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人教版初壹上冊歷史必考知識點匯總

人教版初壹上冊歷史必考知識點匯總

對於初中生來說,要想學好歷史,必須掌握知識點。那麽,初壹上冊,人教版經常考的歷史知識點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壹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夏商西周歷史知識點的變化初壹上冊必考

第壹,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國家夏朝是“天下之家”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2.創始人:於。3.首府:羊城。4.政府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和監獄。

(壹)夏朝成為中國第壹個奴隸制國家:

1,夏朝以地域劃分國民(九州);部落以血緣劃分人;

2.建立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

3.“皇位世襲制”取代了“退位制”,開始“統治世界”

“世襲皇位制”取代“退位制”應該是壹種社會進步。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私有制的產生和對立階級的出現。

夏季滅亡的原因是:夏傑專制、放蕩,大興土木,剝削人民。

第二,商朝的建立

公元前1和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於博。

2.盤庚遷都: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00年。

3.商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政治上: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壹。

經濟上,青銅器廣泛應用於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

在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壹種成熟的文字。

第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創始人:周武王

3.都城:濠江(今Xi安)

4.西周的政治與經濟

政治:分封制

農業:農作物品種增加,實行人工灌溉。

手工業:分工精細(數百工人);原始制瓷更為普遍。

建築行業:“瓦”開始用於建築。

第四,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

1,西周滅亡時間:公元前771,狗軍攻入濠井。

2.東周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

5.夏商周的滅亡有什麽相似之處?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麽?

(1)荒淫暴虐的君主會被人民拋棄。

(2)統治者要勤政愛民,政策要符合人民的意願;任人唯賢,博采眾長。

(3)獲得的幫助多,失去的幫助就少。

分封制的功能

《春秋戰國政策》在西漢劉向編撰紂王分封制內容中的作用:“授民以地”諸侯國的義務:服從紂王,治理諸侯國,保衛紂王。.....血緣、姻親、姻親、功勛、分封人員基礎上的前貴族a .加強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b、促進邊遠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二、軍隊、刑法與禮儀教育1、夏商周國家統治人民、軍隊、刑法——暴力手段禮儀教育——懷柔政策、軍事刑法:對外作戰、對內鎮壓、抵抗禮儀教育:配合暴力鎮壓、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春秋”、“戰國”名稱的由來是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奴隸社會的解體,從統壹走向分裂。2.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封建社會的形成從分裂走向統壹。它是由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孔子》編纂的。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時期封建領主稱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失去了從前的權力。(表現在諸侯不聽皇帝的命令,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政令被諸侯所征服。)目的:為了擁有支配其他王子的權利。得到了周曾經享有的政治經濟特權。)

首先,齊桓公占據主導地位。

1,齊桓公第壹霸理由:

政治經濟上,管仲任丞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根本原因)

戰略手段提出了“尊王拒洋”的口號,順應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和民心。

自然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東方大國,魚鹽優勢,經濟富裕)

2.齊桓公霸權的象征是葵孟(公元前651)。

二、問鼎中原(楚謹爭霸)

1,晉文公占優:632年城濮之戰前——以少勝多(避三宅)

2.楚莊王爭霸:泰之戰前597年(不飛則已,飛則上天。不唱就有。

3.宋襄公的霸權:徹底失敗

4.秦穆公主宰西方;吳越在江南爭霸。

第三,團結連橫

1,戰國七雄分晉:趙、魏、韓。春秋時期的原始國家是齊國(田取代齊國,繼續使用齊國)、楚、秦、燕。

2.七位英雄(姓名、地點)

3.結合連橫。

秦孝公即位,任命魏陽為丞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大大加快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進程,國力迅速提高,秦國逐漸發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秦國著名的夫妻:張儀。

魏公孫衍、蘇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

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東周王室衰落。

(2)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社會經濟發展。

(3)諸侯國實力增強。

目的:

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統治

自然:

實質上,“無正義的春秋戰爭”和霸權戰爭都是為了滿足奴隸主擴張領土、掠奪財富的私欲。

五、春秋戰爭的影響

被動給人們帶來了沈重的災難和痛苦。

正1加快了中國統壹的步伐。

2、加速了新舊系統的更替過程。

3.促進民族融合。

4.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交流。

從傳統的鐵牛耕到制度變遷。

鐵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第壹,從千偶到個體養殖,從“千偶到個體養殖”

1,鐵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它出現在春秋時期,流行於戰國時期。

意義: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千耦其雲——公功已晚。

個人耕地分割更快

第二,競相改革的時代潮流

魏——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海;齊——鄒忌;秦國-商鞅

第三,商鞅變法

1,歷史背景:

(1)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

戰國時期,牛耕這種鐵制工具的普及,提高了生產力,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公作晚,分田快”)

(2)為了充實強兵,各諸侯國相繼進行改革。

2.商鞅變法的目的:引進人才,充實強兵,加強變法。

3.時間:公元前356年的秦孝公。

4.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5.商鞅變法的作用(意義)。

政治上,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軍事上:秦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

經濟上:秦國社會經濟發達。

6.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具體原因:阿沁肖紅對B改內容的支持,對C商鞅策略的支持,對D人的支持。

2.深層次原因:

a順應時代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處死,那麽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為什麽?

判斷壹項改革成敗的標準在於其目的是否達到。改革者的個人悲劇不能與改革的成敗混為壹談。

7.商鞅變法成功的啟示;

(1)改變不會壹帆風順,壹定要持之以恒。

(2)改變需要勇氣,即使付出血的代價。

(3)順應時代變化,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如何學好初壹歷史做好預習聽復習三步走?課前認真預習,可以讓學生對要講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有壹個簡單的了解,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講課時得到解答或向老師提問。上課認真聽講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

歷史是壹門記憶力很強的學科。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觀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壹步。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就無法理解和運用。

  • 上一篇:2018歷史專業考研推薦書目?
  • 下一篇:鹽焗雞是梅州的特產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