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誰能給我講講網絡病毒的歷史?

誰能給我講講網絡病毒的歷史?

跟蹤網絡病毒的汙點和斑點

作為新世紀的第壹年,2001註定是不平凡的壹年——在個人電腦迎來20歲生日之際,惡毒的“凸輪先生”病毒和“紅隊”病毒通過網絡攻擊全球電腦系統,給人類帶來巨大損失。

電腦病毒的存在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早在個人電腦誕生之初,電腦病毒就壹直與它們密不可分。他們破壞計算機系統,破壞數據,幹擾計算機的運行,使計算機用戶終日惶恐不安。

對人類來說最不幸的是,計算機病毒實際上起源於壹個遊戲...

病毒:來自遊戲

早在第壹臺商用計算機出現之前,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就在他的論文《復雜自動機的理論與組織》中勾勒出了病毒程序的藍圖。

1977年夏天,托馬斯·j·瑞安(Thomas J. Ryan)在他的科幻小說《P-1的春天》(Spring of P-1)中更形象地描述了壹種可以在電腦中相互傳染的病毒。最後,病毒控制了7000臺電腦,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這部小說迅速成為美國的暢銷書,但誰也沒想到,科幻世界裏的病毒會在幾年後成為電腦用戶的噩夢。

當時,三家著名的at & amp;在T貝爾實驗室工作的年輕人下班後玩壹個叫“核心戰爭”的遊戲:他們編寫程序,可以吃掉對方的程序,互相攻擊。

這個無聊的遊戲進壹步體現了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性”概念。

1983 165438+10月3日,美國南加州大學學生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編寫了壹個在UNIX系統下會導致系統崩潰的程序,並成功測試。

1984年9月,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在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計算機安全技術委員會首次發表論文《計算機病毒:原理與實驗》,提出了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是壹種程序,它可以通過修改其他程序並嵌入自己的副本來感染其他程序。

從那以後,又出現了壹個有名字的惡魔。

1987年,第壹個計算機病毒C腦誕生了。被業界公認為特征齊全的計算機病毒始祖。

這個病毒程序是由巴基斯坦的Baxter和Amjet兄弟編寫的。他們在當地經營壹家銷售個人電腦的商店。因為當地軟件盜版盛行,所以他們編寫了這個病毒程序,防止軟件被隨意復制。

只要有人竊取他們的軟件,C-BRAIN就會攻擊,吃掉盜版者硬盤上的剩余空間。

這種病毒在當時並沒有太大的破壞力,但是後來壹些愛冒險的人基於C-BRAIN制造了壹些新的病毒,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

網絡:病毒的天堂

在互聯網在全球廣泛使用之前,計算機病毒通常被囚禁在獨立的計算機中,主要通過軟盤傳播,因此很難廣泛傳播。

然而,在互聯網普及之後,這些分散的計算機病毒似乎突然插上了翅膀,可以隨心所欲地周遊世界。它們難以捉摸,在人們不註意的時候攻擊計算機系統。

“蠕蟲”病毒是20世紀80年代壹種充滿恐怖色彩的計算機病毒。因其寄生而被稱為“蟲”。

“蠕蟲”病毒無法在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中充分施展其技能。電腦壹旦聯網,“蠕蟲”病毒就如魚得水,在電腦之間肆無忌憚地遊走,在其光顧的所有電腦上留下卑劣的痕跡。

最糟糕的是,它還在電腦屏幕上向人炫耀它來過這裏,而且它還繁殖了很多後代。

難怪當時人們都在談論“昆蟲”。

另壹個讓人害怕的計算機病毒是CIH,它誕生於1998。

CIH病毒的發作時間是每月26日。不像其他病毒只破壞軟件系統,它可以破壞個人電腦主板上的BIOS芯片,無數電腦受害。

只要到了每個月的26號,人們都得小心翼翼地避開這種幽靈般的電腦病毒。

CIH病毒創始人,臺灣省理工學院學生陳盈豪曾在網上發表* * *文章,向受到CIH病毒危害的電腦用戶道歉。他還在信中說,他寫的CIH病毒在5月底突然從他的宿舍傳播到各大網站,1998。

