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散葉歷史

散葉歷史

第壹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的由來中國人民第壹野戰軍是全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的主力軍之壹。

是抗日戰爭末期,晉綏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發展起來的。晉綏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野戰縱隊是適應抗日戰爭向大反攻轉變的需要而建立的。

8月1945、11日,中央軍委下令成立晉綏野戰軍,在晉甘寧晉綏聯防軍建制下,賀龍任軍長,(後李景泉)、張宗遜任副軍長、李景泉任副政委、張任參謀長(後許光達代)、甘思琦任政治部主任(後下轄第358旅、第1、第2、第3獨立旅以及後來成立的第4、第5獨立旅。

8月21日,晉綏軍區由陜甘寧晉綏聯防軍轉隸,直屬中央軍委領導。1946年9月,突破中原的359旅回到陜甘寧解放區,後轉入晉綏軍區。

1946 165438+10月10,* *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晉綏野戰軍、晉北野戰軍(成立於1946年6月,隸屬晉綏軍區)稱號,將兩個野戰軍部隊統壹為晉綏軍區65438+。1縱隊司令員張宗遜、政治委員廖漢生負責358旅和獨立L旅。第二縱隊,王鎮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統359旅和獨立第四旅。第三縱隊司令員許光達、政治委員孫誌遠負責獨立二旅、獨立三旅、獨立五旅。

並把1縱隊調到陜甘寧邊區。西北野戰軍是為了迎接* * *軍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而成立的。

1947 2月10,* *中央軍委決定將晉綏軍區1縱隊和新編的第4旅、教導旅、警備旅1、第3旅和***6旅2旅劃歸陜甘寧晉綏聯防軍管轄。8萬多人組成陜甘寧野戰軍。

張宗遜任司令員,* * *任政治委員,王士泰任副司令員,任副政治委員,任參謀長,許任政治部主任。3月初,野戰軍以壹部兵力進攻隴東,調動準備進攻延安的* * *軍。

3月13日,* * *軍以34個旅25萬余人進攻陜甘寧解放區。其中,Xi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率15旅,14萬余人,從南線直接進攻延安。

為加強陜北地區的作戰指揮,06年3月6日,中央軍委決定,駐紮在陜甘寧解放區的所有野戰軍和地方武裝,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參謀長* * *彭、和中央西北局* * *書記* * *指揮。同時成立西北野戰軍,撤銷陜甘寧野戰軍番號。

彭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任副司令員,* * *任副政治委員,張文洲任參謀長,許任政治部主任,任副參謀長。下轄1、2縱隊(3月17日晉中至陜西)、教導旅、新編4旅,***2。

超過6萬人。3月19日,西北野戰軍圓滿完成了從延安安全撤離* * *中央、人民* * *總部和人民群眾的任務。

3月25日至5月4日,西北野戰軍以2萬余人的兵力,在糧食彈藥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以J * * *軍3個旅和***1地方隊,連續進行了青化邊、養馬河、盤龍3個戰役。4萬人。

經過這三次戰役,西北戰局初步穩定。5月底至7月初,西北野戰軍轉戰隴東,北入三邊地區,收復環縣、定邊、安邊、靖邊等地,* * *殲滅西北行原副主任馬步芳、馬鴻逵等部2400余人。

鞏固了解放區,為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7月31947,31日,中央軍委決定,西北野戰軍正式定名為西北野戰軍,彭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任副司令員(次年2月趙壽山任第二副司令員),* * *任副政治委員,張文洲任參謀長,許任政治部主任,任副參謀長。

下轄1、第2縱隊、教導旅和新編的第4旅。並組成* * *西北野戰軍前委,以彭、為書記。

8月初,晉綏軍區第三、第四縱隊進入陜西,由西北野戰軍組建。西北野戰軍總人數為4人。

五萬人。至此,中國人民已經轉向了戰略進攻。

西北野戰軍於8月6日發起榆林戰役,調集* * *軍胡宗南部10旅北上增援,協同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謝(扶誌)團南下黃河,挺進豫西。隨後,西北野戰軍及時調兵。8月20日,在沙家店殲滅胡宗南集團精銳部隊,整編36師6000余人,扭轉了西北戰局,開始由內線防禦轉入內線反攻。

