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什麽是歷史文化街區?構成其主體的歷史建築是什麽?

什麽是歷史文化街區?構成其主體的歷史建築是什麽?

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的,保存文物豐富,歷史建築集中,能夠全面、真實反映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的具有壹定規模的區域。

《文物保護法》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定義是:受法律保護的區域,學術上稱為“歷史地段”。

其組成包括所有元素:

歷史遺跡、歷史建築、道路、街道、院墻、小橋、小溪、護岸甚至古樹。

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註重保護整體風貌。既要保護構成歷史風貌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築,又要保護構成整體風貌的壹切要素,如道路、街道、院墻、橋梁、溪流、護岸甚至古樹。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量居民居住的壹塊區域。它是活的文化遺產,有自己獨特的社區文化。我們不僅要保護歷史建築的本體,還要保存它所承載的文化,保護非物質內容,保存文化多樣性。這需要保持社區傳統,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區域經濟活力。

歷史

古跡保護的概念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二戰後,歐洲經濟恢復發展,城市開始大規模住房建設。當時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蓋新樓。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改善了建築,卻破壞了歷史環境。城鎮的歷史紐帶被切斷,特色正在消失。人們開始意識到,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是無法割斷歷史的,文物古跡等等就是這些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所以,除了保護文物,也要保存壹些歷史街區,保存歷史記憶,保存小鎮歷史的延續性。

我國正式提出歷史街區保護是在1986年。在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國務院指出:“文物比較集中或者能夠充分反映某壹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城鎮和村莊,也應當予以保護,並可以根據其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宣布為地方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從此形成了保護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分級保護體系。2008年生效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保護

保護外部,改造內部,歷史街區的歷史建築不必像文物壹樣保持原狀,可以在室內進行改造,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歷史建築應該原樣修復和裝飾。對於那些不合理的改動,可以在維修時恢復其原貌或原有風格。對於與歷史風貌相悖的新建築,可以適當改造,恢復歷史的本來風貌。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不解決,居民就很難在這裏繼續生活下去,保護也就成了壹句空話。要逐步整頓,反對大拆大建。之所以提倡漸進式改造的方法,是為了精心設計和施工,保存更多真實的歷史遺存,從容籌措資金,減輕政府壓力,保存和延續社區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它的保護不是壹個簡單的規劃問題,而是壹個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我們要特別註意保護實施中的方法和政策,總結前壹階段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實施情況。可以認為需要保障的地區不可能就地平衡資金,所以不應該以房地產開發的方式操作。有些城市在歷史文化街區做了很好的保護規劃,但開發商主導建設。為了平衡資金,追求利潤,他們只能不斷修改方案,結果就是無法達到保護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導,按照規劃的要求制定相關政策,並保證按照規劃實施。同時,要註意采取逐步改造的方式,尊重居民意願,保護居民利益,調動居民積極性,以政府投資為主,居民投資為輔,“政府主導,居民參與,逐步改造,逐步完善”,做好保護區的保護和改造工作。

壹些地方已經全部搬出原住民,重建房屋並高價出售,或將其打造成富人居住的新社區,或打造成高檔娛樂休閑場所,或打造成遊客的風景道具。這些都不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方向。國外壹些城市舊區的更新往往是針對衰落的商業區、倉庫、碼頭等。,很少有人大量遷出原有人口。從避免社會隔離出發,他們也不贊成“紳士化”改造。

  • 上一篇:北京解放軍261醫院是壹家怎樣的醫院?聽說他們醫院已經治好了乙肝?是真的嗎?/妳不說。
  • 下一篇:袁崇煥是好人還是壞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