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烏海是壹座怎樣的城市?工業發達嗎?

烏海是壹座怎樣的城市?工業發達嗎?

改革開放以來,烏海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特別是十五期間,烏海高耗能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資源轉型新格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的新面貌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烏海的建立始於煤炭資源的開發,為工業發展提供了條件。上世紀50年代初,烏海地區只有舊中國西北軍閥馬鴻逵留下的幾個小煤礦。65438年至0958年,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特別是包鋼成立後對煤炭和煤焦的需求,這裏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炭資源開發。

5438年6月+今年10月,為保證包鋼公司對煤炭生產的需求,內蒙古黨委、政府要求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集中力量進行煤炭生產。當時正值全民動員“超英”“趕美”的大躍進時代,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向這裏聚集,黃河西岸、卓資山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建設場面。當時,巴盟、包頭礦務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由自治區黨委、政府抽調到烏達組建烏達礦務局,黃柏祠煤礦、蘇海圖煤礦、蕪湖山煤礦、梁家溝煤礦、轎子溝煤礦相繼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從1963到1970,年設計能力366萬噸,65430。

同時,由煤炭部協調,從黑龍江省雞西煤礦等地抽調建井部門、綜采隊和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到沂蒙所屬的海勃灣,成立了海勃灣礦務局的前身卓資山礦務局。1959至1970,勾平煤礦、老東溝煤礦、老石旦煤礦、公蘇煤礦、公蘇露天煤礦相繼新建或擴建,設計能力277萬噸,1975實際生產原煤125萬噸。此外,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均為縣級市)也新建或改建了紅旗煤礦和摩爾溝煤礦。

與煤炭資源大規模開發同時進行的其他企業建設項目也在進行中。6月1958日,由國家投資的西卓資山水泥廠開工建設。6月1971,1號、2號窯開始試生產。9月,1958,包鋼石灰石基地從山西省朔縣紅陶山轉移到卓資山礦區卡布其,第二年開始建設,年設計石灰石生產能力150噸;1958年,沂蒙開始在甘德爾開發鉛礦。經過65,438+000多天的努力,2,000人試圖找到礦石並同時生產,用鎬和鏟生產出45噸粗鉛。1975生產純金屬鉛383.5噸,純金屬鋅628.09噸;1969年5月,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投資300萬元在海勃灣建設小型平板玻璃廠。這就是後來的海晶玻璃集團和藍星玻璃集團的前身。

1958以來,烏海地區建成了海勃灣民用陶瓷廠、海勃灣磚廠、灰砂磚廠、宇達磚廠、宇達耐火材料廠、海勃灣陶瓷廠、宇達水泥廠等壹批建材企業。

在煤炭資源深度開發和建材企業建設過程中,1964年,根據中央關於發展三線建設、備戰打仗的指示,自治區決定在海勃灣地區卓資山地區建立壹個能夠生產輕武器的軍工企業。1965年4月,內蒙古第壹、第二、第三軍工機械廠,以及配套的工具廠、機床大修廠、木配件生產廠、鑄鍛廠等企業開工建設。截至1984年底,7家軍工企業投資4335.5萬元,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97人。

當時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建設,這些企業成為烏海建城前工業的雛形。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出現,才需要進壹步的發展和管理協調。1976年,中央、國務院決定烏達、海勃灣合並,設立烏海市。烏海市的建立極大地促進了烏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經過近30年的發展,人口只有20萬的烏達和海勃灣已經形成了壹個具有壹定規模、產業基礎完備的新城。這座40多萬人口的城市,形成了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產業。實行市場經濟後,這裏創辦的壹批中小企業雖然破產轉型,甚至兼並重組,但又煥發出新的活力;壹批以資源轉化為主的載能企業迅速崛起,成為烏海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烏海工業產值達到300多億元,財政收入超過50億元,是全市起步階段的10多倍。

[編輯此段]發展與文化

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烏海正以其獨特的經濟優勢、優惠的配套政策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國內外企業家前來投資。目前,烏達工業園、海勃灣千裏山工業園、海南喜來鳳工業園的數百家企業中,60%以上是外商。這些企業利用烏海煤電資源豐富的能源優勢,生產煤炭深加工產品,是延伸資源產業鏈的大膽實踐。烏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實現工業強市的宏偉藍圖。

烏海文化是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的建立而發展和繁榮起來的。因此,相對於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烏海的文化具有很強的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和新興城市文化的結合。

