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金屬期貨中有色金屬期貨的前世

金屬期貨中有色金屬期貨的前世

01

有色金屬走出山脊

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的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從巴拿馬壹直延伸到智利,這裏不僅誕生了“印加文明”,還蘊藏著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智利、秘魯和巴西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礦產資源國。智利的銅儲量占世界儲量的近1/3,是世界上銅礦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流行桑巴舞和足球的巴西盛產錫和鎳。錫礦探明儲量71.2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1.3%。鎳礦儲量965438+萬噸,占世界儲量的10%。

在這個有色金屬大家族中,除了大家熟知的銅、鋁、錫、鋅、鉛、鎳等金屬外,還包括鎢、鉬、鍺、鋰、鑭、鈾等,這些金屬原本是以礦物的形式隱藏在山脈中,在地球多次板塊運動過程中,地下巖漿上湧沈積形成的。我們經常用“儲量”來衡量壹個地區的礦物含量。不同地區儲量分布不同,這與地殼運動和影響的程度和頻率有關。整體來看,南美和大洋洲資源儲量豐富,亞洲小金屬資源豐富,美洲資源儲量優勢不明顯。歐洲屬於貧困礦區,而位於歐洲東部的俄羅斯資源儲量豐富,可謂是歐洲少有的富國,尤其是銻和稀土資源。中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不同地區聚集了有色金屬的不同成員:內蒙古白雲鄂博的稀土,甘肅金昌的鎳,山東招遠的金,江西德興的銅鎢,湖南錫礦的銻,水口山的鉛鋅礦,雲南個舊的錫,廣西平果的鋁。

有色家族成員眾多,除了少數人工超鈾元素外,大部分都誕生在群山環繞之中,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

背景故事

壹南壹北,“錫都”VS“鎳都”

南有“錫都”,北有“鎳都”,南有金昌,北有金昌,它們成了鑲嵌在中國彩色分布版圖上的兩顆星。

雲南個舊——中國西毒。

彩雲之南,漓江邊,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壹。元謀人,654.38+0.7萬年前,是中國和亞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誕生於此。雲南礦產儲量豐富,已發現礦產142種,探明儲量92種,54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10位,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稱。聞名中外的個舊,是“有色金屬王國”裏的明星。

地處西南邊陲的個舊,以其悠久的錫礦開發歷史和豐富的儲量聞名中外,享有“錫都”的美譽。據記載,2000多年前的漢代個舊地區就有銀、錫、鉛的開采。清朝以後,錫礦開采規模越來越大,產量居全國第壹。新中國成立後,個舊已生產有色金屬654.38+0.92萬噸,其中錫92萬噸,占全國錫產量的70%以上。它是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錫生產加工基地,在“有色金屬王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個舊“西毒”長期被收錄在《大不列顛英語詞典》等著名詞典和教材中,享譽海內外。

甘肅金昌--中國鎳都。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東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橋梁,對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影響深遠。在河西走廊的東部,有壹座古老而年輕的工業城市,即“鎳都”金昌。金昌以其豐富的鎳礦而聞名。其鎳礦儲量豐富且巨大,居世界第二、全國第壹,僅次於加拿大薩德伯裏礦,因此被譽為“中國鎳都”。金川鎳礦是我國第壹個大型多金屬銅鎳硫化物礦床,由勘探人員於1958年在河西走廊東部騰格裏沙漠邊緣的龍首山腳下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壹座新興的礦業城市在西北高原廣袤的戈壁上迅速崛起。1981年,金昌成為甘肅省省轄市。金川集團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電解鎳生產商,鎳年產量居世界第四,年產能654.38+0.5萬噸鎳。

02

浴火而生的四羊方尊

《國家寶藏》中展出了壹件稀世珍寶,被歷史學家稱為“終極青銅模型”。四羊方尊於1938年出土於湖南,長眠於地下3000多年。它是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方像。它被認為是傳統粘土模型鑄造的頂峰。與古代青銅器不同,現代有色金屬是如何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從火中誕生,從礦石到金屬,不怕火的真“金”誕生的秘訣是什麽?

