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霍山縣東溪金礦()

霍山縣東溪金礦()

東溪金礦以東溪的地名命名,包括東溪(廟兒灘)、龍興、南關嶺三個礦床。這些礦床規模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發現時間相近,成因類型基本相同,是安徽省特殊礦床類型之壹。

東溪金礦位於霍山縣城東約30公裏的東溪鄉保安塘村廟兒灘。南關嶺和龍興金礦分別在其東、西側,距離1-8公裏。目前,所有礦區都有公路與其他地方相連,交通方便。

礦區地質構造為磨子灘-哮天火山盆地。在平面上,盆地從西北向東南呈條狀,長36公裏,寬2.5公裏,面積約80平方公裏。盆地南部是壹套不同程度混合巖化的深變質“大別山雜巖”;基底及其北部為壹套“佛子嶺”片巖,變質作用相對較淺,褶皺現象明顯。盆地由侏羅紀和白堊紀的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砂和頁巖組成。金礦床分布在盆地南緣上侏羅統安山巖火山巖中。

過去,該地區地質調查研究程度低,礦產勘查薄弱,歷史上沒有采金的文字記載。1973-1975期間,省地質局區域地質調查隊在該區開展的重砂調查為1 ∶ 20萬,發現東溪河部分支流出現金-朱砂、金-重晶石等異常礦物組合。

1976期間,安徽省地質局313地質隊(現稱安徽省地質局313地質隊,簡稱安徽地質局313地質隊)根據省地質局“要從基礎地質研究入手,了解北淮陽火山盆地形成機制,與廬樅火山盆地對比,尋找與火山熱液有關的鐵(銅)礦”的指示精神,啟動了哮天盆地。這壹任務由車隊區域調度分隊承擔,分隊技術總監為蔣俊峰;當時全國已進入找金高潮,國內外關於火山熱液型金礦的報道很多。受其啟發,313隊地質技術人員根據區調隊圈出的朱砂異常,想出了找金的主意,認為“樹有根,水有活”。如果這個火山盆地有砂金礦的線索,那就應該有巖金礦的成因。為此,大隊技術總監周提出將東溪河的金-朱砂異常和鎮周邊的硼-鉬地球化學異常作為區調隊礦產檢查的重要對象進行評價。區域調查支隊蔣俊峰組織了以王鳴要為主體的重砂檢查隊。利用重礦物找礦的基本原理,通過重砂取樣和淘洗鑒定,證實了異常的存在,金的再現性良好。支流中的金顆粒數量逐漸增多,顆粒大小也在變大,範圍逐漸縮小,目標更加集中。經過進壹步追根溯源,並在源坡殘坡采取大樣,1977年6月,終於在東溪河上遊支流廟兒灘山上發現巖金體。通過地表槽和井工程的初步揭露和圈定,即將確認為具有進壹步工作價值的巖金礦床產地——東西金礦。這壹發現極大地激發了地質技術人員的找礦熱情,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隨著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礦區需要轉入深部評價。為了執行下壹步深部工作的轉場任務,大隊技術總監周到礦區蹲點,確定了普查方案和工程布置原則,然後以坑、井、鉆為主要手段進行地質填圖和深部評價,並對礦區進行了東、西擴普查。隨後,在1978年3月,派出了以王為技術負責人的四個小組,進壹步開展表面評價工作。在此期間,周與王合著了《霍山東溪金礦床簡要地質特征及找礦意義》,對本區乃至省內相同或相似地質環境的金礦找礦具有壹定的啟示作用。

東溪金礦經過近五年的普查和詳查,於1981編制了《安徽省霍山縣東溪金礦詳查地質報告》。1986 65438+10月—1987 8月,南關嶺工區地質組安排地質人員在該區周邊補做壹些工作,增加壹些儲量。1987年8月《安徽省霍山縣東溪金礦詳查補充報告》主要由褚茂政撰寫。

