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19世紀的法國歷史

19世紀的法國歷史

第5節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教學目標

壹、基本知識目標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召開第三級會議;攻占巴士底獄;君主立憲制統治;《世界人權宣言》;吉倫特規則;法蘭西第壹共和國;雅各賓獨裁;熱月政變;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監督政府的時期;法蘭西第壹帝國;拿破侖的統治政策;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啟蒙運動的傳播與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的危機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運用生產力對生產關系起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起決定性作用的觀點分析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

2.通過分析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的作用以及君主主義者、吉倫特和雅各賓派分別在革命中的歷史貢獻,培養學生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分析歷史的能力。

3.引導學生閱讀本教材中的相關資料,比較其異同,提高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過分析羅伯斯庇爾、拿破侖等人物的功過,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綜合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第三,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對法國大革命爆發原因的分析,學生可以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是法國大革命前階級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封建王朝的財政危機削弱了專制統治的力量,為法國大革命的成功和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創造了條件。

2.通過對巴黎人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的分析,學生可以了解到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和擊退國內外封建勢力的進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是人民的力量不斷把革命推向高潮。

3.通過講述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和結果,引導學生理解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最激烈、影響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而且沈重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統治,為以後其他國家的革命樹立了榜樣,因此具有世界意義。

4.通過講述拿破侖上臺、采取的措施和對外戰爭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拿破侖上臺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他采取的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大革命的成果,沖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但他迷信權力,發動對外征服戰爭,最終導致帝國滅亡。

教學要點

第壹,大革命的爆發

1.大革命的原因

2.召開第三級會議

3.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

第二,君主立憲的統治

1.君主立憲制采取的各種措施

2.《世界人權宣言》

3.巴黎人民發動了第二次起義。

第三,吉倫特的統治

1.進壹步摧毀封建制度的殘余

2.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義

第四,雅各賓派的獨裁

1.雅各賓派采取的革命性措施

2.熱月政變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動詞 (verb的縮寫)拿破侖帝國

1.熱月黨和總督府的統治

2.法蘭西第壹帝國的建立

3.拿破侖的統治政策

4.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

教科書分析

這本教科書描述了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初的法國歷史。主要講了兩個方面: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壹帝國。

這本教材的重點是:巴黎的三次人民起義;君主立憲制、吉倫特和雅各賓派的執政政策;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拿破侖的內外政策及其評價。

這本教材的難點是: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君主立憲制對革命的貢獻;雅各賓派及其垮臺的原因;拿破侖對外戰爭的雙重性。

本部分講授2個課時。

教材從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大革命的爆發、君主立憲制時期、吉倫特時期和雅各賓派時期五個方面描述了法國大革命的起因、發生、發展和結束。

壹、《大革命的爆發》,教科書主要寫了以下兩個方面:

1.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壹,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比英國大革命晚了大約150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階級關系處於非常尖銳的對立狀態。說明法國社會分為三個階層,第壹階層是教士,第二階層是貴族。他們占總人口不到1%,卻占有全國2/3的土地,不承擔任何稅收義務。而廣大的第三階級則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特別是工人、城市平民和農民,他們生活在苦難之中,強烈要求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讓法國社會處處像幹柴,隨時都有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葉,法國資本主義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其中紡織、冶金和礦業發展最為迅速,居歐洲大陸之首。對外貿易也發展迅速。然而,封建專制統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都有很多檢查站;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非常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廢除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反映在政治思想上,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產生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做了思想和輿論準備。

第三,金融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戰屢敗,統治者的揮霍增加了法國的財政赤字,使其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經達到45億鋰,支付的利息接近壹年的財政收入,於是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

綜上所述,18世紀後期,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社會意識上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其無可挽回地陷入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其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2.關於大革命的爆發,教科書寫了以下兩個問題:

第壹,第三級會議的召開。面對嚴重的財政危機,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迫於1789年5月5日召開三級會議。他試圖在第三級開征新稅,以減輕財政壓力,解燃眉之急。但是,第三等級的代表堅決反對專制統治。他們要求把三級會議變成制憲會議,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社會改革。他們還要求改變舊的會議形式和投票方式,但這些要求遭到特權階層的反對。第三階級沒有退縮。他們退出了會議,並宣布成立代表人民意誌的國民議會。6月20日,路易十六下令關閉國民議會。那天,第三級在壹個網球場進行了“網球場宣誓”:在制定和實施憲法之前,議會永遠不會解散。第三類代表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把法國改造成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由資產階級掌權。三級會議的召開無異於在幹柴上點了壹把火,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而法國積極主張君主立憲的立憲派也成為革命初期的直接領導者。

第二,攻占巴士底獄。當路易十六看到自己的統治開始分崩離析時,他嚇壞了。表面上他接受了第三等級的要求,但暗地裏卻調動軍隊鎮壓制憲會議。但他的陰謀被揭穿,巴黎民眾隨即上街示威,後來演變成起義。7月14日,他們攻占了象征封建專制的巴士底獄。這壹行動標誌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消息壹出,全國各地城市紛紛響應,農民也積極行動起來。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猛烈沖擊封建王朝,專制統治崩潰。

