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鳳武大美龍灣村

鳳武大美龍灣村

人類歷史

龍灣村是靠海的漁村,八個村民小組(自然村)之間有交通。常見的閩南話是雷州話(黎話),承認祖先發源於福建莆田。據族譜記載,明清時期多數先民從雷州、濉溪、東島等地遷徙定居,距今已有120 ~ 600年的歷史。有王、陳、李、鄧、彭、申、謝、傅、何等十余個姓氏。其中,人類歷史最悠久的龍社村已經繁衍了26代,山內村24代。古武村只有五代人。龍灣人世世代代在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從事農耕、捕魚、農業種植等生產活動,繁榮了家園。

解放前,農村生活極其艱難。貧窮的農民通常吃地瓜拌稀飯和水,他們吃不飽。我住的是夯土墻的茅草屋,不遮風擋雨。很多人背井離鄉謀生,死在異鄉;有的姑娘賣身當丫鬟,吃了不少苦;有些人還沒成年就在海裏淹死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生活環境面貌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許多農民住上了樓房,開上了汽車,享受了更好的生活。

數百年的繁衍形成了具有濃郁海洋特色的地方文化,代代相傳,從未中斷。

遺跡的廢墟

祭祖祭祖

建祠堂,編家譜。在每壹個村莊建造寺廟來供奉神和祖先。已建成的祭祀建築有祠堂、公祠、白馬寺(朱富、淩鋼、江廟)、土地廟等,還有東島龍泉寺、閩南隆舍勒寺三店、沈工寺、鐘惺寺、神州等30余處祭祀建築。家家戶戶都擺香案祭祖。大型民間節日如春節、清明節、冬季至日等。家庭崇拜,結婚、生子、職業等大事都要拜。農歷正月十七祭祀白馬神;正月十五,祭雷慈三殿;3月22日祭祀媽祖,舉行盛大的“媽祖生日”遊行;農歷正月初壹,農歷十五,或者破土儀式,照例要祭拜土地爺。

山內村陳石祠堂

北苑村傅氏宗祠

龍泉寺

龍舍村雷慈寺

龍店村的淩鋼廟

文教村鐘惺寺

龍舍村土地廟

北峪村京邦寺

促進學習和教學

舊時公地以祠堂為主,租金收入用於管理祠堂和公益,補助學生學習和辦學經費,稱為“蒸地”。如抗戰時期1938冬創辦的“蔡穎學校”,是龍灣地區最早的鄉村學校,其辦學經費來源是“蒸田”。如今的精英學校早已走出狹小的祠堂空間,發展成為占地1公頃的“市級文明學校”。有三所小學,即蔡穎小學、龍光小學和辛鳴小學,有20多名教師和200名學生。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人才輩出。

山內村蔡穎小學

龍社龍村光小學

北峪村銘心小學

革命傳統

龍社、北苑、山內、安樂的房子相鄰。在舊社會,周圍的村民稱之為“四鄰”或“四鄰”。1939年7月,山內村陳光覺、陳遠壽,北苑村傅、傅連光,龍社村等五名農民在小學被王玉燕、謝國美吸收入黨。同時成立四聯村黨小組,同年冬改為黨支部,是早期東海島僅有的三個農村黨組織之壹(其他為西山村和條文村)。革命鬥爭中,四聯村的優秀兒女歷盡艱難困苦,勇往直前,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為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湧現出王、陳光爵、陳遠壽等壹批革命先烈,四聯村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後,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革命老村。

文化活動

村裏都有文化樓(戲臺),每逢春節、媽祖生日等重大節日,都邀請雷劇團進村演出。最近,對於已婚婦女來說,回父母家或與兄弟姐妹團聚是壹種時尚。年輕人自發組織、指導和表演文化節目,活躍農村文化氛圍。

古武鄉村文化大樓竣工儀式文藝演出(2019)

北峪村兄弟姐妹聯歡晚會(2018)

北苑村的年輕人自導自演文藝節目(2018)

民俗年。年會是雷州半島的傳統民俗,每年按照慣例舉行。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文化遊行、祭祀、文藝演出等活動。各村農歷日期為:正月十七為古武村,三月二十二為龍舍村、山內村、土巷村、安樂村、龍店村,十月三日為北峪村、文教村。

山內村媽祖生日遊行(2016)

龍舍村媽祖生日遊行隊伍(2019)

龍社、山內、文教村的婦女自發組織舞蹈隊,堅持排練。龍社村舞蹈隊多次代表龍灣村參加開發區、民安街道的廣場舞表演比賽,並經常受邀到外演出,展現了龍灣婦女的新面貌。

龍社村女子舞蹈隊

還有籃球場、乒乓球臺、健身器材、村民公園、文化長廊等體育文化設施,不斷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

文教村籃球場

生存環境

隨著“新農村建設”、“三清三拆三改”、“廁所革命”等壹系列人居環境改善工程的不斷推進,村道硬化、路燈照明、汙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完成,農村衛生環境得到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遠處是山內村農民公園。

文教村公園

  • 上一篇:以道路為主題的寫作
  • 下一篇:上屆世界杯結束的時候本菲卡賣給了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