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佛教與藝術如何結合──請教車大師如何改進華嚴書?

佛教與藝術如何結合──請教車大師如何改進華嚴書?

佛教與藝術如何融合——問車大師《華嚴家書》如何提升他的智慧

包括顏空、車和尚在內的十余位魔術師和祖尼二十面體於今年年底聯合推出了生命劇場《華嚴經》。這次是壹個“3.0普賢願”,專註身心的行業。魔術師演唱的“華嚴字母”是表演音樂的焦點。然而,為什麽這些信很重要呢?

***

什麽是「華嚴書信」?

現代藝術重視觀眾的參與,演員在舞臺上與觀眾對話,是互動的方式之壹。這篇文章不僅是作者在車大師與作者對話後所消化的作品,也是請妳這位讀者在文章中找壹個角色——

《華嚴經》中譯本有四十卷、六十卷、八十卷,但無論是哪個版本,每卷的末尾都會有“華嚴信劄頌”和唱出的梵音。這些梵音稱為“華嚴字母”,全書四十二個字母,每卷末尾唱三個。

這些字母是達拉尼,即咒語,也被稱為咒文。四十二個字母可分為三類:單音節、雙音節和三音節。比如祖尼二十面體第壹次表演《華嚴經》中,魔術師只唱了壹個單音節字母,即“壹合”。據參與演出的車和尚說,那壹年是我第壹次和演員合作,考慮到越簡單越好,所以只選擇唱壹個單音節字母“A”。到了第二次協作(華嚴經2.0心如畫師),參與誦經的法師增多,於是三類字母各唱壹首,即“壹合”、“二合”、“三合”(單音詞按“壹合”音唱,雙音詞按“二合”、“三合”唱)。(見附圖)

“A”、“色伊”、“錢德拉”的讀音都是按照梵文用漢字發音的。車大師出身於佛教世家,九歲學佛。他說他17歲出家時,曾跟隨剃度大師松泉大師學習過華嚴字。每年,華嚴律師會都會念經。

“華嚴經。《入法界》記載,這42封信的流傳,源於精於金錢的少年向通曉世事的少年取經。熟諳世事之術的少年教他音聲法,用這42個字來提升世間眾生的智慧。

車大師的師父是南京棲霞寺人。據悉,上世紀80年代,香港“華嚴字母表”的誦經聲有兩個起源,壹個來自中國東北,壹個來自蘇派,即江蘇。因為這些巫師大多追隨棲霞,所以也被稱為棲派。

至於這些字母如何提升智慧,可見佛經中每壹卷結束之前,也就是唱完那壹卷的梵文之後,法界眾生都會祈禱進入般若波羅蜜多,並指出:“妙法四十二字,每字含多意......”。

車禪師解釋說,念佛時強調的是佛法的感覺和對應;感悟是指如何學習過去的佛教,如何修行,如何通過誦經進壹步提升宗教情操;如果不對應,就變成只是唱歌;必須有相應的,才能感動別人。

他進壹步說,“打動人心不是講感性的心,而是督促觀眾去學習,去思考,去改變。」

以前這些佛經都是在華嚴法會期間進行的。信眾多為佛教徒,有親近佛教和法師的願望,相應的程度自然會更大。現在搬到了非宗教的劇場,和演藝界融合了,主催的藝術團體自然有自己的訴求。法師如何衡量這些藝術或世俗需求的收益?

澈大師說:“世俗論賞,我們不講究賞。重要的是別人懂不懂,懂了就去摸。在舞臺上,我們談論的是與人交往的方法。那些過去從未接觸過佛教或聽過佛教聲音的人,改變了對佛教的印象,於是他們買票,聚精會神地聽,參與思考,以為佛教音樂和基督教、天主教音樂壹樣莊嚴高雅.....這是對應的。還有,我們要聽取反饋。前幾次有群眾反映意見燈光刺眼,聲音太大,有男主沒女主。我們將參考它們,看看我們是否需要調整它們。」

考慮到觀眾的意見,比如缺少女巫師的參與,所以在華嚴經2.0中,華嚴唱字母的時候加入了僧人。但今年5438年6月+2月演出的《華嚴經3.0普賢願》恢復全部男聲演唱。原因是之前表演加了女聲後,男女聲相差八度,效果不明顯。畢竟僧侶們沒有受過聲樂訓練。為了更加莊重,今年的演出改成了全男聲。這些變化,再變化,是大師和組織者祖尼二十面體的意圖。

讀者:作為觀眾,這些聲音如何提升我的智慧?

作者:別急,看全篇。如果妳有了新的準備,藝術上有了新的想法,有了嘗試劇場冥想的想法,或者在佛教上有了新的感悟和新的開悟,才進入場地去欣賞,這已經是壹種提升了。

廣義來說,不同版本的多媒體劇場演出都是華嚴聲;從另壹個角度來說,華嚴的聲音也是表演的壹個組成部分。《華嚴經》的每壹場演出都試圖讓觀眾立體地認識這部經典的意境和內涵,有肢體的姿態,有口的語言和聲音,還有音樂、光影和氛圍。熱愛藝術的人自然能理解佛的世界與藝術的關系,劇場的多媒體試圖展現《華嚴經》中所描述的中國和西藏的世界無盡的層面,但劇場的四面墻壁畢竟時空有限,需要觀眾用自己的心去突破限制。但個體的智慧和想象力受限於“我”的觀念和肉身,需要吸收外來養分才能“無窮無盡”,包括演出時能夠感受到舞臺上說話部位人的“意義”,將自己的“意義”融入其中,想象周圍觀眾的因緣,感受到劇場內外空間環境的分離與聯系.......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反應,會產生各種層次。另外,如果喜歡戲劇藝術的讀者,能夠在進場前或進場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求更多地了解佛教經典或這類藝術,已經是壹種智慧的提升,至少是知識的積累!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學習《華嚴信劄》由念誦信劄和觀想信劄兩部分組成。臺上的巫師念誦字母,為觀眾打開了壹個可以形象化的空間。我們平時有太多復雜的生活事務,聽聽佛音可以讓內心平靜。《華嚴經》演出時長約90分鐘。前半段是讓自己冷靜的先導,包括巫師的誦經。這首先讓參與者通過看到和聽到在腦海中記住它,並在舞臺上的表演結束之前逐漸投入其中。《華嚴經2.0》最後壹集,以《心是畫家》為例,演員用文字和肢體表達“心”的功能。所謂“善是佛,善是佛隨心”。魔術師唱完字母後,劇院用光影引導觀眾將自己形象化。這壹集的主題是《普賢的願望》,說的是身、口、心所做的壹切動作中,有好的動作,也有壞的動作,都是從“心”開始的。觀眾可以往這個方向想。

靜止和觀想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基礎。佛教和藝術都強調個人創造,比如身、口、心都來源於“我”,藝術創造也來源於“我”。但是,同樣的事情,這個“我”可以生來就有正見,也可以生來就有正見。“我”買票是為了欣賞藝術,了解佛法,但如果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和修養,這是壹種正確的看法。前者的“我”是指頭腦沒有東西可以住,後者的頭腦有東西可以住。

觀是觀察,還是觀,思是思。智慧是建立在正確的觀察和思考基礎上的,無論是佛教智慧還是藝術智慧。沒有智慧,即使面對優秀的藝術,妳也不會有感覺。

  • 上一篇:歷史博物館回顧
  • 下一篇: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制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