從山上可以得到大小不壹的“彩色石頭”,這些石頭要經過各種錘煉才能成為可用的金屬形態。以銅為例。首先開采銅礦,礦石含量從百分之幾或千分之幾提高到20%-30%作為銅精礦。這個過程就是通過研磨等方法把大石頭變小,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把大石頭中的有用成分分離出來。然後用火溶解礦石。在現代技術中,銅精礦是在封閉的熔爐中熔煉的。生產出來的熔體進入新轉爐,變成含銅量較高的粗銅(含銅量為98.5%),然後進入反射爐“回火”,鑄成含銅量為99.5%的壹片片板材,稱為陽極板。將鑄造好的陽極板放入電解槽中進行眾所周知的氧化還原反應,帶電荷的銅離子向陰極聚集形成銅板。與之前鑄造的陽極板不同,含量為99.95%的紅色板稱為陰極銅。陰極銅是加工企業的主要原料。最後,加工廠將陰極銅加工成線、管、板、帶等半成品,下遊加工企業將半成品進壹步加工制成社會各領域的必需品,如冰箱中的銅片。

銅冶金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火法冶金仍是主要方法,其產量約占世界銅產量的85%。除了通過燃燒誕生金屬銅,用“水”把礦石變成銅板的工藝也在逐漸發展,這就是所謂的濕法冶煉。最早的濕法煉銅冶煉廠起源於中國,古稱“膽汁浸銅”。濕法冶金工藝主要是用溶劑浸出銅礦石或精礦,然後從浸出液中提取銅。設備較簡單,但雜質含量較高,濕法冶金產量占總產量不到15%。

背景故事

江銅的故事

江西銅業誕生於1979,位於銅儲量豐富的江西省。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江西銅業經過40年的發展,逐漸成為行業內的“銅老大”。通過產業整合,江銅逐步成長為集采選、冶煉、加工、貿易於壹體的銅生產加工基地。江銅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向國內外購買礦權,擴大了資源儲量,不僅實現了“走出去”,也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幫助江銅實現產融結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壹就是期現結合。1996年,江銅“桂葉”牌高純陰極銅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成功註冊,成為中國首個在LME註冊的電解銅。其“桂葉牌”和“江銅牌”陰極銅為LME註冊產品,並被LME選定為銅檢測廠。江銅成為中國唯壹壹家陰極銅、金銀三大產品同時在LME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註冊的公司。江銅通過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聯動,有效規避了生產經營中的諸多價格風險,為企業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03

有色金屬期貨漂洋過海

航海帶來了經濟的大發展,漂洋過海的不僅是貨物,還有金融“洋貨”。上海臨港保稅區碼頭上堆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金屬礦山和金屬品種。和實物壹樣,有色金屬期貨也有漂洋過海的悠久歷史。

最早的有色金屬期貨來自倫敦金屬交易所。19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錫和銅生產國。當時的英國被譽為“不落帝國”,工業革命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工業需求的不斷增長,英國需要進口大量的銅礦石和錫礦用於國內提煉,但當時由於運輸等問題,銅礦石和錫礦的價格往往波動較大,風險很大。為了解決這壹問題,商家采取了提前定價的方式,在貨物到達之前就簽訂了未來到貨的合同,以保證大量的貨物到達後能夠賣出,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價格不會暴漲。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於1876正式成立,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隨著交易所的不斷擴大和交易品種的進壹步增加,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期貨從原來的銅、錫兩個品種發展到銅、鋁、鉛、鋅、鎳、錫、鋁合金七個期貨品種,形成了以這七種金屬為代表的國際金屬交易市場。

在大洋彼岸,美國的金屬期貨比英國晚出現。19年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從農業轉向建立現代工業體系,期貨合約的種類也從傳統的農產品逐漸擴展到金屬和能源商品。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於1933,由皮革、生絲、橡膠、金屬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為黃金、白銀、銅、鋁。

中國有色金屬期貨最早出現在1990,在上海金屬商品交易所上市。同時,特種鋁期貨合約也在深圳有色金屬期貨交易所推出。但當時我國期貨行業剛剛起步,很多制度還不完善,交易過程中存在壹些“強行平倉”等事件。為了規範期貨行業,最早的14期貨交易所逐漸規範為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有色金屬期貨的命運也是壹波三折。從上海金屬商品交易所到標準化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目前在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銅、鋁、鋅、鉛、鎳、錫。

  • 上一篇:指甲行業的發展歷史
  • 下一篇:現代社會規則倫理:理論、歷史與現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