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俄羅斯地質調查管理體制的歷史演變和現狀

俄羅斯地質調查管理體制的歷史演變和現狀

早在19世紀,世界上壹些發達國家就出現了地質管理部門(英國1832,澳大利亞1849,瑞士1858,德國1873)。早在1700年,俄羅斯的彼得壹世就頒布了尋找礦產、進行礦冶工作的聖旨,並於1806年在財政部設立了礦業部,從而加強了我國的礦業和地質工作。後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然而,在俄羅斯的歷史上,也有過地質工作的困難時期。20世紀初,國內礦物原料供應形勢不好,引起了很大恐慌。因此,國家開始采取措施加強與采礦有關的地質工作。然而,在當時,外國資本仍然在俄羅斯的采礦和冶金行業占主導地位。

1915俄羅斯科學院成立了自然資源研究委員會,其任務是統計國家所有的自然財富。

學者們認為,俄羅斯的礦物原料部門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以下幾個關鍵的歷史階段:1900 ~ 1914——經濟相對穩定的階段;1914 ~ 1922——壹戰、內戰、外來幹涉;1922 ~ 1927——戰後國民經濟恢復階段;1927 ~ 1941年——工業化階段;1941 ~ 1945——衛國戰爭大舞臺;1945 ~ 1950——恢復被戰爭摧毀的經濟;1950 ~ 1991年——工業生產快速增長階段和衰退後期階段;1991 ~ 2001年——蘇聯解體、重建和國民經濟崩潰階段。

19世紀,俄羅斯在地下資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在烏拉爾,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鑄鐵和鋼都是從當地的鐵礦石和煤中提煉出來的,並且利用頓巴斯的鐵礦石和石煤在南方建立了壹個新的冶金聯合體。當時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巴庫)和鉑金產量(烏拉爾)均居世界第壹。此外,黃金開采量也居首位,建立了龐大的黃金儲備(高達2000噸),為國家起到了保險基金的作用。由於采礦業的巨大成就,到19年底,俄羅斯已經建成了可觀的鐵路網,幾乎所有居民都可以使用煤油燈照明。

但到了19年底,由於外國企業家錯誤的管理模式,只關心眼前的利潤,不關心甚至削弱為礦山服務的地質工作,中國礦業開始走下坡路。地質委員會成立於1882,在20世紀初只有30名合格的地質學家。20世紀初,俄羅斯的礦物原料基礎非常有限。

到1927,國民經濟已經成功恢復到戰前水平,並開始加快國家工業化的步伐。數十至數百個新發現和探明的礦產地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為實現俄羅斯工業化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第壹次,根據地質勘探的結果,以五年計劃的形式頒布了國家發展戰略計劃。與此同時,地質勘探成為人們長期關註的對象。在戰前的五年計劃中,中國的主要註意力放在發展東部地區的工業生產並使之完備。例如,壹個新的冶金中心可以建立在烏拉爾磁性山的鐵礦石和庫茲巴斯的煤的基礎上。同樣,烏拉爾和阿爾泰也建了有色冶金廠,東部地區建了化工企業。

到衛國戰爭開始時,蘇聯實際上已經實現了礦物原料的自給自足(鉆石除外)。在大力發展傳統礦業的同時,建立了壹批新的礦業企業。

取得這壹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建立了地質勘探管理機構:除全蘇地質工作委員會外,每個礦人民委員會都有自己的地質勘探管理辦公室,數以千計的調查勘探隊伍奮戰在野外,12高校為他們培養了幹部(到1933,在地質勘探單位工作的合格專家已達5955人)。科學院成立了十幾個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工委成立了五個大型礦物原料研究所,還有壹批專門從事地質工程新技術和設計的研究所。

