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服裝是什麽樣子的?

中國古代服裝是什麽樣子的?

歷史演變

在華美的《服裝與中國文化》壹書中有壹句話:“沒有衣服的人沒有文化,中國人不做衣服就沒有中國文化。”誠然,當人類還處於原始時代的時候,出於最原始的本能和需求,他們會剝下動物的皮毛,剝下樹皮,編織草葉作為保暖的東西穿上。此時的“服飾”不分民族,也沒有“圖騰”、“花紋”、“顏色”的區別,只有熱區和寒區的材質區別。

當紡車出現在陜西半坡,浙江河姆渡,格布出現在江蘇草鞋山,絲紡織品出現在浙江千山洋,而這些古老的織物在花紋和染色上表現出差異,表現出相同的技藝(代代相傳)和不同的裝飾喜好。獸皮、草葉等原始“禦寒服”被華夏先民拋棄,華夏原始物質文化開始萌芽。

商周時期

到了商代,冠、帽、樣式、顏色、紋飾都有了等級差別,“衣服如此貴賤”、“施印是為明朝上下服務”的觀念已經形成。但由於資料不全,只知道商朝還是白色的,有很多外套和褲子,貴族也有長袍,其他服裝檔次的細節就不知道了。但出土的商代織物中,有黑、紅、白、黃四種顏色,其中以紅、黑居多。

有領、翻領、圓領的衣服早在商代就出現了。圓領不同於後世的圓領袍,可以理解為透頭衫。在布上剪壹個圓孔並不是唯壹的。拿壹塊布,兩面相交在胸前,這也是古代最簡單的穿法。但用裁剪做領、偏、重視右撇子(所有出土的都是右撇子,甲骨文的“衣”字是左或右)說明中國在服飾文化中產生了獨特的審美和思想。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壹六國,“收六國之旗,以服王室”,整頓戰國以來混亂的服飾制度。但秦朝短暫的壹生,讓我們只能從兵馬俑上窺見當時士兵和武官的衣著。秦冰穿著短直長袍,搭配長褲、方頭鞋、頭巾或帶兜帽的小皇冠。官職上,長袍略長。

但在漢代,秦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漢初年的制度。另壹方面,“李周”的發現和《禮記》的編纂,使漢代的禮儀制度比戰國、秦代更加完善。中國的服飾制度可以說是從黃帝開始,奠定於商周,發展於戰國,成就於漢代。漢族的名稱也始於漢代。

《禮記》和漢代《禮記》的再現,雖然在其後幾千年的各朝代、各代的《玉符誌》中有所記載,有所變化,但大體上仍在漢代所定的範圍之內。經過幾千年的自然演變,漢族的服飾明顯不同於漢朝。而《禮記》《周禮》和另壹部儒家經典《儀禮》所規定的正裝制度,如喪服、深服、玄服、冠服、絲服等。,仍是壹脈相承。所以歷代漢(漢化)皇帝的加冕服都是壹個樣式,只有顏色和紋章運用上的細微差別。

隋唐時期

隋朝統壹,到了唐朝,漢服服飾制度終於回歸“漢制”。但由於長期以來的混亂,除了加冕等重大禮服外,其余的平民制服和當代服飾都與漢代相差甚遠。頭飾上有鋤頭,最初只是軟布頭,逐漸發展為帽型,後世俗稱黑帽,有軟腳、散腳等多種樣式。

窗簾和帽子,最初在西方是用來遮擋風沙的,唐代婦女也廣泛使用,作為旅行時遮擋路人視線的道具,宋代仍在使用。據記載,在明代的壹些地方,女性出行時仍有戴面紗的習慣。

這時,圓領袍從西域逐漸轉化為漢服中的壹大服飾。t恤不是自上而下的襯衫,而是右手襯衫,而且只是t恤。

為了遵守古代的深衣制度,服裝的下擺只到膝蓋,然後將布料連接到腳背,加上服裝的下擺,象征上衣和下衣縫合在壹起的深衣。宋朝和明朝的學生仍然經常穿襯衫。

宋元時期

隨著宋代商業的迅速發展和市場文化的繁榮,市民反過來又可以影響貴族化趨勢。到了宋代,大禮服不變,後妃們的衣服和帽徽也很發達。五代十國以後,宋代官服確定為鋤頭、圓領袍,影響到明朝。但是,和唐朝相比,平民服飾就不壹樣了。

