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伏羲泰的歷史演變

伏羲泰的歷史演變

《史記》卷四十三趙十三“十七年,王出九門為野臺(野臺為伏羲臺)見齊中山之境。”《辭源》羊部有如下文字:“伊泰為古野臺,故位於河北省新樂縣西南,戰國趙武靈王。見《趙史記》《讀史》《鎮定州新樂郡紀要》。”

《舒威地誌》載:“鐘山縣引新城七座(屬二漢兩晉,藺相如墓、西臺城、新城。”“漢武帝第二年(公元397年),道武與慕容麟在義臺武(義臺即古代伏羲臺)交戰,大敗。”

伏羲臺出土的石斧、石鐮、骨刀等文物,伏羲臺的地層和地貌,都證明伏羲臺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根據商周時期伏羲臺周圍出土的大量磚塊等建築構件,經河北省文物專家考證,伏羲臺的龍獅殿、臥房、六座殿建於商周時期。元大德五年(1301),六座堂修復。

隋朝大業年間,新樂書曼迪於令回省探親,為新樂題寫“黃曦李晟”。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伏羲太廟規模較大。平臺高約50尺,有五個大殿,三個臥房,三個山門,十五支香。平臺寺占地總香地約53畝。

明朝萬歷年間,西臺城被廢,留下壹處遺址。舞臺上保存著古老的黃羲神廟。萬歷版《新樂縣誌》載:“西臺,縣城西南十五裏,碑文剝落,看不見。有壹座城市可以看到舒威,現在這座城市被遺棄了,遺址高高聳立。它的平臺高十英尺,東西寬十五英尺多,南北長二十五英尺。上面有壹座古老的黃羲神廟。”

明朝萬歷十壹年(1583),重修了聖母院,使三大殿煥然壹新。

明萬歷十三年(1585)動工,萬歷二十壹年(1593)竣工。修復伏羲臺和殿花了八年時間,壹座“宛如壹座殿”的古廟被重建成巍峨的八卦圖像,殿宇變得金碧輝煌,殿門不見了。

浴亭明天第五年(1625)重建。

清順治二十七年(1660),重修伏羲太廟。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修復伏羲臺和伏羲廟。修理浴池。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伏羲廟寺廟已被拆除,修復了關帝、王龍、王耀、馬王、伏羲後宮、娘娘、太尉等七座寺廟。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伏羲廟。

道光二十壹年(1841年),伏羲廟略有修繕。

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復伏羲太廟。

清朝中後期,伏羲太廟的產量已達200多畝,有15座廟宇,100多座寺廟。

解放前後,伏羲太廟被徹底拆除。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武裝、商業和林業部壹直占用其寺廟財產。文革後期,龍石堂和臥室被拆除。

1985年新樂縣文物管理所成立後,開始對伏羲臺進行保護和管理。

1990年,河北省文物局撥款,由省古建築研究所對六座殿(原十王殿)進行修繕。

1994年,河北省文物局組織歷史和古建築方面的專家進行論證,批準修復仿明代的龍大師殿和臥房古建築。

1995年,伏羲女媧表演陳列室松溪廳建成。伏羲卦臺得到了加固和維護。漢白玉欄桿按原貌重修。伏羲臺北側的浴池、葫蘆頭、浴亭都進行了整修。

1996年,在伏羲臺周圍修建了4800米長的防護圍欄和三個仿古入口,與祠堂風格壹致。

2002年重修鐘鼓樓,修建伏羲臺管理辦公樓。

2002年,新樂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強伏羲泰文物的保護和利用。以伏羲太和仁祖寺為核心,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綜合規劃,經全國文物、歷史、旅遊專家論證,建成伏羲文化園。

2004年,付建華許典(俗稱老娘殿)被修復。

為加強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新樂市委市政府於1993年決定建設以伏羲泰為核心的伏羲文化城。經過幾年的修復和建設,伏羲臺和仁祖寺已初具規模,並於2002年開始對外開放。近年來,福喜泰門票業務收入應用於全市文物工作,為新樂的文物建設帶來了新的活力。

  • 上一篇:有多少奧特曼?
  • 下一篇:廣西上林縣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