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吉林市簡介

吉林市簡介

吉林是中國東北著名的古城,有300多年的歷史。

早在清康熙十年(1671),寧古塔副司令安珠虎奉命率領滿洲八旗3000余人在吉林臨河築城。經過兩年的修建,吉林城誕生於康熙十二年(1673)。當時的吉林城,用松木桿豎起來當城墻,高8尺,東、西、北三面各開壹個城門。整個城市的周長是7華裏,180步。城墻外有壹條護城河。辦公室、軍營、寺廟、商店、作坊、住宅等。城內已建成,根據地形先後建成了糧米行街、西街、北街等街道。

到康熙五十年(1711),吉林城約有居民5萬人。

清乾隆七年(1742),首次擴建吉林城。土的東、西、北三面都是墻。城墻周長1451,約9.67裏。城門增加到5個,分別是西門、大北門、八虎門、大東門、小東門。街道也初具規模,尤其是北街和西街,商鋪林立。至乾隆四十壹年(1776),吉林城約有居民九萬人。

同治五年(1866),吉林將軍的傅明阿和吉林副省長傅孫率先集資擴建吉林城。擴建後土墻高約壹尺,墻向北延伸290余尺,周長1794尺,即11.66裏。本次擴建增加到八個門,分別是誌和門、德勝門、扶綏門、銀根門(原西門)、東萊門(原小東門)、朝陽門(原大東門)、八虎門、北極門(原大北門)。當時除了扶綏門和直和門外,其他六個門都有城樓。

光緒九年(1883),吉林將軍西苑將土墻改建為青磚墻。城墻上搭了壹個嬰兒床,壹尺多高,兩尺多高。吉林市的周長已約14公裏,當時的吉林市居民已發展到29萬余人。清宣彤元年(1909),城東辟為日本商埠,在東萊門和朝陽門之間開辟新門,稱為新開門。此時,城市東部的建築開始增多。

民國十九年(1930),在朝陽門和八廓門之間又開了壹個門,叫北新門。並改名八虎門八虎門、銀根門臨江門。從民國年間到偽滿洲國初年,舊城墻逐漸被拆除,城區不斷擴大。

新中國誕生後,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吉林古城獲得了新生。江北工業區、哈達灣工業區、江南新城與老城區相連,城區面積從解放初期的24平方公裏不斷擴大到570平方公裏。人口從22萬增加到65438+40萬。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拓寬道路,加橋梁,開發住宅區,建設廣場綠地,摩天大樓隨之而來。特別是近年來,由於城市形象建設工程的啟動,松江中路改造工程、世紀廣場建設工程、吉林大道和解放路拓寬工程相繼竣工。現在吉林已經成為壹個美麗的現代工業城市。

吉林市位於東北腹地長白山脈,松嫩平原過渡帶的松花江上,三面環水,四面環山。東經125÷40′~ 127÷56′,北緯42÷31′~ 44÷40′。東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接長春市和四平市,北接黑龍江省,南接渾江市和通化市。總面積27120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3745平方公裏,永吉縣2624平方公裏,舒蘭市4600平方公裏,磐石市3960平方公裏,蛟河市6050平方公裏,樺甸市6250平方公裏。

地貌特征:吉林市有“遠迎長白,圍松花”的局面。由於不同時期的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侵蝕、剝蝕、堆積,形成了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區-河谷平原區的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

中山山區位於吉林地區的中部、東部和東南部,是該市的主要林區和特產區。南面有長白山的龍崗山,南面有龍崗山余脈的富爾嶺,東北有呼蘭山。松花湖東邊有老爺嶺,西邊有摩天嶺、南樓山、趙大基山,都是中山山群。山區有1000米高的山峰,110。最高峰南婁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區,分布在蛟河、樺甸和舒蘭市中部及永吉縣。山區海拔300、400米,少數山峰高600-700米,為早期開發區。這片森林已經逐漸衰落。除面積為1748平方公裏的吉林市市區外,牧區是全省重要的農、林、牧、漁業和工礦區。

峽湖區分布在沿湖地區和豐滿電站大壩至白山水庫金銀北上遊,是豐滿、紅石、白山梯級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地貌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這是壹個充滿希望的能源、特色、漁業和旅遊業綜合經濟開發區,也是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生態經濟區。

  • 上一篇:為什麽諸葛亮死後壹點都不悲傷,真的很感人。
  • 下一篇:歷史精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