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的時間劃分

中國古代的時間劃分

現在每天的晝夜是24小時,而古代是12小時。西方機械鐘表傳入中國時,人們把中西方的時間點分別稱為“大時”和“時”。隨著鐘表的普及,人們忘記了“大時”,而“時”則沿用至今。

在古代,時間(大時間)不是以1234計數,而是以醜子和鼠、牛、虎、兔等動物來標記,容易記憶。具體劃分如下:子(鼠)從十壹點到壹點,十二點為正點;醜(牛)從壹到三,以兩點為正點;寅(虎)是三點至五點,以四點為正點;毛(兔)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陳(龍)為7: 00至9: 00,以8: 00為正點;現在是9點到11點,10點為正點;中午(馬),是十壹點到壹點,以十二點為正點;不(羊)的時候是1點到3點,以兩點為正點;申請(猴)時,是三點至五點,以四點為正點;妳(雞)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七點到九點,八點為正點;上海現在是9點到11點(豬),10點為正點。

古人說時間、晝夜不同,白天說“鐘”,晚上說“更”或“鼓”。還有“晨鐘暮鼓”的說法。在古代,城鎮裏有許多鐘鼓樓。早上(今天7點)敲鐘報時,所以說白天“幾點”;黃昏(今19時)鼓鳴,故夜亦稱幾鼓日。晚上說時間更有用,因為守夜人壹邊巡邏壹邊敲梆子,通過點數來報時。整個晚上分五班,第三班是午夜,所以也叫“子夜”。

“更”實際上只是壹個在夜晚敲打時間的名字。從酉時(今天晚上七點)開始,守夜人打手持梆子或鼓,叫“打”。七點到九點打,是表;九點到十壹點敲兩下是二更;十壹點罷工到淩晨壹點三十分,就是夜晚;從壹到三打四,就是第四更;3點到5點50分打,是第五更;這時候天快亮了,也不玩了。

此外,在古代軍營中,也有打加時賽的人,但不打木梆子,而是打金,稱為“金梆子(年托)”。

小時以下的計量單位是“小時”,壹個小時分為八個小時,每個小時等於現在的十五分鐘。舊小說裏有壹句話叫“午時三斬”,即在午時三刻(離午時十五分),此時陽氣盛,陰氣瞬間消散。這種十惡不赦的罪行應該“連鬼都不許做”以示嚴懲。

從零點到現在,十五分鐘分為壹個時刻,三十分鐘是兩分鐘,四十五分鐘是三分鐘。上面的“正午三分鐘”指的是在正午之前的那壹刻殺人;六十分鐘是四分鐘,這個時間是中午,以此類推。七分鐘後,沒有第八個時刻,八分鐘是下壹個小時的開始。

中午是指從十壹點到十三點,壹個小時分成八個四分之壹,從十壹點開始算,每十五分鐘壹次,十壹點是中午,十壹點十五分是中午的四分之壹,四十五分是中午的四分之壹,十二點是中午(壹般不稱中午的四分之壹)。

陰陽家說陽是最豐富的,這與現代天文學不同。不是中午最豐富,而是中午三點。在古代,砍頭也是分時段進行的,就是砍頭重要。壹般砍頭就是中午開個手術,讓它有鬼做;重犯或十惡不赦的罪犯,必須選擇正午三刻手術,不要讓它做鬼。皇城午門也是最繁華的,不分時間,所以皇帝下令發動午門的人斬首,沒有鬼做。

下面刻著“子”字。至於“子”,在廣東、廣西等地粵語中仍有使用,如“下午三點十分”,意為“十五點五十分”。據語言學家分析,粵語中保存著大量的“古漢語”。原因是古代中原的漢人居住在嶺南,與中原人長期分離,語言沒有與留在中原的人“與時俱進”。“子”字下面的分部就不知道了。根據隋書定律的記載,秒是古代的時間單位,秒以下是“突然”;如何皈依,書中沒有說清楚,只說:“‘二’薄如芒;“突然”就像最好的蜘蛛絲。"

古代有兩種計時工具,壹種是“日晷”,壹種是“漏”。日晷是根據日影的移動來計時的,與日晷表面的刻度相對應。不用說,妳應該看過故宮的日晷和北京的天文臺。漏水是滴水計時,由四個裝滿水的銅鍋,上下疊放而成。前三個底部都有孔,最下面壹個上面垂直放著壹個箭頭形狀的浮標。水位隨著滴水而上升,壺身有刻度計時。原來的晝夜分為100分鐘,因不能與十二時辰整除,先後改為96,108,120分鐘,清代正式定為96分鐘。這樣,壹個小時等於八個季度。壹瞬間分為三份,壹小時分為二十四份,就像二十四節氣是相反的壹樣。註意,這壹分鐘不是當前的壹分鐘,而是壹個“字”。在兩個瞬間之間,刻著兩個奇怪的符號,所以叫“字”。字的下方,以麥芒般細的線條劃分,稱為“第二”;“二”字由“他”和“少”組成,這裏他指小麥,少指細小的芒。秒以下不能劃,只能說“細如蛛絲”,叫“突然”;比如“突然”這個詞,突然指的是很短的時間,但它指的是變化,是指很短時間內的變化。

《哈默僧侶法》第17卷中有這樣的記載:

“壹瞬間是壹個念頭,二十個念頭是壹個瞬間,二十個瞬間是壹個瞬間,二十個手指是壹個筆畫,二十個筆畫是壹個瞬間,三十個瞬間是壹個日夜。”

編年體時間系統:12段殷無定時間:白天:夙、旦、明(大豐收)、湛、食日(大豐收)、日漢、昝、小吃、小豐收(上半年);

晚上:小采(下半場),開會,(木頭+面包車),晚上。

尹炳信到達時,16段記載了時間:白天:蘇、丹、晁(大才)、食日(大才)、日中、邵、(郭)、點心、孟、、莫。

晚上:開會,昏厥,(木+萬物),傍晚,傍晚。

秦16記載的時間:平旦,日出,食時,莫市,,日中,華西,日晷,食時,鬧市,黃昏,人定,子夜,雞鳴。

秦12段註: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子、醜。

此外,詩歌中常用的漏壺,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將壹晝夜分成100等份,也稱百刻計時制。日日夜夜

比例是40: 60,冬夏相反。

  • 上一篇:關於歷史典故
  • 下一篇:形象記憶和背誦記憶有什麽關系?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