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龍特產及地名介紹

龍特產及地名介紹

龍的地名

北京有很多帶龍的地名。粗略的說,有200多個。無論市區、郊區還是縣城,無論山區還是平原,幾乎任何壹個區縣都有龍地名。

北京的龍地名中,有街巷,如龍頭井街、二龍路、上龍巷、龍家胡同等。有些是村名,如青龍橋鎮、龍灣屯、龍門莊、貝隆村。有些是山的名字,如龍山、九龍山、盤龍山和古龍山。有的是水名,如大龍河、龍潭湖、白龍潭、龍巖泉等。有的是景區,比如龍慶峽、龍門澗、白龍潭、黑龍潭。還有的原本是寺廟、廟宇,演變成地名,如龍王廟、龍泉寺、回龍觀等。這些有龍字的地名真是五花八門。這些龍地名只是今天正在使用的地名。其他龍地名已被廢棄或改為歷史地名,如龍慶洲。當時延慶縣在遼金時名為歌山縣。元仁宗出生在郡內的響水園,所以在元仁宗即位後,他將尕山縣升級為州。因為過去的皇帝被視為“真正的龍帝”,皇帝的誕生和登基當然是喜慶的,所以把尕山縣的名字改為龍慶州。明朝初年,隆慶州被廢除,在永樂重新建立時,州名改為隆慶。也就是把“真龍帝”的“龍”改成了“盛世”龍,因為在明朝統治者的眼裏,元朝的皇帝絕不可能是龍。雖然只改了壹個字,發音壹樣,但是意思完全不壹樣。明朝隆慶時期,為了避免明朝穆宗年號的禁忌,隆慶改為延慶。龍慶洲,元代地名,已成為歷史地名,但其好名又復活,成為北京新十六景之壹的好名。這是龍慶峽。

如果妳稍微註意壹下,妳會發現北京的壹些龍名可以組成壹個地名龍。在已經消失的龍的名字中,有壹個地方叫“壹龍”,就是現在崇文區的山澗口街。雖然龍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很多龍的名字仍然可以形成今天的龍。北京現存的龍名中,哪壹個可以組成龍?

首先是水龍頭。大興縣禮賢鄉有個村子。相傳建於明代,名曰“龍頭”。這個村名是怎麽來的?原來,這個村子的北面有壹座沙山,是歷史上永定河洪水淤積形成的。這座沙山高四五米,占地十余畝。它像龍壹樣臥著,被稱為“龍身”。後來在沙崗前建了壹座廟。殿前有兩個泉眼,像龍眼。當這座寺廟演變成壹個村莊時,它就取了“龍頭”的名字。另外西城區還有壹條西北-東南斜街,名字叫龍頭井街。據說這條街上曾經有壹口井,名叫“人頭井”。井邊有壹座古廟,香火不是很旺。清朝時大旱,滴水如金,但源頭井水總是很旺。有壹天,有人來井邊挑水,看到井裏有個水龍頭在晃動,好像在吐水。消息傳開,人們爭相觀看,於是人頭井改名為龍頭井。原來的古寺也改成了供奉龍王的寺廟,香火鼎盛。其實井裏沒有水龍頭,只是太陽穴上的吻倒映在井水裏,形成了水龍頭。有同誌根據出土墓誌銘研究,認為龍頭井這壹名稱是由龍道鄉演變而來的。龍道鄉是唐代幽州市北郊的壹個地名。唐幽州城位於今天的廣安門壹帶。龍道和龍頭發音相近,所以說龍頭井是由龍道鄉演變而來的,比較可信。就這樣,龍頭井這個名字由來已久。

龍頭上有龍口,龍眼,龍角,龍須。北京的龍地名中,除了看不到龍角,還真的有龍眼、龍口、龍須之類的名字!昌平縣高埡口鄉小年村有壹處常年泉水,名為龍眼泉。門頭溝區大禹南邊不遠處有個水庫。它的名字叫龍口水庫,它的口也是口。崇文區著名的龍須溝從天壇的北面和東面流向北京城外的東南面。這條龍須溝大概就是古高梁河下遊的老路了。大概是因為北京是明清兩朝的首都,也是自稱“真龍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這條河道也就有了龍須溝的美譽。解放前,這裏是壹條臭水溝,汙物漂流,蚊蠅滋生。解放後立即徹底整治,變成了壹條清水溝。人民藝術家老舍以這條溝的變遷為題材,寫出了著名的劇本《龍須溝》,然後拍成了電影。雖然現在龍須溝改造成了壹條地下河,但其上部和兩側新建的街道和居民區仍以其命名,如龍須溝路、龍須溝北裏等。