然後從14年9月到16年9月,進行了岔口、官莊的追擊,* * *分別整編1、29軍4000余人。至此,西北野戰軍打退了西北* * *軍的重點進攻。

9月20日,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由騎兵1、第3旅、第6師組成,王士泰任司令員,張忠良任政治委員。縱隊組建後,9月25日至10月25日,21、21,與第2縱隊壹起向黃龍地區推進,先後攻占白水、石堡(今黃龍)、韓城、宜川等鎮。

之後二縱進入津南,解放薊縣;後來和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壹起解放了運城、安義。這壹時期,西北野戰軍主力發起延慶戰役,殲敵8000余人,收復延長、延川、清澗、子長、綏德等城市和延安東北廣大地區。

10月11日,西北野戰軍第6縱隊由教導旅和新編的第4旅組成,任司令員,許任政治委員。至此,西北野戰軍已發展到5個縱隊和1個直屬山炮營,***7個。

五萬人。從1947的冬季至日到1948的春季,西北野戰軍開展了以“訴苦”(抱怨舊社會和反動派給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戰鬥精神)為主要內容的新整軍運動,並在此基礎上開展群眾訓練,提高了部隊的政治覺悟和戰術技術水平。

* * *就在這裏。

中國四大野戰軍發展史:紅軍1 = "八路軍115師= "山東軍區= "東北人民自治軍= "東北民主聯軍= "第四野戰軍。

= "晉察冀軍區= "晉察冀野戰軍= "華北兵團

紅2軍= "八路軍120師= "晉綏軍區= "陜甘寧晉綏軍區= "西北野戰軍+華北兵團= "第1野戰軍

紅四方面軍= "八路軍129師= "晉冀魯豫野戰軍= "中原野戰軍= "第二野戰軍

新四軍+八路軍南下兵團= "華(中)野+山野(山東軍區留守部隊)= "華東野戰軍= "第三野戰軍。

最後的結局:

葉儀=西北軍區

第二野戰軍=西南軍區

散葉=華東軍區

四野=“中南軍區”

晉察冀(華北)指揮部機關=“華北軍區”

五個場的歷史和現有人口為1。此前,人民* * *擁有華北第壹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五個野戰軍(1,949.038+0.6638+05)。

2.現在:第壹名:《萬歲軍》,隸屬* * *,38軍,有112、113、114師,1個坦克師,1個炮兵旅,1個。

第二名:《孫中山的裝甲軍》,隸屬* * *,五十四軍,下轄127、160、162師,壹個坦克旅,壹個炮兵旅,壹個高射炮旅。

第三名:《黑土地上的皇家軍隊》,隸屬* * *,第39軍,有115,116,117師,壹個坦克師,壹個炮兵旅,壹個高射炮旅。

第四名:“攻擊型王牌軍”,27軍,隸屬* * *,下轄79、80、81師,1個坦克旅,1個炮兵旅,1個高射炮旅。

第五名:“常”第20軍,隸屬* * *,下轄58、60、128師,壹個坦克師,壹個炮兵旅,壹個高射炮旅。

目前的人數...未知~ ~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配合華東、中原軍區、冀魯豫軍區部隊,東起江蘇海州(今連雲港),西至河南商丘,北至山東臨城(今薛城),南至淮河,以徐州為中心。

這是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戰役之壹。南方戰線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人民的深刻變化。1948年秋,中國人民在全國各個戰場上取得了勝利,特別是在東北戰場舉行的第壹次戰略決戰——遼沈戰役,使中國的軍事形勢進入了壹個新的轉折點,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人民* * *總兵力從戰爭開始時的654.38+0.27萬,增加到300多萬;* * *軍隊從430萬下降到290萬。人* * *不僅在質量上有優勢,在數量上也有優勢。

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南線,在人民* * *於1947年7月轉入戰略進攻之後,在與* * *軍進行了1年的激戰之後,1948年7月形勢發生了有利於人民* * *的深刻變化。人民的力量大大發展了。

中原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 * *任政委,轄7個步兵縱隊,654.38+0.5萬人;中原軍區轄豫西、陜南、豫皖、江蘇、皖西、桐柏、江漢、鄂豫七大軍區20多萬人。華東野戰軍,以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下轄15步兵縱隊和1特種部隊縱隊36萬人。華東軍區轄膠東、渤海、魯中南、蘇北、江淮五大軍區30多萬人。濟南戰役勝利後,華東野戰軍主力位於濟南與藤縣(今滕州)之間,壹部分在山東臨沂、夏莊(今臨沭)、江蘇宿遷休整,積極準備新的作戰。

