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觀和歷史選擇

歷史觀和歷史選擇

第壹,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靈魂,是歷史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方法。

1.生產力的推動力:

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產工具。在工業社會,生產工具主要表現為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是指與生產力發展的壹定階段相適應的,在壹定歷史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各個方面的總和。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壹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觀點,以及與這些觀點相對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第二,革命史觀

革命史觀:又稱“階級鬥爭史觀”或“反帝反封建史觀”。持“階級鬥爭史觀”的學者通常認為近代中國各種災難的基本根源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挽救中國的根本方法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構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內容和階段。因為它們是把中國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潭的過程,是進步的過程。

第三,現代歷史觀(modern historic view)

概念:壹般來說,現代化有時也叫現代化。是指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程,包括:

政治現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進程,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政治到民主政治。

經濟現代化:主要指工業化和市場化的過程,即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從自然經濟到市場經濟。

等內容。

思想文化現代化:主要指科學化、大眾化進程。

社會生活現代化:除了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會組織的壹體化。

其他涉及教育現代化、軍事和國防、信息傳播、人口控制和社會福利。

其中,政治民主化進程和經濟工業化進程是兩個主要內容。

第四,文明的歷史觀

概念意義:

文明史觀點認為,壹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實質上就是人類文明進化史。

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從範圍上可以分為古希臘羅馬文明、中國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體系。縱向來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業作坊時代、蒸汽時代、電力時代、信息時代)。

動詞 (verb的縮寫)全球歷史觀(整體歷史觀)

全球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全球歷史觀把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壹個整體來看待,也稱整體史觀。這種歷史思想打破了“西歐中心論”和民族史的傳統歷史框架,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壹來考察歷史,全面論述了各個時期世界歷史的時代特征、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滲透。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壹個從分散到整體發展的過程,這壹過程始於新航路的開辟。

第六,社會歷史觀

(1)社會史的範式主要是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著眼於歷史的結構和過程,著眼於從廣義上分析和研究壹切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和文化問題。

(2)社會問題的核心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及相關問題。社會問題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社會習俗、家庭與婚姻、城市演變與人口流動、社會保障、社會政策、人與環境的關系等。它認為歷史應該是“全體人民的歷史”或“社會風俗的歷史”,強調歷史研究不僅要關註“大人物”和“大事件”,而且要關註與普通人密切相關的“小人物”和“小事”。它的本質是大眾化和生活化。

多元歷史觀的應用

例1:對近代中國通商口岸的認識。

從革命史的角度看,它是西方列強向中國輸出商品和資本的基地,是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顯標誌;

從現代化的歷史來看,它是中國的工業基地、科技中心、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起著主導作用;

從整體歷史觀看:它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將中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的殖民體系;

從文明史的角度看,它是中國了解和借鑒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最早開始走向近代工業文明的地方。

例2:從不同的歷史角度評價孫中山

革命史觀: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現代化歷史觀:“他是中國現代化的光榮先驅。”

社會歷史觀:他是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全球歷史觀(整體歷史觀):他是壹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上一篇:紅外技術的發展
  • 下一篇:為什麽無錫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搖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