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的倒退

歷史的倒退

延祐二年(1315),宋朝滅亡36年後,元朝終於舉行了第壹次科舉考試。

那些期待服務天下的漢人學者們激動了。

同樣雄心勃勃的黃今年決定不再追求“出人頭地”。

黃時年47歲,原在平章、江浙壹帶的政治官員張呂手下當簿記員,但因張呂參與“圈田逼死九人”而卷入獄中,淪為階下囚。

從23歲受到賞識開始,黃做官20多年,但到了40多歲還沒有放棄這種文秘工作,可見他壹直對通過小官吏做官抱有希望。

但這次在監獄裏,他徹底冷靜了。

出獄後,才華橫溢的黃沒有選擇科研之路,而是當了壹名算命先生,周遊世界並作畫。

年近500,別人似乎已半生不熟地進入黃土時代,但黃卻脫胎換骨了。

因為他學會了放手。

人生的道路,不會只隨著人的喧囂,而被發揚光大。

黃從壹個“官”變成了壹個“傻逼”,終於走上了壹條山川間少有人走的路。

▲黃(1269-1354)。

黃江湖上最有名的名字是“大糊塗道士”,大家都知道他晚年醉心於山水。然而,在他的前半生裏,他不是“傻逼”嗎?

現在他明顯生不逢時,要逆勢而為。

黃公元10年生於平江常熟(今蘇州常熟),宋亡前。但那時,他的名字不叫魯明建。

生在亂世,童年並不穩定。

半個多世紀前,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從此對外擴張,繼續南下。到1235,元軍滅金後,開始集中火力對付南宋。到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正式建立元朝。此時的南宋已是強弩之末。

1275年,陸健6歲,不斷南下進攻的元軍終於來到了常州。

據史書記載,常州之戰激烈,元軍“殺常州數百人,炸糊得油,擲於板上,以火箭發射,其火自生”。破城之後,進行了大屠殺。離常州不遠的常熟也不能幸免於戰火。

歷史表明,陸健年輕時就失去了父親。也許他的父親死於戰爭。

四年後,南宋在雅山海戰後徹底覆滅。持續多年的分離,在這壹刻似乎走到了盡頭。10歲的孤兒陸健也被收養到永嘉黃,開始了新的生活。

過去,永嘉黃已經90歲了。由於黃壹直沒有孩子,當他看到孩子時,他笑著說,“黃早就是個孩子了。”意思是,黃公,我早就盼著要個孩子了!

因此,陸健改名為黃。

在這個富裕的家庭裏,黃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才華橫溢。11歲參加神童考試。

也許老繼父有所期待。黃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充滿了“濟世”和“少誌”的儒家思想。

然而,這是我人生的壹個“困難模式”。

如果在宋朝,像黃這樣的才子做官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元代,對於漢族文人,尤其是南宋遺民來說,卻是壹個非常痛苦的選擇。

幾百年來,讓無數底層士人擺脫階級、出人頭地的科舉制度,在元朝的統治下被埋沒在雪中。

元政府雖不主管科舉,但招募了壹些曾任職的著名學者,如嘉興的陶菊隱、桐廬的孫同發等。但這種人堅守操守,拒絕做官,是元代南宋遺民的典型心態。

也有壹些人低估了朝代的更替,更重視幫助人民,比如宋以後的趙孟頫。但這種選擇在當時被認為是“出於誠信”,備受詬病,當事人也很痛苦。

▲趙孟頫(1254-1322)。

所以,漢族文人選擇做官的第壹個煎熬是心中的“不名譽”;第二個煎熬,就是做好科舉暫停時長期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

所有這些對黃來說似乎都極其困難。

這時候的他,又傻又勇敢。

黃生長在無棣這個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不斷積累,達到了“九經九流皆熟”的境界。他潛心等待機會,直到二十多歲。

那壹年,黃遊西湖,結識了時任江浙省政協委員的。

經過壹番交談,黃給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當嚴旭接任浙西低成本訪問大使時,他被聘為簿記員,並擔任類似的秘書。