中原野戰軍主力於6月下旬解放鄭州、開封,5438+00,另壹支活躍於河南南部、湖北北部。華東和中原兩個野戰軍已經能夠在統壹指揮下協同作戰。

中原和華東解放區得到空前鞏固,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秋收豐收,支援戰爭的物質力量增強。* * *軍方面,華中“反匪”總指揮部,以白崇禧為總司令,下轄第3兵團(軍長)、第12兵團(軍長黃維)、第14兵團(軍長宋希廉)、第5兵團(信陽)、第13兵團(南陽)、第65438+兵團。

徐州“反匪”總指揮部,以劉智為總指揮,下轄第2兵團(軍長邱清泉)、第7兵團(軍長黃)、第13兵團(軍長)、第16兵團(軍長孫)、第1兵團(揚州)、第3兵團(徐州)、第4兵團(商丘)。這是壹個* * *部隊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戰略集團。主力集中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今蘭州-連雲港)商丘至海州段和津浦鐵路(天津-浦口)徐州至蚌埠段。

廣西將軍控制的華中“總剿”和蔣介石自己的將軍控制的徐州“總剿”是有矛盾的,難以實行統壹指揮和協同作戰。劉智集團雖然裝備精良,背靠南京、上海,交通便利,但其後方補給線脆弱,壹旦津浦鐵路被切斷,將陷入糧草彈藥匱乏的窘境。

劉智集團采取戰略防禦,在中央軍委決定殲滅濟南戰役後,* * *軍區統帥部對華東和中原兩個野戰軍的動向作出各種判斷,認為在隴海鐵路以南聯合發起新攻勢的可能性較大。於是決定徐州“剿總”放棄鄭州、開封、菏澤、臨沂、海州,縮短戰線;鄭州16兵團東調,撤銷第9綏靖區,其44軍由海路撤出連雲港。華中“總剿”12兵團轉由國防部指揮,從豫西南陽、泌陽轉戰確山、駐馬店,準備向徐州、蚌埠轉移。

遼沈戰役後,蔣介石派參謀長顧於6月4日+065438+到徐州研究作戰策略,以避免劉智集團重蹈東北魏集團崩潰的覆轍。5日,顧和劉智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采取“備戰撤退”的方針。他們壹方面在徐州和蚌埠之間收縮兵力準備戰鬥,壹方面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從徐州撤回物資和非戰鬥人員,以便全軍向淮河以南撤退。

165438+10月6日,蔣介石發布命令,確定“華東戰場暫取守勢”,並調整部署:海州第四十四軍由新安鎮(今信宜)西撤,歸黃指揮;第七兵團從新安鎮撤至運河以西;第三“綏靖”區由臨城、棗莊向南撤退至韓莊、臺兒莊地區;13兵團由隴海鐵路碾莊圩南下,至靈璧、泗縣。1“綏靖”區防守淮陰、揚州;第二兵團從商丘東進至碭山、永城;第四“綏靖”區由商丘、馬木集移至固鎮、蚌埠;16兵團從六合轉戰蒙城。徐州“剿總”直接指揮的107軍防守窯灣以南(今邳州南)運河,72軍加強徐州守備,96、66軍防守蚌埠、五河、盱眙。

12兵團從確山東進入阜陽、太和。這樣,徐州、蚌埠* * *軍的兵力達到5個兵團、3個“綏靖”區,加上直屬部隊和特種部隊,29個軍約70萬人。

蔣介石聲稱,徐淮之戰是該政權“最大的生死存亡之鑰”。中國* * *中央軍委曾在1948年7月提出“冬春攻徐州”的設想。

濟南戰役結束,即9月24日,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陳毅5月隨劉伯承、* * *赴中原指揮作戰),向中央軍委* * *建議,舉行淮海戰役,進攻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海州、連雲港之敵,為奪取徐州創造條件。中等。

  • 上一篇:推薦信:曾國藩傳記
  • 下一篇:陽西縣有玉雕師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