宋代女性,從普通百姓到貴族家庭,都喜歡穿抹胸、裹腹、外有褲的褲子(裏面有好幾層褲),或者短裙、束腰裙,偶爾也穿長裙。管頂沒有外套,只有扣子,沒有結。可以說是最早的內衣穿在外面的模型,以至於幾個女宋墓的項鏈都沒有出土,都是翻領、抹胸、褲裝(裙)。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之後,第壹件事就是禁止遼元遺留下來的胡語、胡姓、胡夫,主張恢復漢族的服飾制度。但由於資料的缺乏和考證的局限,詔書只是回到了宋制,自己發展起來。

禮服、官服等。都還是和歷代壹樣,但不是官服,有補藥制度。後期皇帝的冠服創新了圓領袍式服裝。

男裝還是傳統風格,圓領袍、直下擺、道袍、深襖、大褂、褐襖等。,而且新式的冠巾增加了,還有元代傳下來的曳袍。

到了明代,出現了壹種與眾不同的領,即在衣服的領子上鑲嵌壹種不同顏色的領子,壹般為白色,方便拆裝和洗滌。

清朝和中華民國

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強迫漢人剃發易服,敗壞了漢服。從黃帝開始,傳承了幾千年,從皇帝到官員,就連痛恨“左撇子”的孔子後代也沒有逃脫。新石器時代就開始打磨使用的發夾已經沒有了。橫領右撇子貓頭鷹的主要特征都沒了。延續了幾千年的禮服和皇冠都沒了。在過去的200年裏,漢族的服飾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有些被保留了下來,但也只是風中的蠟燭。隨著清末民國盲目西化,所剩無幾。

在清朝,婦女、兒童、女演員、僧侶和死者也可以穿漢服。現在,從清朝傳下來的中國服飾,以戲服、童裝、道袍居多。女裝雖有所保留,但大多隨著男裝的異化,成為滿漢結合的產物,如廠領、扣。漢服童裝,壹直作為“和尚服”、“毛衣”、“土棉襖”、“嬰兒服”保存下來,壹直存在,卻很少有人關註。

清末民初,漢族民族情緒高漲,很多留日留學生對和服壹見鐘情。光復後的中國每個城市,人們都穿著“戲服”和“古裝”歡迎士兵。很多知識分子提出了恢復漢服的計劃,但當時孫中山力推西化,並沒有接受這個想法。此後,戰爭壹次又壹次地爆發。雖然也偶有與漢服有關的事件,如復辟帝制、漢服華服的鬧劇,但在經歷了內戰、* *和文革等壹系列動蕩和混亂之後,晚清留下的最後壹點漢服記憶幾乎從漢人的腦海中消失了。新中國成立後,每當各民族聚會時,漢族人要麽穿壹件中西合璧的旗袍,要麽穿西裝。

現代未來

"漢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麽?"

本世紀初,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中國越來越多的網民習慣於在網絡社區討論各種問題。終於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或許是壹石激起千層浪,又或許是壹個能打開被誤解被忽視的中華文化百寶箱的密碼。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個問題中來。在網絡上經過壹段時間的討論和辯論後,2003年,壹名普通工人王樂天穿著漢服走上街頭,向媒體和全世界宣布漢服回歸了。

漢服回歸已經七年了,或者說近十年了,快壹輪了。從壹個人,到漢王、天漢、百度漢服吧、各地漢服網站,漢服組織如雨後春筍,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漢服樣式被考證和復原,也有不同於以往的樣式創新。比如在成都、上海、廣州等壹些大城市,路人對穿漢服逛街的人不再采取陌生的態度,而是理解和鼓勵。

  • 上一篇:孫悟空中的十大事件有哪些?
  • 下一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8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