在區域調查隊將東溪金礦移交給礦產調查隊後不久,又成立了壹個仍以王鳴要為主的重砂勘探隊,用同樣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對龍興河水系上遊的壹個金-朱砂重砂異常進行了追蹤和檢查。經過系統檢查,在1980處再次發現龍興金礦。該礦床規模小,礦體分散。經過普查和詳查,1986年6月,主要是王鳴要,編制了《安徽省霍山縣龍興金礦地質詳查報告》。

1983,東溪金礦勘探即將結束。經大隊技術負責人周進壹步分析控礦因素,認為礦區東部工作程度低,向東推進有可能找到新的礦體。於是,通知313隊二支隊在以陳黎明為主的東溪金礦成立找金隊,沿礦帶向東追擊揭露,最後直抵距東溪礦約800米的南關嶺山頭。為了加快勘探進程,1985成立了南關嶺工區,並補充了部分技術骨幹。起初,盧是礦區的技術負責人,後來彭誌被調整為工區的技術負責人,徐是地質隊長,繼續進行礦區的勘探工作。經過兩年多的探索,野外工作於7月完成,1987。同年年底,彭誌撰寫了《安徽省霍山縣南關嶺金礦地質詳查報告》。

以上三個礦床地質特征基本相似,其中:東西金礦礦帶長度4500m,礦體深度72m,金平均品位7.92g/噸,銀平均品位10.7g/噸。主礦體儲量占礦床總儲量的63%。提交的黃金儲量為1.38噸,白銀儲量為1.90噸。南關嶺金礦礦帶長度為1150米,礦體深度為30-70米,金平均品位為5.43克/噸,銀平均品位為8.63克/噸。主礦體儲量占礦床總儲量的90%。提交的黃金儲量為1.05噸,白銀儲量為1.68噸。

上述兩個金礦床均為典型的火山熱液脈狀金礦床。埋藏淺、品位富、易采易選,符合“近、富、淺、易”的條件,是安徽省小型金礦床(體)的獨立類型,經濟效益明顯。

勘探過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量:鉆探18700米,坑探2242米,探井196米,探槽19079立方米,各類樣品約15524件。這期間也用了壹些地表物探方法嘗試直接找金,因為含金礦脈小,直觀效果不明顯。

在提交勘探報告後的1-2年內,所有礦床均被當地政府開發利用。安徽省第壹座巖金礦——東溪金礦,就建在霍山縣東溪。該礦建於1982,1983投產,年產黃金403兩,產值17.8萬元,利潤8.8萬元,填補了安徽省無單壹金礦的空白。“七五”期間,該礦有了新的發展,現有職工345人,固定資產357.9萬元。1988采用全泥氰化樹脂提金,日處理礦石50噸,成為安徽省首家實現采選冶壹體化的小型礦山生產聯合企業。自礦山成立至1990,共生產黃金18660兩,產值18216000元,利稅686.8萬元。從1987開始,連續四年利稅過百萬。是霍山縣的利稅大戶,成為縣裏的骨幹企業。由於礦石類型和物質組成簡單,金的浸出率和總回收率分別高達96.34%和95.81%,居國內先進行列。東溪金礦的建設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脫貧致富和山區經濟振興的步伐。鑒於東溪金礦的發現、勘查和開發成果,東溪金礦和南關嶺金礦分別獲得地礦部地質找礦三等獎和四等獎。在3月份召開的全省黃金工作會議上,1991,313隊和東溪金礦都被評為全省黃金工作先進集體。

東西金礦的發現是安徽北淮陽地區地質找礦工作的壹個突破,為在火山巖地區尋找金礦開了壹個好頭。此後,除龍興金礦和南關嶺金礦外,近幾年又發現並評價了浪嶺灣金礦和戴家河金礦。

  • 上一篇:求關於方法的故事和傳說。
  • 下一篇:曹操,最足智多謀最果斷的英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