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代玉清王的祭祀

歷代玉清王的祭祀

華東漢明帝在位期間,主持祭拜壽星的儀式。他親自獻上祭品,並念了頌詞。同時安排了壹場特別的宴會,參加的都是古稀老人。放眼天下,只要70歲以上,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賓。宴後,皇帝還贈送酒肉、谷米和壹根制作精美的手杖。

這件大事在《漢書·禮記》中有所記載,是漢明帝為表彰天上長壽星、人間長壽老人的壹大創舉。

《史記·封禪本紀·壽星殿·索隱·壽星》,其中蓋南極舊星,使天下平安,故殿用其祈福長壽:宋樓鍵《玫瑰集》四首詩,刻畫葉,說“加松竹為壽星,我願死。”後來比喻人活得長。方圓在《通江續》中對《戊戌生辰》壹詩的回答是:“每逢生日,都有客人慶祝,壽星是鄰居送來的。”

尊敬老人是善良本性的體現。漢明帝借此機會展示自己尊老的美德,無疑是壹場贏得民心的政治秀。不僅他提倡,漢明帝還授予老年人特權。宴會上頒發的權杖就是證明。

國王的杖,也叫鴿子的杖,是因為杖的頂端是壹尊斑鳩鳥的雕像。皇帝給了老人壹根鴿子棍。據說因為鴿子是壹種不會噎死的鳥,所以可能是希望老人飲食健康,健康長壽的意思。那麽這根拐杖代表了什麽特權呢?

1981年,在甘肅武威發現了壹批漢簡,其中記載了壹批刑事案件,其中有幾件涉及手持權杖的特權老人。第壹個是關於壹個來自王興的男人,汝南的壹個平民,他用棍子打了壹個老人,後來被判斬首,並把他的屍體扔在了壹個鬧市區。第二堆,講的是漢代壹個鄉鎮壹級的基層小官員,因為壹個老人涉嫌違法,擅自拘留了他。雖然沒有毆打,但他被公開處決並斬首。從這兩起案件的判決結果來看,都表現出對棍棒老人的有意偏袒。在竹簡記載的其他漢代商法中,我們也發現,持棍老人在經商上也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公元前32年漢成帝頒布的聖旨中,規定允許無子女贍養的老年夫婦經營酒類生意,而且全部免稅。自願照顧孤寡老人的商人也可以獲得免稅待遇,可以開店賣酒,不需要納稅。

縱觀漢代文獻,類似的詔令時有記載。為什麽年紀大了就可以有特權,為什麽漢政府嚴格立法強制尊老孝親?

這是因為尊老不僅是壹種美德,由此衍生的孝道倫理更是封建王朝的立身之本。孝道的核心是服從父權制。在儒家倡導的天地五行關系中,君臣關系相當於父子關系。所以提倡孝順其實就是在贊美忠臣的品格。

既然南極老人星承擔著如此重要的教育任務,古代占星家說他是關系到國家運氣興衰的壽星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強烈的政治色彩使他偏離了祈求長壽的本義。普通人更關心的是怎樣才能長生不老。所以道教通過塑造壹個長壽的成功修行者來提供解決方案。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鎮是《華陽國誌》記載的彭祖故裏。對於彭山人來說,天上的壽星就是人間的彭祖,因為他保持著最高的長壽紀錄——767歲。這個說法出自東晉葛洪的道教著作《神仙傳》。

767年不可信,但彭祖在歷史上似乎是存在的。《史記·楚世家》記載了他顯赫的家世。他是五帝之壹顓頊的孫子。算起來,他從夏朝到商朝活了將近800年。關於他長壽的故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流傳。屈原在他的長詩《田文》中提到過他,孔子和莊周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把他作為長壽的典範。

彭祖雖然不是天上的星官,但人們深信他掌握了壹套養生的方法,是在現實生活中通過修行而達到長生不老的成功人士。這就是為什麽人們把他和壽星結合在壹起。

可以活到767歲。這是什麽保命養生法?《莊子·刻意》中記載,彭祖壽是壹個很好的解舊吸新、伸熊通鳥、引路之術的人選。吐故納新就是用意念調節呼吸,而由鳥拉伸引導的熊呢?

