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哪些行業最容易賺大錢,從業者結局如何?

歷史上哪些行業最容易賺大錢,從業者結局如何?

自古以來資源就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他們可以當皇帝,可以當商人,但永遠當不了農民。

很多時候,皇帝,“權錢”,權力,永遠在前面。這使得少數人,除了掌權者,大多以悲慘收場。

不得不承認,歷史上有很多偶然,但很多偶然的背後是必然。比如賺的錢太多的行業的末端,歷史上有壹個行業是最暴利的,收入甚至可以占據國家財富的半壁江山。

雖然,擁有這種“命運”財富的人基本都沒有好下場,但他們至少曾經輝煌過,他們為國家的經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是“鹽商”。

第壹,鹽商的興起

眾所周知,古代產鹽很難,有時鹽比黃金還貴。再加上地理氣候因素,很多地區產不出鹽,比如南方。唐朝以前,全國的鹽都來自北方的池鹽。

池鹽,顧名思義,就是池子裏的鹽。漢代設立“四鹽市”,統壹管理鹽池。

人不吃鹽真的會死。為什麽古代很多人都活不長,尤其是壹些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少數民族,因為吃不到鹽?

鹽關系到人民的健康,自然關系到國家的命脈。國家很重視,所以親自掛帥。所以,有這樣壹個現象;

唐代宗歷年間,國民收入為12萬,鹽收入達600萬。50%是什麽意思?

可想而知,鹽在唐代是多麽珍貴。所以,如果妳有機會穿越唐朝,請壹定要在穿越前學好化學。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朝代的更替,人口急劇增加,池鹽越來越不能滿足全國人口的需求。

池鹽有壹個巨大的劣勢,天氣。事實證明,靠天吃飯是最不靠譜的。唐朝以後,政府開始發展海鹽,海鹽質量好,產量高,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壹個問題,就是運輸問題。

中國是典型的內陸國家。在古代的交通環境下,壹個人從壹個省到另壹個省,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且不說政府把海邊的鹽運到全國各地太貴了。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頒布“開中”。意思是叫商賈運糧運鹽。乍壹看,鹽似乎是谷物的附加品。要知道在風調雨順的太平盛世,糧食不值錢,利潤也不大。

但是,這個世界上並不缺少嗅覺敏銳的商人。以“西商”(山西、陜西)為例。當他們聽到這個消息時,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賣鹽是壹項巨大的生意。鹽是硬通貨。由於制鹽技術,大部分時間中國各地都需要鹽。

西方商人壹帶頭,很多商人也恢復了過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猶豫也就白費了。

在各國商人的參與下,壹個非常強大的集團出現了。他們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資金優勢和強大的商業技能,成功實現了趕超西方商人的目標。他們是徽商。

鹽商群體迅速擴大,成為財富的象征。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皇帝永遠不會吃虧,君主永遠是幕後最大的贏家。

皇帝的壹個政令,讓很多人擁有了金山銀山。同樣,皇帝也可以讓這些金山銀山歸國家所有。

第二,鹽商的終結

世人常說:人心難測,皇帝心更難想象。當人們有了錢,豐衣足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喝酒喝酒,行賄剝削。很多鹽商忘記了壹件事。誰給他們的錢?

看到這樣壹群人變富了,皇帝開始行動了。重稅是主要措施,其次是各種理由查封財產,拿錢。

萬歷年間,朝廷頒布《大綱鹽法》,只有列入《大綱》的鹽商才能運銷食鹽,進壹步縮小了鹽商規模。

人少,財富集中,起步容易。明朝中葉,政府首次宣布停止“運糧換鹽”政策。為了得到賣鹽的特別許可,必須兌換白銀。

把糧食換成白銀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換個包車,還得用汽車拉白銀。那麽,金銀都運到哪裏去了呢?自然是國庫了。國庫在哪裏?太倉。

住在附近的商人不用擔心,住得遠的就要遭殃了。山路險峻,強盜出沒,天災人禍,銀子不比糧食,扔掉總是比較容易。

在政治和“自然”的雙重打擊下,鹽商迎來了衰落,最終都是慘淡收場,結局都不太好。

標簽

“暴利”往往是有代價的。在古代,這是君王的套路。在現代,伴隨著各種金融風險和財富陷阱。所以說,好事不成雙,災難不獨,很尷尬,也很感性。

  • 上一篇:14年前,汶川地震中有15位跳傘勇士,他們在4999米的高度盲跳。妳還記得嗎?
  • 下一篇:2023年延邊大學研究生收費標準是多少?學制幾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