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那個家夥了解古埃及的歷史嗎?非常感謝!!!

那個家夥了解古埃及的歷史嗎?非常感謝!!!

古埃及泛指公元前32世紀至公元前343年波斯在埃及滅亡期間,尼羅河下遊的埃及文明。古埃及是典型的水力帝國。

地理

埃及的大部分是沙漠,黃沙滾滾。只有尼羅河沖刷的地方,才是孕育埃及的綠化帶。1/30的面積聚集了埃及90%以上的人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受宗教影響很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崇拜永恒概念的產物。目前,埃及有80多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庫夫國王金字塔。除了金字塔之外,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的代表,這兩座建築的精美奧秘即使在21世紀科學發達的今天,依然難以解開。

歷史

古埃及年表

第壹王朝:公元前3200 ~ 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塔爾,有八個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 ~ 2686年。從Hotepseknemoui到kask,* * *有六個法老。

古代王國或孟菲斯帝國(公元前2686 ~ 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 ~ 2613年。從Natri的Neteriknet-Djeser到Houni,* * *有五個王者。喬瑟爾的統治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這時出現了以沙卡拉階梯式金字塔建築為代表的宏偉石制建築。該建築群的建築師、作家和學者伊姆霍特普成為歷史書中的首批偉人之壹。這個時代是壹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制發展的時期。君主坐在孟菲斯,指派省長來統治這個國家。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 ~ 2494年。從Snefrou到Skepseskaf,有六七個法老。從金字塔的宏偉來看,斯涅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是這個時代的巔峰。在達沙爾,默頓和基薩建造的金字塔顯示了該王朝的良好治理和經濟繁榮。

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 ~ 2345年。從烏色爾到烏納斯,有九個法老。最著名的是Sahoure和Djedkare-Isesi。

到了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著名的金字塔銘文被刻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的墻壁上。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 ~ 2181年。從特提壹世到尼托克麗絲女王,七位國王包括活了幾百年的佩皮壹世和佩皮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以其遠至非洲南端的軍事和商業遠征而聞名,但孟菲斯,這個壹些省長在歷史上不斷擴張和集中的地方,受到了威脅,並引發了內亂。

第壹個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 ~ 1991)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70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 ~ 2130年。* * *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他們的名字沒有記載。

第九王朝至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 ~ 2040年。* * *有六個法老,其中三個叫凱蒂。

第十壹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 ~ 2040年。* * *有三個法老。

蒙圖霍特普二世於公元前2050年統壹全國,第11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雖然這讓他們的家鄉底比斯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菲斯。底比斯的統治者不得不時尚地來回奔波,並在第12王朝的法尤姆入口處修建了宮殿和伊蒂-塔維等小城鎮。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情況下將權力中心北移,說明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央王國或底比斯第壹帝國(公元前1991 ~ 1786)

第十壹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 ~ 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長老,第壹次統壹埃及約在公元前2040年。

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 ~ 1786年。七位法老被命名為阿蒙哈馬特或塞索特·裏斯,最後壹位統治者是塞貝克內菲魯爾女王。

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壹樣,穩定和動蕩總是交替出現。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壹些歷史上尚不為人知的勢力摧毀了從第十二王朝繼承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諸侯國。

第二個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 ~公元前1567年)

第十三至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 ~公元前1674年。大約有四十個法老,其中壹些被命名為Sebehotep。壹些法老同時統治著北、中、南三個法老區。自公元前1730年以來,這些國王只是希克索法老的附庸。

第十五至十六代:公元前1674 ~公元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僅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壹位Khyan和兩位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 ~ 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著底比斯及其周邊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附庸。最後三位法老,塔阿壹世、塔阿二世和卡莫西斯,開始與北方的西索克人鬥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 ~ 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 ~ 1320年。從Ahmosis到Horan Heb,* * *有十四個君主,包括四個Bittemos和四個Amenorfis。阿希普蘇皇後、阿赫那吞皇後和圖坦卡蒙皇後都屬於這個朝代。

第19王朝:公元前1320 ~ 1200年。拉美西斯的九位法老,包括拉美西斯壹世二世和塞提壹世二世。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 ~ 1085年。十個君主,除了第壹個叫Sethnakht,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個過渡時期(公元前1085 ~ 715年)

