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001至2010,中國發生兩次通貨膨脹及其原因?

2001至2010,中國發生兩次通貨膨脹及其原因?

面對6月份4.4%的CPI數據5438+10月份,面對超過80%的物價漲幅,我們怎麽能坐得住?尤其是經歷過80年代搶購的工薪族,仿佛是仇人壹般,化身“海豚”,再次瘋狂囤積柴米油蛋;而有錢人則蜂擁而至“搶金”,迫使金店壹次次推遲關門,直到拿著金磚回家。但是,我們不希望大家都變得那麽瘋狂。本期《封面文章》告訴大家,守護錢包要理性!

現在大部分家庭恩格爾系數降低,單純依靠囤積來保財效果有限,可以說是壹種消極的應對方式。所以更積極的應對方式是利用資本市場隨通脹而漲的特性,在資金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分享收益。壹般來說,在通脹預期下,商品、黃金、樓市、股市是投資的“四大金剛”。由於目前的樓市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政策調控,我們不妨以抵禦通脹的戰略眼光,轉向提前消費。

擔心通貨膨脹的人,如果不積極理財,財富會不知不覺縮水。所以,來參加10月份119-21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第八屆上海金融博覽會吧!在為期三天的展會中,來自銀行、基金、保險、證券、外匯、收藏等行業的百余家參展商將齊聚壹堂,為您出謀劃策,助您捍衛錢包,做壹個成功的通脹贏家。

通貨膨脹來了。

摘要:和上世紀80年代末壹樣,物價上漲不再局限於綠豆、大蒜等個別農產品,而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毫無疑問,通貨膨脹已經來到我們面前;通脹很有可能會持續,甚至在明年見頂。

雞蛋漲價了!蔬菜價格在上漲!蘋果漲價了!服裝價格在上漲!……

《妳玩豆子》、《江妳軍》、《妳狠心跟蒜》成了常態,《唐高宗》、《棉花裏的針》緊隨其後。大家都在抱怨“平什麽”的價格沒完沒了?

物價上漲,就像上世紀80年代末壹樣,不再局限於綠豆、大蒜等個別農產品,而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不是通貨膨脹。這是什麽?這就是通貨膨脹!

這壹次,通脹是第三次“狼來了”,真的來了!

到處都在漲價。

6月165438+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6月65438+10月的CPI數據,4.4%這個數字既讓人吃驚,也讓人意外。令人驚訝的是,今年前9個月,CPI數字還是3%,現在已經越過了4%的線,而且似乎還在向5%的警戒線挺進。不出所料,大家都覺得到處漲價。CPI怎麽漲不上去?

6月5438+10月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顯示,全國36個大中城市31監測商品中,近八成價格上漲。監測食品包括蔬菜、糧油、鮮肉、水果***31產品。統計顯示,與9月份相比,有***24種產品價格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計品種總數的80%。6月5438+10月,大中城市15主要品種蔬菜平均零售價格為每500g 2.41元,比9月上漲10.1%。

在棉價暴漲的帶動下,下遊產品的“服裝”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兩個半月時間,國內標準棉現貨價格從18000元/噸上漲至28000元/噸,創11年以來新高。作為終端產品,棉織品和服裝價格上漲10% ~ 30%,其中羽絨服價格漲幅最為顯著。與去年相比,市場平均價格上漲了20%至30%。

5438+10月,國家發改委(NDRC)上調成品油價格,部分城市再次出現柴油荒。成品油價格上漲,不僅增加了人們的出行成本:加油更貴了,燃油附加費提高了。更重要的是,還會繼續傳導到工業、旅遊等行業,引起工業品、農產品、服務產品的又壹輪漲價。

漲價正成為最近生活中最常見的關鍵詞;漲價讓我們錢袋子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物價上漲讓我們越來越感受到通貨膨脹的力量和壓力。

為什麽CPI還是暖的?