龍頭在龍身上。在北京的龍地名中,貝隆村和龍骨山與龍的身體有關。貝隆村位於海澱區西北部,金山以西,因山形似貝隆,故名。古龍是壹座聞名中外的山,位於房山區周口店的西部。因山上盛產中藥龍骨而得名。這些龍骨是怎麽來的?眾所周知,大約在50萬到60萬年前,在這座小山上的天然洞穴裏,生活著壹個原始人類,那就是“北京人”。大約10萬年前,這裏生活著新的穴居人。大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也生活在山頂的這個洞穴裏。北京人、新東人、山頂洞人都是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他們死後,他們的骨頭留在洞穴裏,變成了化石。同時,他們捕殺的大量動物骨骼也堆積在洞穴中,成為化石。由於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古人將這些化石誤認為龍骨遺骸。這是壹種珍貴的藥材。因為從北京人到山頂洞人,他們在山上的洞穴裏生活了很長時間,幾十萬年,所以這座山上出產很多龍骨,人們把這座山叫做古龍山。自20世紀20年代首次發現北京猿人頭骨化石以來,龍骨山便享譽海內外。因為這裏是北京人、穴居人、穴居人的故鄉,也是研究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的科學基地。

大家都知道龍有四只爪子。而北京的龍地名,只有兩個跟龍爪有關,壹個是宣武區的龍爪槐胡同,壹個是陶然亭公園西邊朝陽區的龍爪樹。在小紅門以北,這兩個龍地名的由來顯然與樹的形狀有關,也就是說,龍爪槐胡同曾有壹棵長得像龍爪的槐樹,但龍爪樹村到底長了什麽樹,單從地名上看不出來,所以肯定也是。因為倒蝗的樹形真的很像龍爪。

既然北京的龍名有龍頭、龍嘴、龍眼、龍須、龍骨、龍背、龍爪,這不是地名龍嗎?

說到這裏,妳可能很自然的會問壹個問題:為什麽北京這麽多龍的名字?我們得從“龍”這個詞的含義上找答案。

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生活在大海、河流或深潭中,能造雲造雨,造福人類,所以人們崇拜它,迷信它。哪裏有深潭,哪裏有清水,人們就叫它“龍潭”。凡是泉水豐沛的地方,人們都視之為“龍泉”。有深谷出口的地方,人們稱之為“龍門”。河流經常泛濫的地方,人們就在附近修建龍王廟,祈求龍王保佑。這也是北京有很多龍的名字的主要原因之壹。

另壹方面,也正是因為龍的氣派,才成為封建帝王的象征。過去皇帝自稱“真正的龍天子”,皇帝的後代稱為“龍公子”。因此,壹些與封建帝王有關的地面物體,往往以“龍”字命名。比如頤和園是清代皇家園林,公園裏昆明湖的島叫龍王廟。昆明湖東側的水閘叫二龍閘。昆明湖西北的拱橋叫青龍橋。又如,明十三陵的門外兩側各有兩座小山,就像兩位將軍,哼和哈,守衛著陵區的東南門,這兩座小山就取名為鳳山和龍山。南苑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園林,是皇帝打獵遊玩的地方。因此,發源於園內或附近的南北兩河,分別命名為龍河、鳳河。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於北京是遼朝的都城,金元明清都建在這裏,所以北京的龍地名比其他地方的龍地名越來越集中。

上面提到的這些龍的地名可以組成壹條“地名龍”這條龍雖然是畸形的,有兩個龍頭,兩個龍須,壹個龍眼,壹個龍背,壹個龍骨,兩個龍爪,但是它有著超凡的技能和神奇的力量,它的技能和神奇的力量也是通過龍的名字透露出來的。首先,它可以改變很多顏色,是壹只變色龍。有時白色,臥密雲縣白龍潭。時而黑,隱於密雲黑龍潭。有時候是黃色的,在石景山區的黃龍灘興風作浪。時而蔚藍,在石景山區的青龍湖,雲聚雨轉。有時會變紅,延慶縣有紅龍潭。有時會變成金色,所以平谷縣有金龍殿。北京的龍這個名字雖然顏色多變,但以黑白為主。所以北京的白龍潭和黑龍潭也是相當有名的。白龍潭被選為北京十六個新景點之壹。這裏就不多費口舌了,不過我還是要給大家介紹壹下黑龍潭!黑龍潭位於密雲縣石城子鄉西北。這是壹個四公裏長的峽谷,原名鼓樓谷。相傳古時候白龍和黑龍是兄弟,都住在白龍潭。長大分開後,老實的哥哥黑龍主動把白龍潭這個好地方讓給了弟弟白龍,自己壹個人來到了鼓樓谷。那時候的鼓樓谷壹滴水壹寸草都沒有,到處都是荒山禿嶺,黑龍是白挑水種草。大溪山上的雲夢老祖看這個小夥子憨厚勤勞,就送給他壹條銀帶和18顆寶珠。這條銀帶就是鼓樓谷河。雖然只有20裏長,但落差800多米,沿途積水堆成十多個深潭,宛如壹串圓球。黑龍潭就是其中之壹。這裏有壹個著名的場景叫“龍劈石”,是兩塊巨石,各有壹個房間,中間有壹條4米長、70厘米寬的天然通道。這兩塊巨石本來是壹整塊石頭,但是有壹年發洪水的時候,黑龍由水路下山,被這塊巨石擋住了。憤怒的黑龍借助雷電之力,舉起利爪,震動群山,將其壹分為二,形成壹大奇觀。

