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同六中的歷史

大同六中的歷史

上世紀90年代,大同六中將校區遷入大同文廟,文廟內僅存大成殿、神廚、神庫、相賢殿、明煥殿、薊門等文物。2005年,文物部門對大同文廟兩大殿進行了壹次大修。2008年,大同市啟動了文賦寺的保護和修復工程。同年7月20日,大通六中搬離了文賦寺,建成不到15年的教學樓也被拆除。

2008年9月1日,是大同六中從府學門街3號文廟舊址搬遷到濱西路30號原大同南洋學校新址後的第壹天。這個壹切都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感覺開始的日子,註定要在大同六中的發展史上寫下嶄新的篇章。

9月2日上午,秋日艷陽高照,天高氣爽。濱西路的拓寬改造接近尾聲,寬敞、開放、豁達。雖然當時還沒有通車,但這種印象已經讓人覺得特別鮮明。壹進新大同市第六中級人民法院,只見壹個巨大的花壇開滿了鮮花和鮮花,校門兩側掛著兩個巨大的彩色氣球,給校園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教學樓和辦公樓已經全部粉刷壹新,許多工人正忙著修理和翻新圖書館、體育館和全封閉操場。鈴聲壹響,孩子們歡呼雀躍,跑到兩棟教學樓之間的空地上做遊戲。記者問兩名高二女學生:“妳喜歡新校區嗎?”“當然,這裏的條件很好。”“妳習慣在新校區學習嗎?”“有很多學生上學的地方離家有點遠,但是大家都很喜歡新校區。沒什麽不習慣的。我們喜歡這種改變!”陽光下,花壇前,兩個少女的笑臉格外燦爛。

的確,這樣的變化對於大同六中來說是巨大的。原第六中學建在文廟舊址上,建於明代,充滿傳統文化韻味,而新校區則是歐式風格,風格明快。原來的六中深藏在老式居民區裏,道路蜿蜒曲折,總顯得有些擁擠和封閉。但新校區在現代繁華的商業街邊上,在通衢大道旁,顯得安靜,有壹種開放的心態。

六中的變化源於城市的變化,凸顯了大同教育格局的變化。2008年,大同市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古城保護和修復。根據古城保護規劃,占據文廟舊址的大同六中確定搬遷。六中,教學成績突出,逐漸上升為古城名校,為眾多學生和家長所向往。然而,狹窄局促的環境限制了六中的進壹步發展,而每當學生上學時,往往因小路狹窄蜿蜒而造成的擁堵就變得更加棘手。大同古城很多“名校”周邊都普遍存在這種情況,比如壹中、二中、實驗小學。六中的變化為壹攬子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極好的範例。六中的變化,不僅僅是文廟的復興,更是六中的蟬變,是大同教育資源的整合,是閑置三年的校園的重生。

六中校長熊相權告訴記者:“現在,六中的師生都興高采烈,想做點新的。壹方面,學校的條件和設施比以前強了很多,讓大家更有信心。另壹方面,市委、市政府對學校的搬遷投入巨大。大家都希望用實際成效來回報市委、市政府為學校發展創造的良好條件和新機遇。”

六中整體搬遷工程不僅轟轟烈烈,而且速度極快。從2008年7月26日到31,短短幾天時間,六中全體老師夜以繼日奮戰,短短幾天就把所有教學設施搬到了新小區,並在暑假期間完成了粉刷和外部裝修。很多老師整個暑假都在新校區沒日沒夜的奮戰,在開學之際給同學們呈現了壹個嶄新幹凈的六中。在府學門大街3號院老校區,拆遷工程也是轟轟烈烈。隨著壹聲嘹亮的教學樓拆除後,展現了歷經數百年滄桑的文廟的奇特魅力。

周圍有很多大型住宅小區,六中的搬遷讓這個曾經雜草叢生的校園長滿了雜草。在六中教研室主任賈的陪同下,記者又壹次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裏仔細地走了壹圈。賈對的介紹如數家珍,難掩喜悅之情:“學校現在有七八十間教室。今年初壹擴建了4個班,變成16班,初三只用了40個教室,給學校後續發展留足了空間。”“東教學樓四樓,全部采用了最新最現代化的設施,裝修了3個語音室,3個多媒體教室,4個微機室。”“以前,六中只有壹個由教室改建的圖書館。現在有壹個真正的圖書館,有兩層樓。”“體育館也很大,不僅可以讓學生開展體育活動,還可以開展各種文化活動。”采訪中,我遇到了高壹語文老師李陽,當她得知記者來采訪六中的變化時,她說:“我們很高興,我們很有信心,六中的未來會更好!”

遷址後,為傳承六中獨特的歷史文化,保持國學教育的延續性,學校本著“營造和諧環境,弘揚民族文化”的辦學理念,對校園內的孔子和十二哲漢白玉雕像、古色古香的照壁、音樂噴泉進行了重修。照壁正面由校長親筆書寫“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八個大字,背面有十本《論語》。為充分發揮校園設施的功能,學校重新規劃了操場、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的布局,設置了主席臺,更新了音響設備,增設了接待室和活動室,安裝了校園路燈和部分健身器材,並補種了大量花草樹木。現在基本做到了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綠。此外,還修建了面積約1.200平方米的小花園,亭臺樓閣、假山松柏、草坪花壇、曲徑通幽,十分雅致,成為師生鍛煉身體的好去處。2012年9月,第六中學與大同市第十四中學合並,組建第六中學集團。原南陽學校更名為大同市第六中學,原第十四中學更名為大同市第六中學。任命熊相權為大同市新六中集團校長。

大同六中團校剛成立的時候,振華南街的人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大同六中14應屆畢業生全部搬到北校區,與大同十四中高二高三的學生在同壹個校區學習生活。這樣的安排會影響畢業班的成績嗎?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會下降嗎?等等,甚至還有大同六中初三學生家長公開反對搬進北校區的情況。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和家長的質疑,大同六中的管理團隊將壓力轉化為不斷探索的動力。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在師資整合、教研工作落實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大同六中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10多年,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兩校合並後,原十四中的老師們熱情空前高漲。他們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模式,及時改變教學策略,與六中的老師們合作學習和發展,實現了優質教學模式的共享和互利。短短幾個月,原十四中和六中6個畢業班的成績差距在逐漸縮小。如今,大同六中北校區的校園環境和學生面貌煥然壹新。大同六中集團學校副校長汪秀英這樣描述這半年來的改革經歷:回想起來,苦中更甜。因為我們用確鑿的事實直接回答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兩個核心問題:第壹,集團化辦學沒有稀釋“牛奶”。第二,以“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宗旨的集團化辦學,確實大有可為。“在學校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是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大同三中集團副總裁孫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兩個校區的教師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原三中教師、原十五中教師以及教育部門從社會上招聘的新教師。因為管理模式的結合,學校內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也以相應的方式結合起來,各校區自行安排,參與全校範圍的活動,使各校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同時,知名骨幹教師要不分校園開展有效的師徒教學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在談到集團學校的未來發展時,孫波說,“集團辦學”、“名校辦分校”,或者別的什麽名稱,已經作為壹種新的辦學模式普及開來;這種新的辦學模式好不好,這是客觀事實。而且這種新的辦學模式有效緩解了人民群眾“上學難”的矛盾,縮短了素質教育均衡公平的進程。這些都應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論,而是研究如何創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努力讓每壹所學校都成為真正的名校。

  • 上一篇:描寫高中面臨挫折的作文
  • 下一篇:如何認識高送轉預期的股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