由於網絡四通八達,病毒傳染性極強,造成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1999年3月26日是全世界電腦用戶災難的開始。

美國西部時間周五上午8點,壹種名為“梅麗莎”的電腦病毒開始像瘟疫壹樣在全球蔓延。

“梅麗莎”病毒來自電子郵件,甚至妳最信任的朋友發來的郵件都可能攜帶,讓電腦用戶防不勝防。

“梅麗莎”病毒實際上只是壹種宏病毒,隱藏在微軟Word97文件格式中,它會自動放置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並四處傳播。

開放的互聯網成為了計算機病毒廣泛傳播的有利環境,互聯網本身的安全漏洞為培育新壹代病毒提供了絕佳條件。

為了讓網頁更加美觀和強大,人們開發了Active X技術和Java技術。然而,病毒程序的制造者也利用同樣的渠道從網絡上向個人電腦滲透病毒程序。

這是近兩年興起的第二代病毒,即所謂的“網絡病毒”。

2000年出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是典型的網絡病毒,它改寫了病毒的歷史。

當時人們認為病毒技術的發展速度不會太快,但“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徹底粉碎了人們的僥幸心理。

羅密歐與朱麗葉病毒具有電子郵件病毒的所有特征,但它不再隱藏在電子郵件的附件中,而是直接存在於電子郵件的正文中。壹旦計算機用戶用Outlook打開電子郵件閱讀,病毒就會立即爆發,並將復制的新病毒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他人,這是計算機用戶幾乎無法避免的。

網絡病毒的出現似乎拓展了病毒制造者的思維,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各種網絡病毒誕生了。

這些病毒具有更強的繁殖能力和破壞能力。他們不再局限於電子郵件,而是直接鉆入Web服務器的網頁代碼。當計算機用戶瀏覽帶有病毒的網頁時,系統就會被感染,然後崩潰。

當然,這些病毒不會放過自己寄生的服務器,會在適當的時候與服務器系統同歸於盡,比如最近網絡上流行的“紅隊”病毒。

魔高壹尺道高十丈。

據國際統計分析,每天產生的計算機病毒超過十種,全世界發現的病毒約有五萬種。

“愛蟲”病毒爆發於2000年5月,給全球用戶造成了超過6543.8+00億美元的損失,而“紅隊”病毒爆發於2006年8月54.38+0,短短幾天已經讓美國損失近20億美元。

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目共睹。自誕生以來,反病毒的聲音從未停止過。

做病毒和殺毒是壹場技術較量,似乎很難分出勝負。

1992年,壹個自稱Dak Evenger的保加利亞人發明了壹種“變形金剛”,可以用來制造壹種更難殺死的“變形”病毒。這明顯是教唆人進行計算機犯罪的工具。

雖然這個病毒程序在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被消滅,但人們不得不擔心這樣的事情會繼續出現。

他的卑劣行徑被曝光後,鴨Evenger公開接受了英國雜誌《國際病毒新聞》的采訪。

在采訪中,鴨Evenger公開表示,他的病毒程序的目的是破壞人們的工作。

如此坦率的話震驚了世界。

我們相信計算機專家有能力預防和治愈任何病毒程序,但他們永遠無法阻止像Duck Evenger這樣的人的邪惡企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人與“毒”的戰鬥,不如說是人與人的對抗。

在Duck Evenger發生的事情之後,人們開始明白,盲目地躲避計算機病毒程序是不可能的。唯壹的辦法就是勇敢面對電腦病毒。

人們逐漸知道如何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建立更完善的反病毒系統。個人電腦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升級殺毒軟件。反病毒組織可以通過互聯網追蹤世界各地病毒制造者的蹤跡,即使是最惡毒的病毒程序也可以在互聯網上被迅速屏蔽。

只要個人的邪念不被打消,人與計算機病毒的戰鬥就會繼續。

但是,善良的人永遠堅信壹個信念:邪不勝正。

我們期待著電腦病毒被徹底消滅的那壹天!

  • 上一篇:七年級歷史知識框架
  • 下一篇:歷史上中國的延邊和朝鮮是同壹個國家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