從1941到1942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時期,蘇聯西部的工業中心全部淪陷。頓巴斯和莫斯科郊區的大量鐵礦、煤礦、汞礦、鋁礬土礦、鎢礦、鉬礦、鎳礦和高嶺土礦,烏克蘭的水晶礦都落入德寇手中,包括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在內的許多大型冶金和機械制造廠也遭到毀滅性打擊。這裏不得不佩服當時中國礦物原料政策的遠見卓識。即使在這樣困難和關鍵的時候,中國的地質勘探工作和原材料基地的建設也沒有垮掉。我們及時勘探了後烏拉爾地區的數百處礦藏,及時彌補了德寇搶走的西部國土和資源的損失。正是在衛國戰爭期間,我們開始開發第二個巴庫(位於烏拉爾南部)和烏拉爾鋁土礦山,在阿爾泰、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設最大的鉛礦,在吉爾吉斯斯坦建設汞礦,在哈薩克斯坦東部建設鎢礦。烏茲別克斯坦鎢礦於6月1941至6月21開發,三個月後產出第壹批鎢精礦。遠東已經建成了錫的工業基地...沒有必要壹壹列舉。這壹切都歸功於地質學家和礦工的無私工作,以確保軍工廠急需的礦物原料。

二戰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國家的國防實力首先取決於自身的礦物原料潛力。在戰後最高蘇維埃第壹次地方選舉會議上,斯大林指出,要把加強國家礦物原料基礎的再生產作為壹項重要任務,以防止未來可能發生的任何突發事件,並要求在短時間內使工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當時提出了高標準的生產目標:生鐵年產量達到5000萬噸,鋼材6000萬噸,煤炭5億噸,石油6000萬噸。

戰後,全國礦物原料基地的發展呈上升趨勢。為了便於地質勘探的集中管理,成立了蘇聯地質部。地質學家取得了壹批劃時代的發現,包括在西西伯利亞發現石油,在西伯利亞發現天然氣,在諾裏爾斯克發現鎳、銅和銀,在雅庫特發現鉆石(從此蘇聯在各種礦產資源上完全自給自足),在東西伯利亞和烏茲別克斯坦西部發現黃金,在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和貝加爾發現鈾,在白俄羅斯發現鉀鹽,在哈巴羅夫斯克邊境地區和烏拉爾南部發現錫。已發現礦區的勘探工作已迅速完成,必要時可在短時間內投入開采。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的礦業產量達到頂峰。在此期間,我們有強大的儲備基礎,可以滿足擴大開采各種礦物原料的需要。國家地質部門確保礦產儲量的增長領先於運營礦山資源的消耗速度。

在前蘇聯時期,我們可以系統地組織先進的地質調查,並在主要的遠景區組織隊伍,開展與該地區的重要性相稱的地質調查。在十幾年的時間裏,我們建立了全國地下資源研究體系,進行統壹管理,從豐富的資料中篩選出各種前景最好、最需要深入研究驗證的礦產靶區。

權威地質學家普遍認為,蘇聯解體前完整的地質工作管理體系已被嚴重破壞。俄羅斯聯邦已經開始失去壹些稀有礦物原料的來源:分布在烏克蘭、格魯吉亞和哈薩克斯坦的錳礦、哈薩克斯坦的鉻礦、分布在烏克蘭、中亞和哈薩克斯坦的鈾礦、烏克蘭的鈦和高嶺土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克蘭的汞礦。僅僅壹個數字就能讓人警醒:從事地質工作的專業人員減少了90%。目前我國新增儲量跟不上地下資源儲量(采空)的流失,很多礦山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經濟下的競爭,導致采礦總量持續下降。在世界礦業產量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除鈾、鉛、鎢、汞、石棉外,俄羅斯的礦業壹直在走下坡路,壹些重要礦種(如稀有金屬)已經完全停止開采。

蘇聯地質部撤銷後,國家將礦產資源管理權移交給65,438+053個國有大中型企業、科研-生產聯合體和科研機構,其中大型聯合體2個,生產聯合體52個,科研-生產聯合體7個,科研設計單位32個,工廠9個,技工學校8個,其他從事生產和社會保障的企業。

後來很多地勘單位在“改制”的浪潮中被分割成更小的單位,這些地勘隊伍在1991 ~ 1992實行股份制和民營化時移交給了礦山企業。這項工作壹直持續到1994。根據俄羅斯聯邦第942號總統令精神和1994年5月6日國家私有化大綱,384家企業中只有87家企事業單位仍歸國家所有,其主要任務是完成聯邦提出的社會地質調查。

  • 上一篇:浙江是壹個小眾但美麗的夏季旅遊目的地。
  • 下一篇:規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