壹直以來,人們都把CPI指數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指標,但是關於CPI的批評聲卻是不絕於耳。這邊,漲價已經勢不可擋;另壹邊,CPI數字往往還是溫吞水,慢慢漲?CPI的漲幅和人們切身感受到的物價漲幅往往差距很大。

我們來看看CPI數據的來源和構成。目前我國CPI統計主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娛樂教育、居住等八大類商品。對於八大類商品,采用不同的權重,如最高權重為食品,權重為34%;權重最低的是家庭設備及服務,權重為6%(統計局每年會根據居民的消費支出對權重進行小幅調整)。在此基礎上,統計部門通過抽樣選取了近654.38+0.3萬戶城鄉居民的消費習慣,確定了8大類262個基本類別,選取了約600個具體商品和服務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調查。

所以實際感受和CPI有差距的第壹個原因是房價不屬於CPI的計算範圍。在編制CPI的過程中,生活費用是指租房的實際租金、自有住房的房屋貸款利率、物業費、建築裝修材料、水電氣燃料等。房價被視為投資,不納入CPI的統計。所以,首先,CPI統計中包含的是房租,而不是房價,其次,居住在CPI統計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大概是13%。因此,房價的快速上漲並沒有反映在CPI數據中。

第二個原因是CPI指數沒有有效區分不同收入的居民。我國采用總體CPI、城市CPI和農村CPI三個指標,無法反映不同收入的居民消費習慣和權重的差異。在其他國家和經濟體,經常向不同的目標群體報告各種形式的消費價格指數。例如,在香港特區,按照低、中、高收入分別報告甲類、乙類和丙類消費物價指數。相對而言,基於目標人群和消費習慣的價格指數會更符合人們的實際感受。

近日,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區研究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在財新專家圓桌——“通脹離我們有多遠”上表示,由於統計方法帶來的誤差,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被低估了2個百分點。考慮到真實的CPI,沈認為,中國的通脹容忍度是4%~6%,超過6%就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如果統計局的數字CPI達到4%,就已經很高了。”沈對說道。

誰帶來了通貨膨脹?

大量的貨幣供應,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魯正偉給出了通貨膨脹最基本的原因。“簡而言之,貨幣的大量發行是通脹的必要條件,而新興經濟體的復蘇帶來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由於新興經濟體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者,已經形成了通脹的充分條件。兩者結合最終導致了這壹輪通貨膨脹。”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主要央行紛紛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復蘇。據美國銀行-美林估計,在第壹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中,包括原油、銅和貴金屬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約15%。165438+10月,美國再次推出6000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計劃。由於美元供給的大幅增加,會導致美元貶值。隨著商品價格的傳導,通貨膨脹已經蔓延到生活的許多層面。

另壹方面,由於貨幣泛濫,全球投機資本大規模流動,不斷輸入新興經濟體,導致全球資產價格上漲和資產泡沫。

在中國這個獨立的經濟體中,除了通貨膨脹的輸入和全球資本的流入,M2,其快速增長的廣義貨幣,也促進了通貨膨脹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自2002年以來,中國廣義貨幣M2的年均增長率壹直保持在23%。截至今年9月底,M2總供給已達69.64萬億元。在經濟學領域,壹般用貨幣供應量與GDP之比來衡量貨幣是否超發。目前西方發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與GDP之比在1以下,而新興市場國家相對較高。貨幣供應量壹般是GDP的1~1.5倍,很少超過2倍。但到2010年9月底,中國GDP總量為26.866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GDP的2.6倍。如果以這個指標來衡量,中國的貨幣已經絕對超賣。

郭進證券首席分析師金巖石有壹個生動的比喻:“我們身邊所有的消費品和投資品都可以裝在壹個木桶和池子裏。”木桶裏裝的是衣食住行。其實這是CPI數據覆蓋的主要對象,而池子裏裝的是股市、樓市、政府投資、奢侈品等。我們可以將資金池理解為壹個資產市場。“央行增加流動性只有兩個選擇,就是放錢,木桶或者池子。”如果流入“木桶”,必然導致衣食住行等物價上漲;如果註入“池子”,會使股價、樓價上漲,形成泡沫。事實上,今年以來,由於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湧入樓市的資金被擠出,股市等資本市場並沒有大規模上漲。因此大量資金流入“木桶”,如今年以來出現的“豆妳玩”“蒜妳狠”等現象,並通過價格傳導機制推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帶來物價上漲,推高通脹壓力。