北京的地名龍,不僅是變色的龍,還是畸形的龍。有時它遊累了回來就不動了,變成了臥龍。門頭溝區永定鄉有臥龍村。當地傳說,村西南的山頭是壹條石龍的頭,它的尾巴在戒臺寺,龍頭靠近永定河,就像壹條石龍伸著頭在永定河喝水。人們稱這座山為臥龍崗,村子也因此得名。有時它很活躍,起飛了,所以東城區南池子街西就有飛龍橋胡同,因橋而得名。附近曾有壹座明代修建的石橋,名為飛鴻橋,清代改稱飛龍橋。這座橋由漢白玉建成,造型優美,獨具匠心。橋欄桿上雕有獅、龍、蛙、魚、蝦、海洋動物等,並刻有水波紋圖案。橋南北兩端有飛虹牌樓,東西兩側有天光亭、雲影亭;橋北有假山,山下有秀洞,山上有幹雲殿,殿兩側有徐靈閣和玉峰閣,真像壹幅山水畫的傑作。可惜今天看不到這種美景了。只有這條飛龍橋胡同給人無限遐想。有時它蜷曲起來,變成了石景山區的盤龍山。現在山上林木茂密,郁郁蔥蔥,山腳下有豐富的磨石、頁巖等資源。著名的法海寺就隱藏在盤龍東南的山腰裏。寺廟中的明代壁畫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已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的地名龍有分身之術,最少壹分為二,最多壹分為九。壹分為二,就成了二龍門、二龍路、二龍崗等地名。二龍門位於頤和園東墻之下,是昆明湖的兩個水門。因雕有兩個龍頭,故名二龍山,附近村莊也叫二龍山村。二龍路在西城區的中部。據說在明末清初,太平橋以東、比才胡同以南、大木倉以北都有水坑和窪地。清中葉,鄭和佛寺等建築相繼建成。所以水坑逐漸縮小,俗稱二龍坑。民國時填坑修路,故名二龍路。壹分為九,化為九龍山。九龍山位於門頭溝,屬於太行山山脈。山的每壹邊都有四個山脊蜿蜒而去,就像八條背靠背躺著的龍。另壹條“龍”下山,到達永定河。九龍山下有豐富的煤層。1962年,國家在這裏建立了九龍山林場,現已發展成為近萬畝的林區。另外,在朝陽區左安門外化工路西口,還有壹座九龍山。據《陳語安略》記載:“九龍山在南定永勝橋北岸,涼水河土於乾隆至乾隆間疏浚。從西到東,它大約有三英裏長,高二到三英尺不等。委員會曲折如遊龍。周圍種壹萬株桃柳。”這九龍山是人工堆砌的。它已經不存在了。

北京的龍這個名字還有鑿石劈山的神奇力量,為人們創造了美麗的風景名勝。龍慶峽和龍門澗就是兩個例子。先說龍慶峽。去過延慶縣龍慶峽的同誌,可以欣賞到北京有“小漓江”之稱的風景。龍慶峽水庫高聳的大壩連接著兩座山,寬度有四五十米。大壩就像壹把巨大的白色鎖鎖住了龍。登上大壩俯瞰北方,墨綠色的水面倒映著群山和白雲。東西兩座山如刀壹般挺立,高數十尺。“龍慶峽”可能就是以這個峽谷命名的。過了船,就有壹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的大感覺。水如絲帶,彎彎曲曲,山不轉,仿佛沒有盡頭。山的每壹個轉彎處都是壹處風景。千姿百態的山石,猶如出鞘的寶劍、大錘,昂首挺胸的老虎,扭著頭的大象...因此,人們根據它們的形狀將它們命名為“如來山”、“雞冠子山”和“金缸山”。龍門澗位於門頭溝區清水鄉閆家臺西北。有長江三峽的險峻崛起,有桂林的秀美風光,有匡廬的飛瀑,有黃山的疊泉。因此,人們以“燕京三峽”、“京西小桂林”、“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等贊譽來贊美龍門溪。百聞不如壹見。讓我們等到妳參觀龍門溪後再看那裏的風景。

為什麽北京的地名龍有這麽大的魔力?因為它有壹個法寶,藏在房山區的壹個山溝裏,這個山溝就是龍寶峪。

北京的“地名龍”還是戀愛專家!它曾經愛上了壹只老虎,昌平縣的龍虎臺就是他們相愛的地方。大概是因為老虎太兇,龍最後拋棄了它,選擇了鳳凰。這對龍鳳夫婦幾乎形影不離。他們有時在十三陵約會,所以十三陵東山入口外有龍山和鳳山。有時在大興縣的田野裏奔流,所以大興縣有龍河、豐河。熱戀之後,他們又成了夫妻,定居在宣武區法源寺附近的“龍鳳裏”,過著幸福的生活。

  • 上一篇:中國旅遊景點介紹及文案
  • 下一篇:劍網3中的新流派蒼雲與各種勢力的關系詳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