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不提西路軍的歷史?

為什麽不提西路軍的歷史?

紅軍(即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雙方究竟該北上還是南下的問題爭論激烈。雖然大家最後都決定北上,張還是私下搞了壹些小動作。

在他的領導下,紅軍分為左右兩軍。左路軍由紅軍總指揮部(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張、參謀長劉伯承)領導,右路軍由紅軍前方敵指揮部(總司令許、政委陳昌浩、參謀長葉劍英)領導。

毛爾蓋會議確立以右路軍為主力打通北通道,左路軍靠近右路軍。但張仍堅持南下,同時不斷為前敵指揮部發電,試圖使南下之利,北上之弊。

右路軍政委陳昌浩在毛爾蓋會議上也同意北上,但後來在張電報的影響下改變了主意。

陳昌浩是鄂豫皖川陜蘇區“三駕馬車”(張、陳、徐)之壹。他在歷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他的壹個特點或者說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猶豫不決,膽小怕事,缺乏主見。這壹缺點不僅是紅軍“分裂”的壹大原因,也是後來西路軍失敗的重要原因。

陳昌浩改變主意,同意南下。總司令許改變了主意,因為他不想看到紅軍分裂。

許帥在回憶錄中回憶說,陳昌浩改變主意後,X親自到他的住處征求意見,實際上是讓他表態。許帥回答說:“既然兩軍相遇,就不宜分開。四方面軍分成兩半,恐怕不好。”x“看到我的態度,也沒說別的,叫我早點睡。”

正是這個決定,讓許帥“後悔終生”

由於陳昌浩和許都同意南下,中央決定由紅1和3軍團單獨北上。他們趁著夜色偷偷行進,沒有通知陳、徐等人。第二天,下面的人趕來報告,葉劍英參謀長失蹤了,中央紅軍連夜離開了。

壹時間,整個前敵指揮部壹片茫然和迷茫的氣氛。許帥“驚呆了,坐在床板上,半個小時說不出話來。”

這時前方打來電話,說中央紅軍走了,但也有人警告他們,問他們要不要打。對於這個顯而易見的答案,陳昌浩又猶豫了。最後,他詢問了許帥的意見。許帥說:“紅軍怎麽打紅軍?”反正不能打!"

許帥態度堅決,陳昌浩見狀也同意了許帥的決定,避免了壹場悲劇。

中央紅軍獨自北上,這對許帥是壹個很大的打擊。所以他“忍不住偷偷哭”,甚至動了“帶個警衛,騎到中央後”的念頭。

據說,這些年他與張、陳的合作並不愉快,時有分歧和爭吵。許帥坦言,陳昌浩在軍中威望很高。他不點頭,就動不了隊伍。況且他是看著紅四方面軍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我很難接受被分成兩半並分道揚鑣,無論是在智力上還是情感上。”許帥說,“這可能是我的弱點……”

壹、四方面軍會師前,許帥同意北上方針。然而,由於自身的困難和誠實的性格,許帥未能為此而努力,甚至“犯下了終身羞愧的錯誤”

許帥晚年反思此事時寫道:“由於我當時水平不高,沒有站在原則和戰略的高度看問題。”我希望中央能說服張。“如果實在不行,我寧願等,不然就要壹起南下了。”“結果摔了。”

許帥的反思是真誠和深刻的,我們不應該過於苛刻。

他留下後,與朱先生、劉帥等同誌團結壹致,對紅四方面軍最後的北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部隊南下既然已經成為不可挽回的既定事實,即使不認同張的割據,也要盡力為部隊尋找生機,充分發揮其指揮作用,這也是愛護紅軍的壹種表現。

紅四方面軍和部分紅軍同誌南下後,遭受了壹系列犧牲,尤其是百丈之戰,損失近萬人。再加上那年冬天天氣異常寒冷,下了十年壹遇的大雪,給部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補給也越來越困難。結果,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南向路線的錯誤。

這時,(林玉英)帶著共產國際的指示從蘇聯回來了,於是張成了“孤家寡人”,最後被迫同意北上陜甘。

在去北方的路上,張曾當眾流下眼淚,說“我要死了。我要去陜北坐牢……”。可見張知道是有罪的。

而陳昌浩也因此背上了沈重的思想包袱,導致陳昌浩在指揮西路軍時更加猶豫不決。為了“洗白自己,從壹個極端跳到另壹個極端”,即從支持張分裂的極端跳到壹切重要、盲從、請示、膽怯的極端。遇到事情,我只聽命令,但絕不會獨斷專行,也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

應該說,西路軍壹次次喪失寶貴的機會,最後幾乎全軍覆沒,陳昌浩同誌難辭其咎。

西路軍失敗後,陳昌浩和許帥壹起回到延安。途中,他遇到壹個老鄉,決定“多休息幾天再走”。許帥獨自踏上了歸途,壹路上歷盡艱難困苦,終於回到了延安。即使路途艱難,許帥依然保留著組織給他的路費(十幾個金戒指),拒絕隨便花。他堅毅的性格令人感動。

到達延安後,張聞天同誌嚴厲批評了許帥,但許帥沒有說話。他覺得既然被標記的軍隊打了敗仗,“就應該批評、撤職、斬首”。但X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哪裏有雞,哪裏就有蛋。”這感動了許帥。

另壹方面,陳昌浩在老家病重,後又回到湖北老家休養。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後的壹段時間,他才回到延安。

  • 上一篇:這是歷史名人對莊子的評價嗎?
  • 下一篇:荒謬的歷史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