據南宋遺民記載,元代時,人分為十等,壹官二官三僧四路五職六農七匠八妓九士十丐。

黃在得到官員賞識的情況下做官,確實是壹個好辦法。

然而骨子裏的桀驁不馴,讓他草草結束了自己的第壹個小官吏生涯。

據說黃因為穿了朋友送的袈裟去吃飯,被訓斥,壹氣之下辭職了。

不管怎樣,在1299年,隨著以翰林學士的身份赴京,黃也離開了他的崗位。

此時的黃,已經年滿30歲。大概是,原地踏步六年讓他產生了壹些疑惑,於是回到了老家常熟虞山。

面對眼前的秀美山川,他舉起畫筆,決定投身繪畫。

在他的壹生中,有十年左右的空檔。在此期間,他結交了廣泛的朋友,壹邊畫畫壹邊等待下壹次機會。

43歲又等,在杭州,知江浙平章之政。這個人的名字叫張呂。

黃又壹次因為自己的才華而轉行當了簿記員。

在黃的壹生中,他參與的最著名的工程是“經理田”。這是通過核實畝數來核實稅收,以此來檢查每戶是否有瞞報或漏報。

但張呂急功近利,不體恤民情,導致了農民起義。本早就被判了罪,後來又被其他官員拿去上書,說張呂的作品致人死亡。元仁宗把他關進監獄進行調查。

黃曾在張呂手下工作,也牽連入獄。

本來等到四十多歲再當記賬員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這次鋃鐺入獄,仕途有汙點,使黃對元政府的統治感到失望。

他入獄的第二年,1315,元朝恢復科舉。雖然通過科舉做官的概率很低,但按成功論,還是有夢想的。萬壹實現了呢?

黃已經逆行了半輩子,不想再花了。

天地長而奇妙,何苦撞見壹條路?

不要為了所謂的沈沒成本去影響未來的選擇。

▲《水格寧靜圖》。

從立誌做官到選擇出世,黃完成了壹次內心的蛻變和提升。

“歸田之後,他會寂寞,他會飄啊飄,飄在人間。”他在天地山川和筆墨紙硯之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出獄後的前兩年,他在松江壹帶以畫畫、賣占蔔為生,“流浪”了兩年多。

50歲的時候,終於想起了壹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跋山涉水,趕到吳興宋雪寨的主人趙孟頫那裏,向他求教。當黃有幸再次見到這位著名的長者,並受到他的教導時,他非常激動,在詩中高呼:“我親眼見到了大眾,我是松雪齋的中小學生。”

▲《快雪晴天圖》(局部)。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黃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中,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為他的朋友們創作的。

畫得最多的人是壹個叫蘇偉的人。

雖然兩人相差30多歲,但完全不影響交流。唐宋時期黃癡迷繪畫,恰好有壹些稀世珍寶,如顧愷之的《秋江峰圖》、王維的《寒林夜軸圖》等。從來沒有給任何人看過,但因為對方是黃,所以很大方,讓他打。兩人吟詩作賦。

在詩畫活動中,危險元素是率真奔放的,黃也是如此。這就是黃如此喜愛這位朋友的原因。

黃曾在畫《秋山隱圖》時寫下壹句詩,說“出城時有壹顆心,是幸事。”他之所以能很快進入隱士的角色,是因為他的精神歸宿不僅僅是如畫的山水,還有觸手可及的道教。

以全真教為代表的新道家,興盛於元代,以“三教合壹,體悟心見性,獨道其真”為宗旨。

黃早年結交了許多道教朋友,接觸了壹些道教思想。只有在遭受打擊後,我們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329年,年過六旬的黃隨倪瓚到聖井山,拜金嶽炎為師。他改名為壹峰道士,後來又改名為苦行僧、舒靜、大圓。

全真教倡導“深靜而明誌,以德修身”和“耕田、打井、自立”的思想,與黃的精神訴求十分契合。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全真教,過上了“不俗不仙,半醒半醉”的生活。

此時,他雖已出世,但仍保持著對世俗生活的熱愛,與許多人交往,學習繪畫技巧,教導學生,並開設教堂傳遞宗派思想。

元代詩人龔興曾作詩歌頌黃;

如這位老人所知,詩中有詩畫中有詩。

陽光燦爛的窗戶對著滴落的墨水微笑,贏得人們的瘋狂。

這位灑脫的老畫家遊歷了江浙的幾十個地方,如玉山、松江、蘇州、富陽等。晚年,廣交朋友,飽覽山水,其樂無窮!

