡。

(1)偏光顯微鏡的特性

壹種將普通光變為偏振光的方法,用於顯微鏡檢查,以識別物質是單折射(各向同性對等)還是雙折射(各向異性)。雙折射是晶體的基本特性。因此,偏光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礦物、化學等領域,以及生物學和植物學領域。

(2)偏光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偏光顯微鏡的原理比較復雜,這裏就不做過多介紹了。偏光顯微鏡必須具備以下附件:起偏器、檢偏器、補償器或相位板、專用無應力物鏡和旋轉載物臺。

■超聲波顯微鏡

超聲波掃描顯微鏡的特點是能準確反映聲波與微小樣品彈性介質的相互作用,並對樣品內部反饋回來的信號進行分析!圖像中的每壹個像素(C掃描)對應的是樣品中某壹深度的二維坐標點反饋的信號,Z .聚焦功能好的傳感器可以同時發射和接收聲學信號。因此,通過逐點和逐行掃描樣本,形成完整的圖像。反射的超聲波加上正的或負的振幅,使得樣品的深度可以通過信號傳輸的時間來反映。用戶屏幕上的數字波形顯示接收到的反饋信息(A掃描)。設置相應的門電路,有了這個定量的時間差測量(反饋時間顯示),就可以選擇妳想要觀察的樣品深度。

■解剖顯微鏡

解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或立體顯微鏡,是為不同工作要求而設計的顯微鏡。用解剖顯微鏡觀察時,進入雙眼的光來自壹個獨立的光路,而這兩個光路只有很小的角度,所以樣品在觀察時可以呈現立體的外觀。解剖顯微鏡的光路設計有兩種:格裏諾式和望遠鏡式。解剖顯微鏡常用於壹些固體樣品的表面觀察,或用於解剖、制鐘和小電路板檢查。

■醫學和生物學中常用的光學顯微鏡

有以下12種:

暗場顯微鏡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裝有暗場聚光鏡(圖4),下方光源發出的光被拋物面聚光鏡反射,形成壹束穿過顯微鏡視場而不進入物鏡的強光束。所以視野較暗,視野中直徑大於0.3m的顆粒散射光,大小和形狀都能看清楚。妳甚至可以看到普通明場顯微鏡看不到的幾納米的粒子。因此,它常用於壹些細菌、細胞等的活檢。

■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

主要用途:該儀器具有超高分辨率,可用於觀察和處理各種固體樣品表面形貌的二次和反射電子圖像。擁有高性能X射線能譜儀,可同時對樣品表面的微區點、線、面元素進行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具備形貌和化學成分的綜合分析能力。

儀器類別:03040702/儀器/光學儀器/電子光學和離子光學儀器

指標信息:二次電子圖像分辨率:1.5nm加速電壓:0 ~ 30 kV放大倍數:10-50萬倍連續可調工作距離:5 ~ 35mm連續可調傾斜:-5 ~ 45° X射線能譜儀:分辨率:133eV分析範圍:B-U

附件資料:鍍金碳鍍儀“伊斯蘭國”圖像處理系統背散射探頭

由於其高分辨率,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為納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驗手段。此外,對於半導體材料和絕緣體,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圖像。對超導薄膜、磁性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長的薄膜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的形貌進行了觀察,並對許多材料的微區成分進行了分析,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 上一篇:師範大學科學與數學學院的“光學”是什麽?
  • 下一篇:新密市歷史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