第21王朝: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85 ~公元前945年。在塔尼斯,有黛西,普蘇納斯壹號和二號。赫裏霍爾和皮納傑姆統治著底比斯。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語:),簡稱埃及(阿拉伯語:,拉丁字母翻譯為:Misr或Masr),是非洲東北部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1.02萬平方公裏,人口7471.8萬;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從地理上看,國家橫跨亞洲和非洲兩大洲,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西亞),國家大部分領土位於北非。伊斯蘭教是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還有基督教等宗教。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地理

埃及面積65,438+0,006,5438+0,550平方公裏,橫跨亞洲和非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在陸地上,它連接著亞洲和非洲;在海上,地中海和印度洋也通過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相連。所以埃及從有歷史記載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埃及西接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巴以,北瀕地中海。

埃及95%的地方是沙漠。最高的山峰是Chaeb的Banat山,海拔2187米。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從南到北貫穿全境,全長65,438+0,350公裏。兩岸形成寬約3-1.6公裏的狹窄河谷,在首都開羅北部形成2.4萬平方公裏的三角洲。河流兩岸的河谷和三角洲僅占埃及總面積的4%,但埃及99%的人口生活在緊湊的社區中。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主要道路。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廷薩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裏)。全國都是幹燥多雨的天氣。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於地中海氣候,10月平均氣溫65438±02℃,7月平均氣溫26℃。年平均降水量為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幹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常有“五旬節風”,帶著砂石,危害莊稼。

行政區劃

埃及分為27個省,由5個城市省、8個上埃及省、9個下埃及省和5個沙漠地區的邊境省組成。

上埃及的八個省:

明雅(?),

貝尼索夫(?),

法尤姆(?),

Asyut(),

阿斯旺(),

Sohaj(),

基納(?)。

下埃及的九個省:

戴蓋赫利爾(),

布哈拉(),

西方(),

伊斯梅利亞(),

Minuf(),

格勒尤布(?),

東(),

杜瑪特(),

謝赫村(??)

五個邊境沙漠省份:

紅海(?),

新谷(??),

Matru(),

南西奈(??),

北西奈(??)。

這五個省市是:

開羅(),

亞歷山德拉(?),

塞得港(?),

蘇伊士(?),

盧克索(?)。

位於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金字塔【編輯】

政治

9月1971+01全民公決通過了永久憲法。根據憲法,埃及是壹個建立在勞動人民力量聯盟基礎上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所有制有三種形式:國家所有制、合作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他由人民議會提名,經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六年。他任命副總統、總理和內閣部長,並解散人民議會。特殊時期可以采取應急措施。人民議會(立法機關)閉會期間,也可以發布法令進行統治。1980年5月22日,經全民公決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以多黨制為基礎”;“總統可連任多次”,增加了“成立協商會議”的規定。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成員由普選產生,任期五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定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批準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和決算,監督政府工作。協商會議由薩達特總統於1979年提出,並寫入憲法。1980 165438+10月1,咨詢會正式成立。成員***210,其中三分之二由各行各業、各機關、各派別選舉產生,其中應有壹半是工農;三分之壹由總統任命。根據憲法,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並存的咨詢機構,但沒有立法權和監督權。任期六年,三年內半數成員改選。他們可以連選連任。協商會議設主席壹人,副主席壹人。

人類人口

人口:截至2004年6月5438+10月,埃及人口約為7055萬(包括1.9萬海外勞工),人口增長率較去年同期下降3%,達到1.97%。民族構成:東部的哈姆人(埃及人、貝都因人、柏柏爾人)占99%,希臘人、努比亞人、亞美尼亞人、意大利人、法國人後裔占1%。

經濟

(1)概述

自1952革命以來,埃及經濟先後經歷了納賽爾“社會主義”國有化時期、薩達特“開放經濟”時期、穆巴拉克基於西方債權國提出的條件進行政策調整和經濟改革時期。

納賽爾時期,埃及進行土地改革,將工業、商業、銀行、保險、運輸和進出口貿易國有化,並依靠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使工業和農業得到壹定程度的發展。但由於左派政策和長期戰爭狀態,埃及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到60年代後期,增長率下降到1.5%。

薩達特上臺後,實行開放政策,大量吸收外資,在強調國有企業為支柱的同時發展私營企業。與此同時,關閉了八年的蘇伊士運河開通,石油大力開采,鼓勵僑匯,旅遊業發達。而私人資金集中在商業等容易盈利的行業,導致埃及國家經濟結構比例嚴重失衡,入不敷出。通過借款,外債從1970年的40億美元飆升至1980年的300億美元。