晚年的黃平靜得仿佛不是壹個“活生生的人”。

好朋友倪瓚曾說:“妳可以畫壹個大傻逼,黃老子,與人無愛無恨。”。因為它足夠冷靜,沒有太多的世俗欲望,所以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瑰寶。

黃最著名的畫作大多是他70歲從道教歸來後創作的。

他自稱“壹生懶惰,癡迷山川”。他的執念其實是壹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平靜。

在黃居住的富陽,有壹個“雨巖”的民間傳說。

相傳黃走在富陽三山鎮陸家村附近的森林裏,頭戴鬥笠,腳穿草鞋,獨自坐在壹塊奇石上,欣賞山中風景。

然而,它恰巧下大雨。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跑去躲雨,但黃沒有。他被眼前山上的雨迷住了。他壹直坐在巖石上,壹動不動,直到雨停山清,才回到住處換衣服。從此,村民們就把這塊石頭叫做“雨巖”。

這個傳說和《明人筆記》中記載的差不多:“黃子久只坐荒山怪石,林中幽深疏,人不知其所為。他也生活在海中,看著急流和海浪。風雨雖驟至,水怪悲而不聞。”

如果妳沒有足夠的平和心態,又怎麽能把風雨當做無物呢?

關於他的這種心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聞名天下的富春山居圖。

到了七年(1347),79歲的黃在壹位道士的陪同下到富春江邊遊山玩水。向黃要畫是沒有用的。他欣然接受,但壹畫就是四年。

黃的畫從來都與名利無關。四年來,他走走停停,隨身帶著畫筆工具,仔細觀察琢磨後寫生記錄,有了靈感再在畫卷上畫幾筆。

為什麽《富春山居圖》被稱為山水畫史上的第壹傑作?是因為這幅畫不僅向人們展示了高超的筆墨技巧,也向人們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境界。

畫家的心只有足夠通透平和,才能畫出如此細致動人的風景。

▲富春山居圖無用卷(局部)。

難怪自從它被畫出來後,無數人為之瘋狂。吳文慶臨死前留下遺言,燒了《富春圖》下葬。之後,甘龍,壹個帶著印章的瘋子,隨身攜帶,瘋狂題字,愛之不盡(雖然是為了壹個贗品)。

阿明王朝董其昌說:“我樂於作畫,自黃起,我開此門!”黃開畫派純粹是為了抒發情懷;

繪畫與政治、宗教無關,也不是為了集體。重要的是繪畫中有壹個“自我”。

另壹方面,畫家通過畫家的自我來看自己。

黃把他的余生都獻給了繪畫。他與天地相連,用眼睛、畫筆、心靈記錄著最真實的人間風景。

此外,他還寫下了多年作畫的心得,《寫山水戰術》,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財產。

戴源評論黃說:“我擔心永生,我不喜歡在家裏承擔石頭。我像趙巖的劍客,又像晉宋的醉鬼。至於風雨,我想借助筆寫壹本書,學學齊魯。這是壹部不尋常的繪畫史!”

這個不尋常的人已經86歲了。

他的長壽離不開他內心的開放與平和。

他不著痕跡地把個人感情融入到繪畫中。因為內心足夠豁達,足夠有愛,所以風景足夠純凈,足夠生動。看他的才華和作品,不愧為“元四家”之首。

在經歷失敗和挫折時,有的人會抑郁成疾,壹蹶不振;有些人是殺不死的蕭薔,他們堅信還有另壹個村莊。

很少有人,像黃壹樣,選擇了放手。

拒絕內卷,不再執著於世俗的成功。

在世俗成功的基礎上,還有更大的意義,更高的價值,值得追求。

正如美國詩人黃在死後500多年寫的:

我在森林裏的壹個岔路口猶豫了壹下,然後

在孤獨的路上,

從那時起,壹切都不同了。

  • 上一篇:安卓有哪些版本?
  • 下一篇: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人口密度高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