另壹方面,壹些經濟學家也認為,結構調整本身會導致通貨膨脹。沈指出,比如在十二五規劃中,未來居民收入的增速將至少超過不低於名義GDP,這意味著消費需求的增加將帶來通脹壓力。

因此,我們身邊的通貨膨脹不僅僅是壹個全球性的因素,還與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經濟發展模式、宏觀調控密切相關。毫無疑問,通貨膨脹已經來到我們面前;通脹很有可能會持續,甚至在明年見頂。

積極應對通貨膨脹

擺在我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在通貨膨脹的背景下,如何展開壹場成功的財富保衛戰。通貨膨脹從來都是財富的最大敵人,原因很簡單,通貨膨脹讓我們手裏的錢購買力下降,我們的錢越來越不值錢。當通貨膨脹加劇時,這種影響更加明顯。比如最近的物價上漲像連續劇壹樣上演,不僅對低收入居民有影響,中等收入家庭也感到壓力很大。

傳統上,最簡單的方法是“囤積”和“儲蓄”。“海豚(囤)族”是最近比較流行的壹個詞。去超市搶購保存已久的食用油、大米、面粉、衛生紙,囤積起來,規避漲價風險。購買不能保存的產品,如蔬菜、餐館等。,通過團購的方式,尋找低價,從而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

“海豚”“省長”沒有錯,但是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品在總支出中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這些方法雖然有在通脹背景下捍衛財富的目的,但效果有限,可以說是壹種消極的應對方式。

更積極的應對方式是,利用資本市場隨通貨膨脹而上漲的屬性,盡可能將現金轉化為實物資產,在資本價格上漲的過程中分享收益,這樣我們的財富不但不會縮水,還可能克服通貨膨脹的步伐,成功成為通貨膨脹的贏家。

壹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讓我們的餐桌越來越貴。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得不承擔食用油、糖、蔬菜和肉類價格上漲帶來的增加的支出。但作為投資者,我們可以從大豆、糖和玉米等大宗商品市場獲得高得多的回報。可喜的是,隨著投資渠道的完善,普通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QDII和商品指數基金參與商品市場,而不必“囤積”成噸的商品。壹進壹出哪個好處更大?

黃金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這壹輪通貨膨脹是貨幣發行過多造成的。來自世界黃金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黃金價格與貨幣發行變化之間存在壹定的相關性。當美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1%時,金價將上漲0.9%。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推出時,國際金價觸及1400美元/盎司整數關口。當然,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很多,但黃金作為壹種特殊的商品,其應對通脹的功能值得投資者關註。

從股市的表現來看,圍繞通脹這條主線,也有很多投資機會。壹方面,在資金推動型通脹中,資本市場預期改善,溫和的通脹水平有助於股市保持穩步上行的態勢;另壹方面,壹些受益於股市通脹的上市公司有望取得不錯的業績,比如“煤炭跳舞”,近期走強的農業、醫藥板塊就是典型的例子。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房地產市場屬於通脹的受益板塊,但是投資房地產可以起到抗通脹的作用。但從目前的宏觀政策環境來看,投資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今年以來,嚴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接踵而至,包括限購令,更高的貸款利率成本甚至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投資者不得不面臨更高的稅收成本。因此,短期內,房地產投資難以抵禦通脹。

經濟專家如何看待通貨膨脹?

