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京永定門城樓的建造歷史是怎樣的?

北京永定門城樓的建造歷史是怎樣的?

永定門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在左安門和右安門之間。它是北京外城的正門,是外城七門中最大的壹個,也是南方通往京城的要道。

創立於明朝嘉靖年間,橫跨明清兩朝,寓意“天下壹統,國家永穩”、“長治久安”。

永定門由城樓、甕城和箭樓組成。采用雙檐三滴水的亭式建築,飾以琉璃瓦脊獸。它以雄偉的姿態屹立在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

明代永定門城樓、翁城建於1403。明朝皇帝朱迪在南京稱帝後,下令將他以前的封地“北平”升級為“北京”,這就是北京名字的由來。

1406年,朱迪下令在北京修建宮殿,整修城墻,準備遷都北京。1419年,明朝為了擴大宮前空間,將長安街南墻南移1000米,在正陽門重修。

1421年元旦,朱迪宣布正式遷都北京。當時,北京也被稱為“首都”和“偉大的城市”。城內有九個城門,所以後來被稱為“內九城”,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古代官職“九知府”中的“九門”,指的就是這九個門。北京內城平面輪廓為方形,皇城中軸線南起正陽門,貫穿皇宮,北至鐘樓。

明初國家強盛,但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時並未徹底擊敗蒙古軍隊,長期受到北方蒙古的入侵。為了給蒙古壹個慘痛的教訓,明太祖朱迪五次率軍北上,所以當時北京城防問題並不突出。

然而後來明朝實力逐漸衰落,蒙古軍隊屢次乘勢到達北京城下。明朝嘉靖年間,有官員建議在北京城外修建周長約40公裏的外城,以確保北京皇城的安全。

為了保證北京的安全,明世宗朱厚熜決定在北京外圍修建壹座邊長為10公裏的外城,將原來的北京圈起來。

1553開始外城建設。當時南郊正陽門外商業密集,有皇家天壇和先農壇,所以外城從南開始建,然後依次建東、北、西三面。但外城修建後不久,明世宗擔心工程浩大,財力不足,耗時太長,就派內閣首輔嚴嵩想辦法。

在嚴嵩實地考察後,修改方案為:將原邊長10公裏的南墻縮短為70.5公裏,其東西兩端向北轉向與原墻相連。

所以原本計劃在北京外圍建成“回”字形的外城,現在只建成了“凸”字形,這也是為什麽北京的外城不在城外,而在城南的原因。所以北京的外城也叫“南城”,原來的北京也叫“內城”。

外城始建於1553,建成於10。明代外城南面的三門名為“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東門名為“廣渠門”,西門名為“廣寧門”。廣寧門後,皇帝的名字叫“永寧”

另外兩個外城,北轉折處和內城交界處的城門,稱為“東便門”和“西便門”。因為外城是為了保證北京的安全而建的,所以這些城門的名字往往有“安定”“安寧”的意思。

在古代,永定門就在北京南城墻的南面,是皇室在南苑團河打獵的必經之路。

永定門城樓為二層建築,面闊五間,寬24米,進深兩間,長10.5米。它建在山頂上,灰色的瓦片上鑲著綠色的玻璃。正門有壹塊楷書嵌“永定門”的石碑。碑長2米,高0.78米,厚0.28米,“永定門”二字沈郁蒼勁。

當時取名永定門,寓意明朝將“壹統天下,國家永穩”。據史料記載,後來重修的永定門城門上方的石碑上嵌有“永定門”二字,是1553年永定門建城時在石碑後刻下的。

永定門正門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多層次,內外梁、牌坊均有寺廟式彩畫裝飾。彩畫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木結構免受潮濕、腐蝕和蛀蟲的侵害,然後它突出了它的裝飾性。自宋代以來,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或缺的裝飾。彩畫主要有“寺廟式彩畫”和“蘇式彩畫”兩種。

元代以後,“滇式彩畫”被指定為皇室專用,以金、藍、紅為主。以龍鳳紋為主的“何彩畫”和以旋花為主的“紫萱彩畫”兩種,只有更高級的皇家建築才能使用。

“蘇式彩畫”是民間建築中使用的壹種繪畫形式,起源於江浙地區的私宅和園林,後被皇家園林所采用。主要題材有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等。永定門城樓的繪畫采用了最先進的寺廟式繪畫風格,可見其規制之高。

永定門城樓前石獅的大門、門釘數量、門洞和規制與後來修建的箭樓相同,不同的是永定門城樓大門兩側各有兩個小房間。

兩個房間左右對稱,規矩壹樣,都鋪著布瓦。這兩座茅屋在古代被稱為“板房”,是古城塔大門前守城士兵臨時休息的地方。兩個“班房”的規定雖然低,但有其獨特性。小屋內磚雕精美,豎脊角獸下葵花磚雕雕刻手法精煉,巧妙笨拙。

蘇式花鳥畫在被大面積應用,內容豐富,形神兼備。在其他地方,有象征多子多孫的石榴,象征多福多壽的仙桃等。,它們象征著美麗,展示了各種吉祥的圖案,象征著美好幸福的生活。

“板房”椽頂為“子”字線,字不達尾紋。“子”在古代是“火”和“太陽”的象征。在梵語中是“吉祥之地”、“諸德吉祥”的意思。梁芳上的“萬字”、石榴、仙桃共同構成了“伏完萬壽”、“萬紫孫婉”的美好寓意。

1564明朝全面修建北京外城,建有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七個城門。因為這七座外城位於北京前三門的南面,所以人們常稱之為“南城”。

但當時由於程楠東西比內城長,南北只有內城的壹半,形狀像壹頂帽子,所以程楠也俗稱“帽城”。

當時北京外城總長約14公裏。外城建成後,北京中軸線從正陽門延伸至永定門,北距鐘樓8公裏。

明朝在修建外城的過程中,在永定門下的城門前多建了壹個甕。骨灰盒呈方形,外角兩彎,東西寬42米,南北長36米,墻頂寬6米。

永定門甕之上,城鐘高懸,禦鼓橫臥,鐘鼓齊鳴,數裏可聞。古代戰爭中,敵人越過護城河進攻瞭望塔時,只要迅速關閉瞭望塔和瞭望塔大門,就能形成甕中捉鱉的局面,將敵人集中殲滅,故名。

壹般來說,瞭望塔和箭樓之間有壹個空的空間,叫做甕。但是,在當時的永定門,明朝根本沒有建箭樓。事實上,它只是用極其堅固的城墻圍住了了望塔。

  • 上一篇:“Ci”到底是什麽意思?商朝的歷史為什麽叫“信仰史”?
  • 下一篇:為什麽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獨角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