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武功縣的歷史沿革

武功縣的歷史沿革

郡縣是炎帝後裔姜的封地,稱為邰國。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武都全境、扶風中南部、延縣全境、岐山以南。

商朝後期,古齊桓公的父親從南方遷到“岐山之陽”(今岐山、扶風),太成為周人的活動區。滅商,建都高(今市蓮湖區),臺區為本土。公元前770年,周平和王棟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後,邰被秦國占領。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建縣,泰分為武功(今眉縣及岐山南部,太白、周至東部)、泰(今扶風、武功南部)、(今扶風北部)三郡,屬內史。武功縣位於渭河以南的周至和眉縣之間。

秦末項羽入關,分雍、翟、賽三國。武功、泰、都屬於雍州。

西漢初年,武、泰、尚屬內史。建元六年(前135)改右土木史,太初元年(前104)屬右扶風。元五年(5),以武功為公之封地;它叫韓光義。新朝天豐二年(15),王莽改名廣信郡,隸屬廣衛郡。

東漢永平八年(65),恢復武舊名,廢太縣、周至。改地方為武都,縣城由渭河移至邰城(今楊陵西南),仍屬有夫峰。

曹魏時(220 ~ 255)屬扶風郡。

西晉太史三年(267年),設石屏縣(今興平東南),統領武功等四郡。

東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大夏,武功和楊梅同屬夏北的周琴。

北魏太和十壹年(487),撤銷武功縣,建立武功縣,統領楊梅、磨溪兩縣,隸屬周琦。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廢武功郡,復置,屬扶風郡。治所由臺城遷至中亭川(今武功鎮)。

隋大業三年(607),改為京兆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建立冀州,隸武功等五郡。扶風縣設在武功縣東部(今武功縣長寧鄉)。貞觀元年(627年)廢冀州,武隸永州。從扶風縣,地並入武。自然授第二年(691),恢復冀州,武等五郡歸京兆府。大足元年(701),棄冀州,歸永州。甘寧二年(895),奉天設甘州,領武都等四郡,隸屬京兆府。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隸鳳翔府。長興元年(930),歸京兆府。

晉朝後,武功縣劃歸金昌軍路。後周改郡縣,轉永興軍路。

宋初屬京兆府,仍劃歸永興軍路。政和八年(1118),屬艾州,劃歸峻青道。

金天德三年(1151)屬贛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名武亭,仍屬贛州。

傅園武功縣,原名李官洲,屬逢源路。

明清沿襲舊制,隸屬Xi安州。

民國二年(1913),廢府修了壹條路,屬於關中路。17 (1928)廢棄公路省直管。民國27年(1938)10年,設立陜西省第九行政監察區,轄武術。

1949年5月19武功縣解放,轉入陜甘寧邊區鹹陽區。九月,武功縣渭河第三廠,置“魏”銜。1950年5月改為寶雞專員公署。1956年6月,專署撤銷,回到直轄省。1958 12、武功、扶風、興平三縣合並為興平縣,省直管。1961年9月,恢復武功縣建制,行署由武功鎮遷至普集鎮,隸屬寶雞地區。1971年屬於寶雞市,1979年3月屬於寶雞地區,1980年6月屬於寶雞市。1983 65438+10月,楊淩公社、楊淩鎮成立為楊淩區。1983 10,武功縣改為鹹陽市。

  • 上一篇:中國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變法)
  • 下一篇:“碳納米管是什麽?”真正的曹真在歷史上兩次擊敗諸葛亮名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