穆巴拉克上臺後,奉行“和平、穩定、發展”的內外政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外環境。穆把經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逐步調整經濟政策。首先,要強調生產性開放,努力改變國民經濟比重嚴重失衡的狀況。註意引導外援和外資投向生產性項目,限制進口,努力實現商品的“埃及化”,同時鼓勵出口,樹立為出口而生產的意識,鼓勵發展外向型產業;第二,強調宏觀調控,制定國民經濟長期發展規劃。穆執政以來,先後制定了不同時期埃及經濟發展的四個五年計劃,提出了每個時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和主要發展目標,使經濟在國家的指導下按計劃發展,並針對人口增長過快、生存空間狹小等問題,制定了21世紀埃及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南谷(又稱托西卡和東奧韋特工程)、北西奈(和平運河)、東塞得港、西北蘇伊士灣等國家重點工程相繼開工。計劃到2017年,將埃及土地利用面積從5%擴大到25%,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三,實施審慎漸進的經濟改革。努力實現財政和金融平衡,降低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增加外匯儲備,保持經濟穩定,通過私有化擴大結構改革,增加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現貿易自由化,進行金融改革。同時,頂住外部壓力,堅持根據埃及國情循序漸進,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照顧低收入人群的利益,盡量減少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第四,加強外匯管理,努力增加外匯收入。1991年10統壹了美元和埃及鎊的匯率(1美元=約3.40埃及鎊),在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時果斷幹預市場,保持匯率穩定。第五,搞經濟外交,多方爭取外援,多次與西方債權國進行債務減免和重組談判,在海灣戰爭和中東和平進程中積極配合美國等西方國家,爭取了大量外援和巨額債務減免。

自1991以來,埃及成功實施了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簽署的經濟改革計劃。經濟增長率逐年提高,預算赤字連續三年低於GDP的1%,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不斷下降,匯率基本穩定,外匯儲備增加到15個月,外債負債率和還本付息率國際公認。從65438年到0998年,埃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784億埃鎊(815億美元),經濟增長率為5.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提高到4800埃鎊(1410美元),成為中等收入國家。

由於近年來對基本建設的過度投資和消費品進口的過度增長,埃及的經濟增長速度從65438大幅放緩至0999,開始進入衰退期。在金融方面,表現為:銀行貨幣短缺,壞賬增加,外匯儲備下降,匯率持續波動。股市也是連續下跌,總市值比1997的高點縮水了壹半。2001下半年,由於外匯儲備日益緊張,埃及政府被迫數次下調埃及鎊匯率,結束了埃及鎊近十年的穩定狀態。2002年初,埃及中央銀行的匯率為65438美元+0 = 4.51埃鎊(中央匯率)。埃及00/01財年GDP為3433億埃鎊,按此匯率折算為761億美元。人均收入大概是1150美元,比1998少很多。

盡管埃及政府采取了緊縮銀根、壓縮基建戰線、積極尋求外援、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為出口商提供銀行信貸和擔保抵押等壹系列措施,但仍未走出困境。

⑵農業

埃及是壹個傳統的農業國。雖然耕地只占全國總面積的3%,但勞動生產率較高,農產品產值占GDP的18%,吸納了全國1/3的就業人口,農產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0%。

由於農業的比較優勢,隨著現代技術的廣泛普及和使用,農作物種子結構的優化,高產基因工程作物的開發,信貸服務的提供,新加工技術的引進和營銷服務的加強,埃及的農業產量和收入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從1981到1999,埃及的耕地從1.8萬費丹增加到800萬費丹,農作物面積從330萬費丹增加到1.45萬費丹。

埃及的灌溉水資源來自尼羅河,氣候條件適宜,全國各地壹年四季都可以耕種。埃及地處亞非交界處,區域合作優勢明顯,已成為該地區主要農產品出口國。

在過去的幾年裏,特別是隨著食品加工業中民營經濟的發展,埃及政府壹直積極推動和鼓勵民營經濟投資農業。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價格完全市場化,民營經濟有農產品進出口權。此外,國有土地的份額和國有農業服務的比例也大幅下降,主要農作物的生產率和產量大幅提高,農業出口增至20.4億埃鎊。

