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完成歷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是關鍵。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心理意識、敢於冒險、挑戰困難和權威的能力和品質。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就不會滿足於自己所知道的,願意並敢於去探索和尋求知識,以獲得最好的;有了這種能力和素質,學生就能主動獨立地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加強。

第壹,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學習大綱。

這種自我探索大綱既要體現教學目標,又要有血有肉,條理清晰,引人入勝,達到知識的彼岸。獨立大綱的設計要以“懷疑”為基礎,因為“懷疑”是思考的開始。問題是思考的起點,是創新的先導。和所有的問題壹樣,提出獨立大綱的前提也是“懷疑”。比如我在教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七課“重大發明與技術創新”的時候,主要是通過自學大綱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設計學習大綱:1。學生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我們已經學習了造紙術。其他的發明,比如印刷術和火藥是怎麽發明的?2.雕版印刷的原理是什麽?請根據課文的介紹復述並模擬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過程。3.火藥是什麽時候開始用於軍事的?想想古代軍事上用的“火箭”和現在太空發射的火箭有何異同。4.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單孔石橋是哪座橋?它的巧妙設計在哪裏?

通過設計這樣的學習大綱,學生的認知結構呈現出接受歷史事實——理解歷史理論——掌握歷史方法的階梯式變化。然後,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思維氛圍中獨立思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諸多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現認知重組和思維創新。那麽,從“疑”入手,也可以激活學生潛在的歷史學習需求,在心理上追求疑、追求疑、思疑、解疑的過程中,激發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學習動力。

需要註意的是,設計的自主探究題要適度,即問題的設置要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難度適中,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壹跳摘桃子”。二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多方面分析理解教材,選擇最佳切入點,使設置的問題既新穎又有啟發性。第三,要有梯度,就是要有層次性、梯度性、啟發性、探索性。不應該是簡單的問答交流,也不應該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化操作。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逐步逼近問題的本質,壹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新的知識高度。第四,探究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避免恐懼心理,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保證學生思維和知識的正向遷移;同時提出和選擇問題時,要註意思考的內容,問題要有思考價值。

第二,認真聽,仔細觀察

也就是說,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仔細觀察他們的學習過程,爭取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並給予及時的指導,直到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進壹步朝著既定的教學目標前進。比如學生學習《趙州橋》時,為什麽設計方案要采用“平弧拱”的形式?為什麽這種形式可以增加橋梁的穩定性和承載力?這涉及到物理的知識,高壹的學生沒有必要學習物理課程,無法有實質性的了解。於是,上課的時候,我用壹根直的木頭固定兩端,讓學生把物體向上放,然後把這根木頭彎成弧形,再把物體向上放,對比兩種情況,看上面東西多,就是重。在進壹步解釋其中的機制時。

在自主做、自主學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積極發言,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對歷史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的機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因勢利導,在發言中發現好的觀點時給予表揚,發現錯誤時給予啟發、引導和糾正。教師還要發現學生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意,即學生發言背後的思想和思維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思考歷史問題,如何學習歷史,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過程。這種主動性是學習中的壹種言語行為,是知識需要的壹種內在行為表現。在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1.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明白為什麽要學歷史,學歷史有什麽用。歷史教學的第壹步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這壹點已經引起了學生的足夠重視。大壹第壹節課,我讓學生思考的第壹個問題是:什麽是歷史?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和知識。然後,我從人類個體、人類社會和哲學三個方面介紹了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文化知識時,我在語文課上接觸中學生所學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明白,要想真正理解文學作品的真諦,就離不開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還有音樂和藝術。

  • 上一篇:秦始皇壹生收過幾個女人?
  • 下一篇:為什麽有人說劉邦是“流氓”皇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