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靜寧縣有哪些民族小學?我們是想教書的大學生。

靜寧縣有哪些民族小學?我們是想教書的大學生。

從歷代來看,宋明兩朝,靜寧地區有22位進士,也曾有大學士、大學士。《景寧畬族自治縣誌》記載的有52人,其中清朝以前有16人,如北宋的潘特奇,曾擔任尚書右司,縣民曾為潘特拉三世建有名坊。北宋後期,精通經學、史學、天文、地理,著有《九輿賦》、《興言》,其作品被南宋名臣王收藏。明朝時,潘欽典試圖做學問,為官29年。著有《鶴頌》、《竹箋集》、《山居錄》。90歲時,他因其牙齒和美德而受人尊敬。嘉靖年間,縣民為紀念他修建了雅魁廣場、進士廣場、大尊廣場。宋紹興十五年學者唐斯推,在同榜中獲得“博學宏言”第壹名。他被任命為參政員,掌管軍機,官員甚至是仆人。曾霸相,隆興元年(1163),孝宗重用為相,九月,封其為齊桓公。南宋名醫陳艷創立“三難壹極”學說,撰寫《三因壹病證論》(壹為三因壹病源之精),載入《宋史》。解放戰爭時期的葉陽高、梅、閻品端。解放初期,有雷競三、潘鐘君,也有現代的葉童、鄭武。

李瑞陽

李瑞陽(1868—1934),景寧大君鄉大君村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自費留學日本弘文師範學院,受孫中山接見,接受民主革命教育,回到靜寧縣投身教育救國運動。他在擔任第壹任郡學主任時,改革了舊學制,開設了算術、常識歌唱、體育、繪畫等新課程。後擔任靜寧縣教育科長,曾調任青田縣教育科長,代理縣長。浙江巡撫令屈迎光頒發“熱心教育”牌匾。1922,靜寧縣第二屆議會議長選舉產生。參政後,認識到農事之難,哀民生,主張男女平等,恢復女校,增設先進班,改名靜寧縣女子小學。他已立案審查該縣的財政和糧食賬戶,並廢除了虛假稅收和過高的捐款。晚年臥病在家,他仍然致力於人民的利益,籌集巨資修建了壹座美麗的橋梁。調解農村糾紛,公正合理,為大眾服務。浙江省省長張在陽為“熱心公益”授牌。病重時,畬族聞訊,夜深人靜時獵殺野豬,送豬肚入藥;村婦爭搶母乳;死後給墓地安葬。

野洋糕

中國早期武裝起義領袖葉陽高(1880-1911),原名高英,字之風,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他出生在靜寧縣孝順黃寮,與北山張平相鄰。白既年輕又聰明。六歲時,他就能背誦三字經了。11歲時,他隨大哥到青田巴度,進入平川義學,在那裏生活了5年。讀了四書五經,愛讀《左氏春秋》。十六歲喪父,弟改青田北山。葉陽高繼續求學,師從杜。這個時候青田參軍的人很多。葉陽高在這裏選擇了棄文習武之路,招人到軍營。後來,他來到江南武備學堂,報國救國,刻苦學習。

1906年,漂洋過海,就讀於日本憲兵學校,加入光復會和中國同盟會。回國後積極參加國民革命,經常在上海、廣州、黑龍江等地組織革命活動。1911年武昌起義,葉陽高回浙江策動響應;從浙江回來後,他加入了敢死隊。浙江軍政府成立後,歷任司令部執法官、吳尚隊隊長(營長)、浙軍第81標隊長。1911年11月,“江浙滬聯軍”組建,被任命為盟軍司令部參謀。165438+10月28日,在收復南京、攻克天寶城的戰鬥中,葉陽高被任命為敢死隊參謀兼第二支隊隊長。在關鍵戰役中,他不顧生死,壯烈犧牲。他只有32歲。

南京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總統下令在天寶城建立“辛亥革命聯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和“浙江陸軍訓導塔”,葉陽高位列第壹,孫中山曾為其吊唁犧牲。天寶城攻陷後,浙軍統帥朱瑞下令,凡是在浙江陣亡的,壹律運回杭州安葬在西湖南峰,並立碑紀念。紀念碑上第壹個是葉陽高。1981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浙江省人民政府將“南京陣亡將士墓”遷至杭州龍井附近的南天竺,楊葉高英名列墓碑之首。