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出口作物。埃及的長絨棉被被廣泛用作高檔紡織原料,其超長短絨棉已被世界選用數十年。棉花市場在1994/1995完全放開,棉花現貨和期貨市場重啟。埃及的主要冬季作物是小麥、大豆、大麥和洋蔥。主要的夏季作物是棉花、水稻、小米和甘蔗。

[編輯]

(3)工業

埃及是非洲發達國家之壹,工業體系初具規模。但其工業基礎薄弱,行業發展不平衡,機電產品自給率低,機械制造業以裝配為主。2001年,工業生產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8.4%。

紡織和食品加工業是埃及的傳統工業部門,占工業總產值的壹半以上。石油、電力、建材、鋼鐵、水泥、礦冶、汽車制造、制藥、化工等行業也有壹定實力。近年來,服裝和皮革制品、水泥、化肥、制藥、陶瓷和家具的生產發展迅速。

埃及的工業企業過去由國家主導,其375家國有企業的產值約占工業產值的60-70%。然而,國有企業中的壹些單位長期虧損,債務嚴重,66家企業瀕臨破產,成為埃及國民經濟的壹大負擔。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埃及壹直積極進行以私有化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改革。在改善國有企業管理的同時,努力減少它們的債務並給予它們更多的自主權,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已逐步實施。目前,埃及政府已通過拍賣方式將185家國有公司和企業私有化,並計劃繼續分批將其他國有企業私有化。埃及工業部最新數據顯示,私營企業數量已占埃及工業企業總數的80%,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由於設備老化、生產技術落後、員工素質亟待提高,埃及工業生產成本增加,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導致產品競爭力低下。埃及工業面臨的另壹個主要問題是工業企業的現代化。埃及已分別從歐盟和日本獲得2 . 5億歐元和1億美元的專項貸款,並計劃從2002年起實施全面改造計劃,提升生產企業的現代化水平,重點是更新設備、生產線和生產工藝,以及勞動力素質培訓。

(4)運輸

穆巴拉克總統上臺後,埃及大力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三個五年計劃投資636億埃鎊,占同期總投資的17.7%,海陸空運輸能力快速增長。埃及政府決定在下壹個五年計劃(2002年至2007年)中投資250億埃鎊用於交通運輸,其中公路投資57億埃鎊,鐵路投資64億埃鎊,海運投資38億埃鎊,空運投資59億埃鎊,地鐵投資32億埃鎊。埃及近年來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有:2001竣工的蘇伊士運河上的懸索橋和鐵路橋,開羅的阿茲哈爾地下通道,盧克索機場和地鐵2號線。

1,高速公路

1981年,埃及有公路15298公裏,1998年有41300公裏,2001年有48000公裏。

2.鐵路和地鐵

埃及於1851年開始修建鐵路,並於1852年建成中國第壹條鐵路——開羅-亞歷山大鐵路線,是繼英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鐵路的國家。以開羅為起點的國家鐵路網連接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盧克索、阿斯旺等主要城市。

1981-1998,埃及對鐵路的總投資達到13億埃鎊,現在鐵路的總價值是18億埃鎊。埃及鐵路總長近65,438+0萬公裏,目前日客運量超過百萬人次。

6月份開始運營的開羅地鐵1987,有兩條線路。

第壹條地鐵全長43公裏,連接火車站至和樂旺和萊蒙橋至麥爾吉兩條交通幹線。市中心的地鐵地下部分長4.7公裏,從宰那拜站開始,經過解放廣場的薩達特站和納賽爾站,到拉美西斯廣場的穆巴拉克站。它平均每小時運送6萬名乘客,每天最多運送數百萬名乘客。

第二條地鐵北起夏博拉和海伊曼,向西穿過市中心,西至開羅大學和吉薩,全長11 km。第三條地鐵從1996開始規劃,從西部人口密集的伊巴波到東部老城區的阿茲哈爾大學和薩拉丁城堡,全長29公裏。日本和法國準備向埃及政府提供項目融資。建成後,開羅將形成壹個東西南北的地下交通網絡。

埃及地鐵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售票和檢票系統,列車前端設有女性專用車廂,確保女性安全。地鐵票很便宜,尤其是對學生來說。地鐵已經成為開羅市民出門最受歡迎的安全、舒適、廉價的交通工具。