所謂熊經指的是模仿熊的攀爬動作,所謂鳥伸指的是模仿鳥尤其是鶴展開翅膀引頸的姿勢。所以彭祖的引體技術其實是壹種模仿動物身體動作的健身體操。

先秦道家認為天地是不朽的,永恒的。天地化萬物為生命,是天地大德。人們認為天是仁慈的,它應該在賦予生命的同時教給人們長壽的藝術。但後來人們沈浸在各種物欲和功利帶來的表面快樂中,於是漸漸失去了長壽本能。但是還有補救的辦法,那就是向自然界的動物學習。

模仿熊是因為它可以冬眠幾個月不吃東西,健康專家認為是因為它熟悉吃氣忌糧的藝術。之所以模仿鶴,似乎是看中了他的儒雅,以及騰空而起時的灑脫;也許人在想象自己長生不老的那壹刻,應該像仙鶴壹樣無憂無慮。

魏晉以來,道教養生理論逐漸形成體系。彭祖著作有數十部,包括彭祖《補天經》、《彭祖養生補天論》、《彭祖補天救急方》。除了指導氣功、煉丹術、中醫等養生治病的理論外,還涉及烹飪飲食、房間手術等。

道家經典早就講過人的這兩種生理需求,“食、色、性”,認為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與儒家視其為洪水猛獸的態度相反,彭祖的養生之道並不避諱談食色變,並將其作為重要的修煉內容。

所謂吃,是指飲食烹飪。以前廚師界把彭祖當祖師爺。每年彭祖的生日,全國的烹飪大師都會聚集在徐州東門外的彭祖廟,向彭祖的祖師爺致敬。因為彭祖是有記錄以來第壹個美食家和熟練的廚師。早在屈原的《田文》中,就提到彭祖為姚笛準備了野雞湯。

彭祖高超的廚藝其實可以治好厭食癥,所以吃出健康長壽的理念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飲食烹飪立即被納入養生理論,並輔以指導健身。模仿長壽動物的肢體動作可以長生不老,還有壹個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吃。於是龜、鹿、龜等所謂的長壽動物就成了長壽滋補品。通過指導體操和烹飪美食雙管齊下,達到健身長壽的目的。

那麽,為什麽房間手術也被視為養生理論的重要內容呢?這是因為古人把男女依附於天地,天地交接改造萬物,男女聯手傳宗接代,所以男女交合是模仿天地陰陽和諧的方式。根據道家養生理論,房藝也是修仙的壹種方法。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壽星的形象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最突出的是他巨大的額頭。這是山西永樂宮的壁畫,可能是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的幾千個神仙中,我們壹眼就能認出他來,因為他有超腦。

關於大腦門戶的起源有許多推測。有人認為腦門來自於年輕化現象,老人和孩子在很多身體特征上是相似的。比如剛出生的嬰兒頭發少,老人也是。而且頭發少了自然顯得額頭大。

壽星的腦門也與古代養生術塑造的長壽形象密切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就鼓得很高。再比如長壽桃,這是太後蟠桃會上專門供奉的。傳說它開花三千年,結果三千年,吃了馬上成仙。也許正是因為這些長壽意象的融合疊加,才最終造就了壽星的腦門。

壽星拐杖的變化,顯示了其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原本象征特權的雕有斑鳩的國王權杖被壹根紅木手杖取代。據說桃木可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漢族的民間傳說是在大地的東北方有壹個邪靈居住的地方,有壹個門叫萬鬼之門,把邪靈擋在外面。據說這道門是天帝用桃木做的。為了安全起見,門前種了兩棵桃樹來辟邪。有趣的是,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桃樹的汁液中確實含有壹些抑制細菌生長的特殊成分。以前中醫也是壹味的用桃枝,人們認為桃枝朝向東北,也就是朝向鬼門關,藥效最好。過去象征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