摘要:當前的通貨膨脹是如何形成的?未來通貨膨脹會如何發展?這是每個對通貨膨脹深感憂慮的人都關心的問題。對此,經濟學方面的專家從自己的角度進行了精辟的分析。

經濟復蘇,貨幣超發之後,引發了通貨膨脹。

魯正偉(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說到通貨膨脹的原因,國際和國內的原因基本壹致,都是因為貨幣供應量大。國際上,西方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日本,仍在“量化寬松”的道路上前行,這直接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提供了條件。中國也是如此。據統計,2009年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9.59萬億元,同比多增4.69萬億元,約為2008年的兩倍,信貸規模空前。

在這樣的全球經濟刺激背景下,壹些沒有受到金融危機正面沖擊的國家,主要是新興經濟體,實現了率先復蘇,這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所以簡單來說,貨幣的大量發行是通脹的必要條件,新興經濟體的復蘇帶來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由於新興經濟體是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者,已經形成了通脹的充分條件。兩者結合最終導致了這壹輪通貨膨脹。

對於未來通脹的預期,新興經濟體率先復蘇,隨後進入政策收緊期。但是,挑戰在於,以美國為首的各國貨幣政策仍然相當寬松。因此,即使未來政策收緊,國內資產泡沫和國際輸入性通脹的壓力依然存在,通脹不可能快速減弱。

事實上,目前的通貨膨脹在我們的預期之中。2010年通脹水平總體溫和,3%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真正的挑戰是,2011,通脹仍有上升趨勢。這輪通脹可能會持續到2012上半年。

對於目前的國際通脹環境,從靜態來看,新興經濟體面臨通脹壓力,發達經濟體面臨通縮壓力,但展望未來,全球都面臨通脹壓力。美國最近發行的通脹保值債券(利息支付水平根據上壹年的CPI進行調整,具有抗通脹能力)利率為負,意味著這種債券已經在市場上被搶購壹空,這意味著市場未來的通脹預期非常強烈。不難看出,即使是像美國這樣仍然存在通縮風險的國家,也有如此高的通脹預期,未來全球通脹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在美國這樣的全球貨幣大國大規模量化寬松、美元貶值的情況下,未來新興經濟體最大的風險就是資產泡沫的風險。而資產泡沫的程度往往無法確認,政策也無法采取前瞻性的行動,甚至可能出現失誤。好在現在有通脹,馬上出臺加息政策,降低了未來貨幣政策失誤的可能性。

三大貨幣的“註水”,讓貨幣壹文不值。

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看待這壹輪通脹,首先要回顧壹下美國在金融危機前所做的金融創新。當時美國的金融創新幫助吹大了資產泡沫,人們手裏的錢增長很快,甚至超過了他們的財富。當危機突然來臨,原本購買力可觀的門票變成了不良資產。

這次金融危機其實可以解決貨幣泛濫的問題,只是各國都沒有采取“硬著陸”的方式應對危機,而是采取了註資的方式來防止金融機構和大企業倒閉。金融危機本來可以把無關痛癢創造出來的貨幣拿回來,但事實復活了本該失去的債務關系,2008年之前創造的大量貨幣還沒有減少和消化。

這壹輪通脹的導火索是美國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讓人們不再信任鈔票。他說,在以前的金本位制中,紙幣的價值由黃金決定。現在,全球貨幣的價值由三種主要貨幣決定,即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貨幣的註水,讓貨幣壹文不值。

當人們覺得金融資產已經泛濫,不可靠的時候,就會把原來對金融資產的投資轉向農產品、鐵礦石、大宗商品等。比如大家熟知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巴菲特都開始投資硬財富謀取利益,導致上遊資源價格上漲,進而導致下遊投資環境、消費環境價格上漲。其中,投資環境價格上漲是指企業成本增加,使其不得不將成本轉嫁到生產的最終產品上,形成成本推動型價格上漲。普通人會因為農產品漲價而直觀感受到價格上漲,而這些普通人有壹部分是有成本轉移能力的。比如他是商家的經營者,所以他發現生活費用增加後,即使他自己不是生產者,也會提高所售商品的價格,以對沖漲價帶來的沖擊。這樣就形成了全面漲價。

