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講述佛教的起源和發展

講述佛教的起源和發展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印度。當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發展到恒河流域時,主要的生產方式從畜牧業轉變為農業生產。由於優越的氣候條件,人們學會了高產種植水稻,通過使用鐵制工具,生產力大大提高。社會結構進入奴隸社會。當時的社會人群分為四個等級:①婆羅門(宗教祭司,掌握神權和教育權、宗教經典和文化知識),② Khshatriya(武士階層,後來包括國王和軍事貴族,掌握軍政大權。(3)吠陀(農民、手工業者,以及後來的工商業主和高利貸者)。)、(4)首陀羅(由非雅利安土著部落平民組成,地位低下)。此外,還有沒有社會地位,沒有種姓的奴隸。他們被稱為“賤民”和“賤民”。當時印度社會的主要宗教是婆羅門教,是壹種多神教,崇拜自然神靈和祖先神,信仰天神、雷神、正義神、太陽神、火神、風神、雨神等神。婆羅門教是當時維持奴隸社會的宗教。它主張因果報應輪回的思想,認為人的行為(因果報應)在今生的善惡會在來世帶來不同的因果報應;如果妳不相信婆羅門教的吠陀經典,或者違反種姓的規則,或者殺生,妳死後會轉世為下等種姓賤民或者動物,而如果妳學習吠陀經典,苦行行善,死後可以轉世為上等種姓,甚至成為神,與梵天合壹。婆羅門教宣傳婆羅門種姓至上,說婆羅門用嘴造婆羅門,用手造卡沙特裏,用腿造吠陀,用腳造首陀羅,並為他們規定社會職業,永不改變。婆羅門教強調向神靈獻祭,每年都會舉行許多祭祀儀式,包括馬祭、祖先祭、天神祭、婆羅門祭和精靈祭。祭祀時,大量牲畜被宰殺,信徒花費大量財物,甚至土地也被祭祀給神——實際上是屬於婆羅門的。

公元前5-6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邦的興起,赫魯曉夫種姓和吠陀種姓中擁有大量人口的工商業主和高利貸者的財富和權力增加。他們不滿婆羅門教的舊種姓制度,婆羅門教的暴政和腐敗也遭到社會各界的反對。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壹種新的宗教思潮,即反對和批判婆羅門教的薩滿教思潮。其中,在尼泊爾南部的釋迦牟尼人中,有壹個年輕人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他也接受了薩摩亞思潮。決心建立壹個新的宗教——佛教,它吸收了原始婆羅門教的輪回和因果報應的思想,但它反對人們根據出生種姓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是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修煉達到佛教——意為開悟的人。所以佛教在培養人的社會性方面比其他宗教更註重修身養性,更適合東方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所以在東方世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當然,起源和傳播於封建社會的佛教對人類社會性的制約作用,也需要通過宣揚符合佛教道德規則的生死輪回和因果報應來實現。

佛教雖然起源於古印度,但它的發展和廣泛傳播是在古代中國和壹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東方國家,如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國家。相反,在其發源地印度,佛教並沒有成為主要宗教。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是婆羅門教改革後發展起來的。甚至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印度可能比佛教傳播更廣。原因可能是印度教更符合印度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社會基礎。近代,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也進行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如廢除古代婆羅門教中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和寡婦殉難,簡化復雜的宗教儀式等。印度教已經成為印度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印度大部分人都信奉,但舊宗教中種姓階級不平等待遇、寡婦殉難等諸多陋習在部分地區依然存在。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隨著阿拉伯波斯帝國和西方殖民主義者對印度的入侵而傳播,有著悠久的歷史基礎。特別是從印度分離出來的巴基斯坦等國家,伊斯蘭教是主要宗教。佛教雖然從古印度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成為國教,但得到了極大的推動。但9世紀後,印度教在改革後逐漸興盛,而佛教僧侶集團內部派系紛爭不斷,因而逐漸衰落。到12世紀阿拉伯人的大規模入侵,伊斯蘭教隨阿拉伯人進入印度,統治者排斥佛教,許多重要的佛教寺廟被毀。到公元13世紀初,印度的佛教終於崩潰並趨於消亡。直到19年年底,在印度沈寂了約700年的佛教復活了。1891年,錫蘭(今斯裏蘭卡)達摩波羅在印度發起摩訶菩提會,恢復了壹些佛教勝地,重新建立了壹些寺院。特別是1947年印度獨立後,佛教有了新的進展。1956年,印度政府舉行了釋迦牟尼2500年涅槃的國際大型紀念活動。同年5438年6月+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長、憲法起草人安佩多加爾在那格浦爾組織了50萬達利特人皈依佛教的運動,後來數百萬達利特人從印度教皈依佛教。在印度,雖然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0.6%,但佛教思想在印度思想文化界頗具影響力。尤其是下層民眾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 上一篇:家庭教育名人故事
  • 下一篇:有人知道姓張的來歷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