從大文化的角度看烏海,這裏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企業文化。在經濟中占絕對比重的行業,遍布全市的大中小企業,超過半數的企業員工,使得企業文化在當地文化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企業承包、改制、兼並、破產、重組形成的企業文化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特色鮮明,逐步形成了不同類型企業共有的企業家精神:創業、爭第壹、奉獻。

烏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不斷來到這裏創業、定居,帶來了原居住地的文化、習俗和新的理念。所以,烏海雖然沒有自己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澱,沒有自己常用的方言,甚至沒有固有的地域傳統習俗,但是文化整合能力很強,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規;任何新事物都可以在這裏生根發芽,任何新思想都可以在這裏被接受。這就帶來了文化的包容性,形成了自己不受地域限制、不受傳統束縛的文化特色——勇於創新、善於吸收、多樣性共存。

隨著烏海市的建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城市的各種文化開始孕育和發展,在求新求變中發展出結合烏海地方特色的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近年來,社區文化、老年文化、群眾歌唱文化逐漸成為時尚,並以烏海為標誌。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比如烏海獨特的書法文化,就是這種特色的最好體現。

起源於煤礦企業、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書法文化,經過20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已經成為烏海名區內外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現象。甚至外國人壹提到烏海,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從未去過烏海的著名作家張賢亮對烏海的書法藝術給予了高度評價,目前,烏海擁有中國書法協會會員10余人,內蒙古書法協會會員100余人,書法愛好者近4000人,這在全國地級市也是不多見的。

書法這種古老的文化藝術能在烏海這座建城僅30年的城市得到普及和提高,絕非偶然。她與煤炭企業員工豪放不羈的性格和移民人口的多元文化融合創新能力密切相關。除了書法,烏海在文學藝術的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文學、繪畫、攝影等。

烏海文學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煤炭資源開發,興盛於改革開放以來,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壹代又壹代的創業者,在努力的同時,也在文學的土地上努力。出現了壹批煤礦工人、教師和領導幹部作家。他們以詩歌、散文、小說、散文等文學形式悲嘆人生;描述生活。他們是文學的建設者和愛好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喬樹聲的小說、陰軍的詩歌、張誌勝的兒童文學、孫嘉的散文、鄭達的文學批評等,風格獨特,在當地乃至自治區都有影響。他們是烏海老壹輩作家的代表。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文學新人成績斐然。其中,女青年作家包創作的長篇小說《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為烏海的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高度。

與文學創作壹樣繁榮的是烏海的繪畫和攝影藝術。這兩個藝術門類愛好者眾多,其中不乏造詣頗深的本土名家,如中國畫家金文藝、王章壹、李福祥、白展榮,油畫家黨香、張德育等,各具風格,新作不斷。其中,王章壹去年夏天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展,成為第壹位也是唯壹壹位在烏海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烏海畫家。他的作品意味深長,風格新穎,題材取自烏海和大西北。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稱為最昂貴的貴族藝術的攝影近年來在烏海迅速傳播開來。目前有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3人,內蒙古攝影家協會會員15人,烏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40余人。估計有1000多粉絲。其中邱誌遠、明剛、金潔芳、康曉琳、楊惠媛等人攝影藝術功底深厚,風格各異。攝影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展覽。

此外,烏海的傳媒文化近年來也發展迅速。目前,該市有四家平面媒體,包括日報、晚報、電視報和海勃灣礦工報。有壹個無線電視和壹個有線電視,壹個廣播電臺和壹個調頻立體聲收音機。這些媒體逐步引入競爭機制,努力寫出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群眾的文章,成為引領城市輿論的重要陣地。

2008年,烏海市被列入全國相對發達地區。這是被稱為中國縣域經濟第壹所的鐘君縣域經濟研究所的調查結果。

經過兩年多的調查,鐘君縣經濟研究所完成了中國首次市州相對富裕程度的監測和評估,並於日前公布了結果。此次調查的318個地市中,相對發達的地區有38個,接近總數的12%。其中內蒙古包頭市、烏海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屬於相對發達地區,阿拉善盟、呼倫貝爾市屬於中上水平地區。

據了解,全國各市州盟相對富裕程度的監測評價采用人口、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區域發展、財政統籌五大類22項公開客觀數據,將指標分為居民富裕集(居民收支、公共服務)和總體發展集(區域發展、財政統籌)。本次監測評價以人均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以區域經濟發展為基礎,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要調控手段。根據地區相對富裕程度和類型,在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時確定基本保障等級標準,實行保障財政轉移支付,消除絕對落後。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設計解答
  • 下一篇:暑假去Xi安旅遊的必備物品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