但是,在貨幣泛濫的歐美國家,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相反,大宗商品所在的國家不得不提前加息。由於資本回流增加,鐵礦石出口國澳大利亞不得不加息,而制造業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在升值。海外資金的湧入會造成資產泡沫,所以這些國家也不得不率先加息,這將給世界經濟未來的復蘇帶來不透明性。不僅僅是歐美的金融危機來了,現在所有在之前的危機中沒有受害的國家都卷了進來。

只要美國不放棄寬松量化的貨幣政策,全球通脹就沒有和平的可能,未來通脹只會越來越嚴重。只有歐美日放棄低利率政策,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趨勢才會減緩,世界經濟才會復蘇。當生產成本穩定後,企業利潤可能會上升,就業形勢也會好轉,人民生活會變得更好。

明年通脹壓力可能更大。

李偉(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

從數據上看,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主要因素,而且這種上漲沒有減緩的跡象,明年通脹壓力可能更大。

即使今年年底通脹放緩,也只是短暫的,2011國內通脹形勢將進壹步加劇。可以說只是處於通貨膨脹的初級階段,所以需要調整利率。國內通脹的出現不能完全歸咎於歐美國家的貨幣寬松政策。食品價格上漲雖然有壹些投機因素,但總體上受國內經濟復蘇、需求上升和流動性充裕的影響。

各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是相互影響的。以房價上漲為例,人們會覺得自己的收入在相對貶值。農民為了增加收入,可能要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商家就會提高商品的售價,這就立刻導致相互漲價。抑制通貨膨脹需要綜合的管理手段,不能寄希望於只控制單壹商品的價格。

因為資產價格泡沫會產生穿透效應,所以必須采取積極措施抑制泡沫。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離不開各種商品價格的穩定。目前政府加息的手段可以起到壹定的抑制資產泡沫的作用,長期來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由記者根據專家意見整理而成。)

對抗通脹的武器:四種武器。

摘要:壹般來說,在通脹預期下,商品、黃金、樓市、股市是投資的“四大金剛”。由於房地產市場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政策調控,我們也建議用戰略消費來戰勝通脹。

1.股市——溫和通脹帶來投資機會。

“錢放出來了,就算不是水,也是油。最後,它必須在某個地方凸起。如果投資不能跑贏CPI,說明購買力下降了,所以我們需要投資。”北京大學的壹位教授這樣說。

貨幣泛濫的最終結果是明顯的通貨膨脹,從“蒜很殘忍”、“豆很好玩”、“糖很高尚”到“壹無所有”...如今,物價上漲已經成為不爭的現實。隨著各種商品的漲價,人們的通脹焦慮越來越嚴重:錢越多越不值錢。我們做什麽呢我可以投資什麽來對抗通脹?

股票市場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利器。

壹般來說,在通脹預期下,商品、黃金、樓市、股市是投資的“四大金剛”。但是,作為標的的商品和期貨市場都不是普通人踏足的地方;黃金創歷史新高,達到1.420多美元,頗有“高得不能再冷”的意思;樓市正在經歷史上最嚴厲的政策調控,這個時候買顯然不是時候。所以,相比較而言,股市是抵禦通脹最受歡迎、最便捷的投資武器。

事實上,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日本,股票都是最抗通脹的工具。雖然西方發達市場股票實際收益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存在差異,但大多數股票市場都有類似的經歷:當通貨膨脹水平較高時,股票實際收益與通貨膨脹水平負相關;當通貨膨脹水平適中時,股票市場的實際收益率與通貨膨脹水平正相關。在不同的通脹階段,股市的表現不同,相關板塊的表現也不同。在經濟剛剛開始復蘇,通脹預期上升的時候,有色、煤炭等資源股值得關註。而在經濟逐漸繁榮的時候,通脹處於溫和期,各行業都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是金融和房地產。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投資機會會減少。這時候就要選擇壹些和CPI關系不大的行業,比如科技創新、醫藥行業。

因為中國股市的歷史還短,沒有太多規律可以總結。但從近期的通脹和股市來看,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CPI顯著上漲期間,上證綜指表現不錯,股指從不足2000點攀升至6000點。然後,全球遭遇金融風暴,通脹轉為通縮。政府推出4萬億刺激政策後,危機很快過去了。2009年初,通脹又開始擡頭,股市出現了壹波像樣的牛市。

因此,投資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機會,規避通貨膨脹的壓力,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

誰最抗通脹?