湖南長沙壽星街,因壹座規模宏大的壽星廟而得名。據地方誌記載,早在唐代這裏就修建了壽星寺,壹直延續到民國時期。據說香火很旺,很多人專程來這裏燒香,祈求壽星的保佑。

往南走壹百多裏,就可以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恒山,也就是對聯中經常提到的南山。唐宋時期,萬壽寺不下十座,現存的萬壽亭是宋代遺跡。

然而,古代南嶽恒山所崇拜的主神並不是長生星,而是南極的神仙皇帝。這座建於唐代的南越寺,就是專門為他修建的。東南西北五嶽的神,都是由自然山神崇拜演變而來的。南極長壽所謂的長壽,也可能來自古人對南方氣候的想象。天空中壽星的位置就在南方。人們認為壽星很容易聽到她燒香表示虔誠。

在後世漢族的民間傳說中,南極仙人帝和南極老人星常被混淆為壹體,或許是因為兩者的名字中都有南極,接近長壽的概念。在道教神仙譜系中,這兩位神仙的地位遠遠高於彭祖。彭祖雖然長命百歲,但畢竟是歷史人物,沒有南極皇帝和南極老人那麽高貴。

所以說到長壽,還是以南極老年或者南極仙翁最為出名。

元明以來,道教神仙隊伍不斷壯大,神仙保佑長生不老是必須的。比如大南極、南方北鬥、十二生肖救真王、三十六天罡、六十命核心碑甲子神等。,都有保佑長壽的作用。不受控制的造神導致權力分散,大大削弱了壽星的神性。

明政府下令取消秦漢以來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徹底去除了政治色彩,大踏步進入漢人,成為中國古代最世俗的神仙。

過去,彭山縣的人們給老人過生日時,總會掛上壽星的畫像。雖然求神下凡往往流於形式,但生日會能贏得老人的快樂卻是實實在在的。家人團聚,兒孫滿堂,還能享受美酒佳肴,享受天倫之樂。這樣的場景是表達孝順和親情的家庭儀式,壽星的畫像是不可或缺的吉祥象征。

不朽的皇帝

慶祝生日的習俗最初並不流行,這可能源於壹個簡單的觀念:因為人們認為自己的生日其實是母親的受難節。記住父母的恩情,和過生日的喜慶氣氛很不協調。直到明清時期,慶祝老人生日的習俗才逐漸興起。康幹盛世的幾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使得漢族民間的生日習俗興盛起來。歷史上最豪華的生日宴會是乾隆皇帝舉辦的千宴。這壹年,乾隆74歲,喜得五代曾孫,自稱古天子,完人老人。他發布聖旨,邀請60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代表來故宮聚餐,慶祝他們的生日。

自清代以來,為老人祝壽已成為壹種慣例。並逐漸形成了復雜的禮儀排場,壹些老規矩壹直沿襲至今。

比如生日年齡的原則壹般是整數壽命,也就是40,50,60。但是70後加了很多論據。77也叫生日快樂,因為生日快樂的縮寫是連筆拆開的時候的77,88也叫米壽,也是拆詞的說法。

這是因為70歲以上的人很少,多壹句話就給了老人們又壹次合家團圓的機會,讓他們幸福。等妳100歲以後,每年都要做,而且要大張旗鼓的做。這樣做是子女孝順的表現,希望能給老人帶來更多的快樂。重視親情,尊老愛老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日儀式就是這種美德的外化形式。

壽星雖然不再具有威嚴的神性,但由於漢族民間倫理生活的需要,它代代相傳。

  • 上一篇:美國動畫片的發展與引進
  • 下一篇:英國歷史故事:聖杯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