3.航運和港口

連接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長190.25公裏,寬280-345米,深22.5米。運河於1869 165438+10月17年正式通車後,從西歐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過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公裏,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運河之壹。

埃及的主要港口有地中海的亞歷山大港、塞得港和杜米亞特港,紅海的蘇伊士港和塞法傑港。正在建設的主要港口有東城港和蘇赫納泉港。埃及港口吞吐量1981年為2600萬噸,1998年增至5200萬噸。(亞歷山大港是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2200萬噸。)發展目標是2017年達到101.6萬噸。1997埃及集裝箱吞吐量為156萬標箱,計劃到2017年達到490萬標箱。

4.航空

1981年,埃及共有13個機場,其中包括6個國際機場。目前,機場數量增加到22個,其中國際機場10個。2000年,運送了265,438+40萬名乘客。2006年5438+0,僅“9.11”事件就運送了17.4萬人次。

埃及航空是中東北非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之壹,擁有41架飛機和3架貨機,開通83條國際航線和41條國內航線。還有四家私人航空公司。

(5)石油

石油在埃及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外匯來源之壹。其國民生產總值的65,438+00%和出口收入的40%來自石油及其產品。根據埃及石油部的最新統計,在2002-2003財政年度(2002年7月-2003年6月),埃及的原油和石化產品出口收入為365,438+0。時至今日,埃及雖然不是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但仍是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

1.埃及區域石油地質特征

埃及的產油區按地理位置可分為四部分,即蘇伊士灣、西奈半島、西部沙漠和東部沙漠。其中,蘇伊士產區原油產量最大,占埃及石油總產量的78%;西奈半島占5%;沙漠面積* * *占17%。按地質構造可分為地中海斷裂帶、西部沙漠隆起和半埋藏帶、北西奈褶皺帶、蘇伊士紅海埋藏帶和南臺地帶五個構造單元。有三個主要產油盆地:

1,北埃及盆地

由幾個子盆地組成:

(1)北次盆地:面積5萬平方公裏,1966發現石油。目前已鉆探探井177口,發現油田54個。

(2)卡塔拉隆起:位於北埃及盆地中部,面積9250平方公裏。目前已發現三個小油田。

(3) Abu Ghraidige次盆地:面積65438+60萬平方公裏,鉆井1口,發現油田2個。

2.蘇伊士盆地

它是埃及最重要的含油盆地,位於蘇伊士灣西部的紅海山和東部的西奈山之間,面積2.3萬平方公裏,已發現46個油田。

3.尼羅河三角洲盆地

位於尼羅河三角洲,面積6萬平方公裏,是壹個天然氣和凝析盆地。

第二,埃及石油工業的發展

1,埃及石油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埃及進入石油勘探開發活躍期,平均每年鉆井52口,平均成功率約40%。目前,蘇伊士盆地已有54個油田投入開發,西部沙漠有50個油田。

截至2003年底,埃及已探明石油儲量為36億桶,約5億噸;待發現儲量31.1.8億桶,整個石油開發潛力671.8億桶,約1億噸。日產量方面,據統計,1996達到歷史最高92.2萬桶/日。2003年,埃及石油日產量為75.2萬桶,其中原油62萬桶。按照目前的發展水平,埃及目前的石油潛力可以開采近30年。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數據,埃及在2003財政年度平均每天消耗558,000桶石油,平均每天出口65,438+094,000桶石油。(資料來源:埃及石油部)

2.埃及石油運輸業的發展

埃及的主要石油管道是蘇伊士-地中海管道,簡稱蘇邁德管道(蘇伊士至亞歷山大),全長320公裏,是壹條國際石油管道,年輸油能力8000萬噸。國內主要有兩條輸油管道:

壹是蘇伊士到開羅,長350公裏,年輸油量800萬噸;

第二,每年從西部沙漠到亞歷山大港的石油運輸量為700萬噸。液化石油氣管道:從蘇伊士盆地南部到蘇伊士,長412km。

3.埃及煉油工業的發展。

埃及石油工業的另壹個組成部分是煉油業,煉油能力居非洲大陸首位。埃及煉油業主應該集中在幾個地區,包括開羅、蘇伊士、亞歷山大、西奈和上埃及。目前* * * *有9個煉油廠。在2003年?/ca & gt;

  • 上一篇:唐代最著名的邊塞詩人
  • 下一篇:趙匡美麗的伊麥宗室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