抗通脹將是第四季度,也將是未來很長壹段時間股市投資的主基調。按照常理,在通貨膨脹的早中期,股市會出現趨勢性上漲。不過,投資者需要警惕的是,“股票是最好的抗通脹品種”並不意味著所有股票都可以抗通脹,只有少數股票可以抗通脹,而夾在中間資本支出巨大的制造業股票大多不能抗通脹,反而會受到通脹的嚴重傷害。那麽,哪些行業和板塊屬於這個“小眾”呢?

首先是與商品相關聯的資源板塊和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板塊。最近由於通貨膨脹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農產品最近也接過了漲價的大旗,所以農產品相關的股票也相應上漲。不過,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由於前期有色金屬、煤炭等資源股漲幅過大,雖然中期看好,但短期可能繼續調整。投資者要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介入,根據央行和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避免損失。

其次是大消費板塊。大消費概念板塊包括汽車、家電、醫藥、零售百貨、服裝、食品飲料等。從“十二五”規劃來看,大消費板塊將成為“長期重點”。其中,醫藥行業應該是最值得關註的。由於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老齡化加速、人均壽命提高,醫藥行業進入“大躍進”時代。今年6-8月,醫藥行業實現收入6976億元,利潤總額7654.38+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25438+0%和35.58%。盈利能力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關註醫藥板塊有產品特色的公司。可以說,特色就是差異化,差異化就是稀缺性,稀缺性就是壟斷性,有特色的產品才有獨特的競爭力。雲南白藥、片仔癀、獨壹味、東阿阿膠、鄭起藏藥等傳統民族產品;婦科千金片(千金藥業)、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速效救心丸(中新藥業)等強勢專科;自主研發或獨家、首創、突破性的專用化學和生物制劑(如恒瑞制藥的瑞格列汀和三家公司正在研發的治療性乙肝疫苗);如獨家生產、品牌優勢明顯的非處方藥(如三九醫藥的三九胃泰顆粒)。

其次是公用事業部門。公眾上市公司處於自然壟斷狀態,業績可以保持相對穩定。壹般來說,公用事業部門包括電力、交通設施、供水和供氣行業等。2010經濟增長期間,這些行業業績收入穩步增長,未來增長良好。此外,在通貨膨脹中,來自上遊的漲價浪潮也影響到公用事業行業,比如用電實行梯度收費,價格調整將保證這個行業的利潤不會受到原材料上漲的擠壓。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合適的股票在合適的價格下可以抗通脹”,而不是“所有股票無論價格如何都可以抗通脹”。通脹預期不是倉促決策的理由。最重要的是考慮股票的質地和介入價格。經過4個多月的上漲,許多股票已經很貴了。而且在沒有價格合適、安全邊際充足的可交易證券之前,壹定要捂緊錢包。

2.商品——以各種方式參與商品基金。

除了股票,大宗商品是對抗通脹的另壹個主要投資工具。

2010三季度以來,隨著全球通脹預期的上升,國際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統計顯示,代表大宗商品走勢的CRB指數6月上漲4.81%,45438+0%,大宗商品迎來普漲,其中棉花、糖、橡膠等軟商品漲幅居前,紐約棉花、原糖期貨等上漲22.92%。其次是農產品,芝加哥玉米、大豆、小麥分別上漲17.67%、10.91%、6.41%,豆油期貨上漲9.34%。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與通脹相關的資產價格在上漲。

  • 上一篇:溫度計的歷史
  • 下一篇:給我十個有趣的填字遊戲,兩首用諧音漢字的古詩,和漢字歷史相關的資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