潘特青

潘特青(生於北宋元豐與元佑之間),本名李婷,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河西村人。做人質是真實而沈重的,是善良的。北宋大觀三年(1109),進士。宣和年間(1119-1125),教郭子學正,自己負責管教,他寫了《畢永福》。同事秦檜把他尊為兄弟。取得居留權後,他成了壹名下屬,並被提拔為大理寺的邵青。他負責審打壹樁違法疑獄大案,賞罰不偏袒私利,懲處得當,赦獄,深得民心。後來,尚書右秘書袁外郎先生命朝廷制草,賜衣三品,稱贊他“照顧言行”。縣民曾為潘特建過三次名作坊。

雷競三

雷敬三(1904—1951)出生於景寧北溪鄉大張坑村。畬族。從小勤耕,深山打獵。1942中* * *清(田)靖(寧)理(水)中心縣委在靜寧縣東坑區開展工作時,加入了中國* * *制片人黨。不久,因為叛徒的背叛,黨組織遭到破壞,她堅持鬥爭,發展了畬鄉的黨組織。1946組織武裝民兵站崗放哨,偵察敵情,破壞電信設施,切斷敵人通訊,配合遊擊隊打擊敵人。1949年3月,配合遊擊隊進攻靜寧、文成兩縣交界處的美奇堡,迫使敵人離開據點。同年5月,率民兵追擊潰敗的國民黨,繳獲壹挺機槍和12步槍。5月12,配合遊擊隊解放靜寧縣城。1950年,帶領村民兵,配合部隊殲滅劉誌昌土匪。麗水軍分區向“模範民兵隊”授予錦旗。解放後,歷任村黨支部書記、鄉總支書記、鄉長,當選為全縣壹、二屆人大常委、副主席。1951 8月份準備參加全國民兵模範代表大會和國慶大典時,因病去世。

劉景源

劉景源(1884-1959),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沙灣村人。清光緒十七年(1901年)考入該校。三十壹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光復會;三十四年,與劉、劉、劉銀鳳* * *創辦沙灣公立二等小學。民國7年(1918)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在省十壹中任教,出任靜寧縣教育局長。22年撰寫《靜寧縣誌續》,復教溫州中學、稷山中學、靜寧簡易師範。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了壹個家庭圖書館來教授古代漢語。抗戰勝利後,受聘於浙江同治博物館館長余少松,在館內駐紮兩年。1947擔任沙灣小學校長兩年。1950受靜寧縣人民政府邀請,出席靜寧縣第壹屆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委。1959享年76歲。

劉斌發

劉斌發(1915-1993)又名品皇。由於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他使用了化名,他是浙江省文成縣夏姬村人。民國二十年(1931),受中國* * *生產黨組織教育,成為培養對象;25年加入中國* * *生產黨組織;28年,他脫離生產,正式入伍當了黨工。以後,有時在小販的掩護下,有時用中草藥行醫,在泰順和靜寧交界的山區秘密開展黨的工作。35年初,任中京* * *清(田)景寧(寧)李(水)縣委靖寧、泰順邊使,工作基地在景寧東坑區,使這裏遭受嚴重破壞的黨組織迅速恢復活動,建立地下交通線,與福建壽寧縣黨組織聯系,與貧困農民特別是畬族人民交朋友,深入山村同吃同住。同時,靈活運用黨的統戰策略,團結了壹大批鄉村教師、知青和地方紳士,壹些鄉鎮長、主管也受到了教育影響,使工作區域得到了鞏固和擴大,黨的朋友不斷增多。同年5438年6月+10月,擔任中東坑區委書記後,在智攻東坑區公所戰鬥中,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收繳民兵的火器,用水地伏擊“反匪”軍,使每戰皆勝。38年元旦,晝夜調動1012民兵,配合浙南遊擊縱隊猛攻靜寧縣城。雖然沒有被攻克,但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震懾了國民黨軍警固守孤城。同年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靜寧縣後,劉斌發立即帶領幹部和民兵進城,宣布靜寧解放。上級組織宣布劉斌發為中景寧縣委書記、縣長後,他帶領農民在建立人民政權的同時迅速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配合軍隊剿滅土匪,開展土地改革和農民互助合作運動,成績卓著,深受景寧人民愛戴。1953年9月因工作調動離開靜寧。雖然退役後病了很久,但他沒有忘記景寧人的情誼。1984年應邀出席景寧畬族自治縣成立慶典。1993三月去世。

  • 上一篇:符號的同義詞是什麽?
  • 下一篇:籃球的起源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