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0世紀初的中國概況。

20世紀初的中國概況。

20世紀初,面對高漲的革命形勢,清政府加強了專制和軍事鎮壓。另壹方面,他又導演了壹出“準備立憲”的醜劇,企圖欺騙民眾,抵制革命。1911五月,在立憲派的強烈要求下,清政府成立了責任內閣,但這個皇家內閣,名為立憲,實為專制。君主立憲制名聲不佳。1911 10年6月武昌起義,中國各省獨立,導致清政府崩潰。帝國主義放棄支持清政府,扶植袁世凱,袁世凱有壹定實力,依附於帝國主義。袁世凱很快被推上了實權宰相的寶座,並組織了責任內閣取代皇室內閣,從而掌握了清朝的全部執政權。清朝名存實亡。1912 65438+10月1,南方革命派建立了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民主共和國。各省代表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通過孫中山提出的部長和議長名單,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這個政權實際上是壹個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國。它的建立宣告了中國歷史上自秦漢以來封建帝制時代的結束。與此同時,遠在北京的袁世凱進壹步鞏固了他在清政府中的地位。在帝國主義的支持和配合下,他實行兩面作戰的策略。壹方面,南方革命勢力逼迫清帝退位;壹方面,他借助北方勢力與南方討價還價,欲奪取南北壹切政權,統壹中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逼迫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國。14日,孫中山提出辭職,推薦袁接任。5438+05年6月,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選舉袁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北政權即將合並。為了限制袁的權力,孫在辭職前提出了三個條件,企圖使袁離開他在北京經營多年的老窩,置於南方革命派的監督和法律的束縛之下。其中,如下:“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民族。政治組織形式采用內閣制。內閣直接對國會負責。”臨時條約法將總統的大部分權力下放給內閣,即國家的行政權不在總統手中,而在內閣總理手中。這使新成立的總統制民主共和國轉變為議會制民主共和國。這樣,議會產生的內閣實權歸屬之爭,就成了革命派維護民主共和、袁走向專制的政治鬥爭。在第壹屆內閣的組建過程中,袁世凱最終以欺騙手段控制了第壹屆內閣的實權。為此,資產階級革命派、立憲派、舊官僚等紛紛組成政治集團,都想在議會中贏得多數席位,奪取政權。以宋為首的同盟會幻想實現袁世凱統治下的同盟會責任內閣制。1912年8月,他將中華同盟會改為國民黨,為的是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席位,組織內閣限制袁世凱的獨裁傾向,將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政黨的政治軌道。國民黨建立責任內閣的目標,成為權力欲和野心極大的袁世凱走向獨裁的壹大障礙,引起袁世凱的嫉妒。從1912年底到次年2月,國民黨獲得615席中的392席,占據絕對優勢。很快就會意識到國民黨將組織責任內閣,但袁世凱派人刺殺宋,國民黨組建的內閣就成了泡影。同年9月,袁世凱又玩起了政治,軟硬兼施,控制國會。11年6月,國民黨解散,取消黨籍。1914年初,大會取消。3月,臨時憲法被廢除為《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廢除內閣制,實行總統制,擴大總統權力。不久,國務院被廢除,由他任命的元老院成立。至此,責任內閣制、國民議會制等資產階級革命留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被徹底摧毀。袁世凱“舉共和國之名,行專制之實。”民國只剩下壹個空招牌。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加快了復辟帝制的步伐,企圖建立元朝。日本政治顧問何長雄拋出了共和憲政的持久性,宣稱“中國應以日本為榜樣,集中力量對付袁世凱”。在袁世凱的統壹指揮下,各省選出國民代表,舉行國體投票,壹致同意“君主立憲”。1915 12年2月12袁世凱以君主立憲制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並於明年改為洪(1916)。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加快復辟步伐,企圖建立元朝。他的政治顧問、日本人何長雄拋出“共和憲政的堅持”,鼓吹“中年,元旦正式登極。此時,北京政府由民主共和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袁世凱的權力不受憲法限制,而是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擁有至高無上的特權。這個時候袁世凱稱之為君主立憲,其實是君主專制。袁世凱在國內復辟帝制,鎮壓人民運動,在國外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為了恢復民主共和制度,發動了保家衛國運動。袁世凱與人疏遠,不得不取消帝制,恢復內閣制3月22日,段組織內閣。袁世凱還想留在大總統的位置上,在全國各地的反對和謾罵聲中絕望而死。袁世凱死後,段憑借其軍事實力,直接控制了北京政府的實權,建立了責任內閣制度,出任現任總理兼陸軍總司令。規定:“元首處於不負責任的地位。”“國家總理的內閣成員負責政府事務,統壹政策。“我想用責任內閣的名義實施內閣總理的獨裁。李總統不願意做的傀儡。北京政府中總統和首相之間的權力鬥爭逐漸發展成為圍繞中國是否參加第壹次世界大戰的軒然大波。“官學之爭”的結果是,李利用民眾的要求,免去了段的宰相之職,但他控制不了當時的局面,請張勛出面調解。壹心要整頓清朝的復辟狂徒張勛,以調解朝廷紛爭為名,率領辮子軍入京,趕走李,以清剿溥儀皇帝支持復辟帝制。張勛自任內閣總理,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獨攬軍政大權。張勛復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和壹致譴責。段看出了利用張勛驅逐李的目的,當即聲討張勛,為期12天的復辟鬧劇草草收場。民主共和國又恢復了。段自稱“再造民國”國父,肩負宰相重任,李下臺。馮繼任代總統。中央政府的實權仍掌握在段手中,但段繼位後,拒絕恢復國會和袁世凱廢棄的臨時憲法,企圖實現皖系軍閥的獨裁和武裝力量的統壹。孫中山壹直認為國會和臨時約法是中華民國的象征。他對破壞法律的專制統治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堅決舉起了保護法律的旗幟,提出了“推翻假共和,建立真共和”的主張。但護法運動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內容,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沒有喚起民眾。它只是依靠西南軍閥來反對中央軍閥。結果在南北軍閥的勾結和打擊下,恢復民主共和制度的願望落空了。此後,段逐漸操縱議會選舉,推舉徐世昌為總統,將馮為首的直系勢力排擠出中央政府。壹戰後,英美帝國主義者從戰爭中解脫出來,加緊爭取中國,反對日本統治中國。由於美英日在華利益沖突,北京政府與西南政府的南北和談於1919年2月無果而終。會談於5月破裂。中國仍處於軍閥割據和混戰之中,廣大人民群眾繼續陷在苦難的深淵中。
  • 上一篇:初三歷史與社會。
  • 下一篇:安徽廬劇的藝術特色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