第二,“君主立憲時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主要涵蓋三個方面:

1.君主立憲制采取的各種措施。大革命爆發後,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君主立憲制在人民的支持下奪取了政權。君主立憲制通過制憲會議行使權力。君主立憲制對法國大革命的貢獻很多,表現在從政治上、經濟上、法律上改造舊的封建制度,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其具體表現為:政治上,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包括廢除教會和貴族的封建特權;經濟上,沒收教會和逃亡貴族的財產,取消關卡,規定所有公民和財產都要納稅,使得大量屬於封建貴族和教會的土地轉移給了資產階級;在法律上,君主立憲制國家在1年頒布了1791憲法,既肯定了制憲會議此前頒布的反封建法令,又規定法國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國家。這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保證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合法性。但這部憲法還規定了有財產限制的選舉制度,與之前通過的《人權宣言》的相關內容有很大不同,體現了君主立憲制所代表的法國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性。

2.世界人權宣言。1789年8月由制憲會議頒布,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依法治國的主張。發表《人權宣言》的目的,就是要把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主權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壓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和“天賦人權”等思想,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作為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這將徹底否定和摧毀封建帝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無疑是進步的、革命的。

3.君主立憲制的終結。原因是1791年秋,法國大革命的發展遇到了嚴重的問題。在國內,戰爭造成的生產停滯導致人民生活惡化,引起群眾不滿;在國外,以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為代表的歐洲封建君主國結成“反法聯盟”,公然幹涉法國內政。為了捍衛革命成果,制憲會議於1792年4月向奧地利宣戰,但由於沒有充分發動群眾,保王勢力出賣情報,導致在戰場上戰敗。1792年8月,法國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攻占皇宮,推翻帝制。同時也結束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把代表工商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推上了歷史舞臺。法國大革命就這樣進入了第二階段。

三、在“吉倫特統治時期”,教科書主要談到兩個方面:

1.進壹步消滅封建制度的殘余。首先,八月起義後掌權的吉倫特派吸取了君主立憲制的教訓,註意進壹步擴大民權。吉倫特宣布實行“普選制”,取消了以財產為基礎的公民權的規定,並據此選出了新的權力機構——立法議會。第二,頒布新的土地法,進壹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農村按戶分配公有土地,無償廢除“無主地”上的壹切封建權利。吉倫特的上述政策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1年9月,凡爾登要塞陷落的消息傳到巴黎,首都立刻沸騰了。在革命者的鼓勵下,普通大眾拿起武器,奔赴前線。9月20日,法軍在瓦爾米高地擊敗普魯士軍隊,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第三,進壹步摧毀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專政。9月22日,國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第壹個法蘭西共和國誕生了。共和國成立後,吉倫特和雅各賓派就如何對付國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下,1793年初,國民公會以“陰謀反對公共自由、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又向前邁進了壹步。

2.吉倫特統治的終結。這是這本教材的重點。共和國成立後,法國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國內物資緊缺,物價飛漲,不法商人乘機囤積,百姓苦不堪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吉倫特實行的“自由貿易”政策有關。為此,全國各地出現了群眾要求限價的示威遊行。與此同時,王黨在西部發動了暴動。1790年春,由英國發起,奧地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參加的第壹個反法聯盟也從四面八方趕到法國。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雅各賓派堅持限價政策。但吉倫特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對限價的要求采取敵視態度,甚至采取行動鎮壓雅各賓派,激化了吉倫特與民眾的矛盾,從而失去民眾的支持,導致統治的崩潰。1793年5月底到6月初,雅各賓派的人發動了第三次起義,推翻了吉倫特的統治。法國大革命進入第三階段。

應該承認,在法國大革命的第二階段,吉倫特為廢除君主制,創建法蘭西共和國,進壹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廢除農民封建義務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共和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不能暫時限制和犧牲自己的利益,導致了人民的排斥和崩潰的命運。

第四,“雅各賓王朝”這個術語也是這本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主要講三個方面。

1.雅各賓派的革命措施和作用。壹、教科書把革命措施概括為三點:壹、頒布法令,摧毀封建制度。國民公會6月頒布法令,宣布逃亡貴族的財產將被分割成小塊出售,土地價款在10年內付清。農村公共土地可以按當地人口分配。7月頒布土地法,發展了吉倫特規定地主必須出具原始地契才能繼續享有封建權利,宣布無條件廢除壹切封建權利,解除農民的封建義務。這對贏得農民對雅各賓派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實施恐怖主義政策——經濟和政治措施。雅各賓派上臺後,反法聯盟入侵法國北部,英軍占領土倫港;國內保皇派趁機作亂,物價持續飆升,瑪拉遇刺身亡。當時雅克·盧的請願書《今日法國災難的原因》中寫道:“當壹個階級可以使另壹個階級挨餓而不受懲罰時,自由就是虛幻的。當富人可以利用囤積壟斷來操縱同胞的生殺大權時,平等也是虛幻的。當反革命日益操縱物價,四分之三的公民無力購買時,共和國也是虛幻的。”在這種形勢下,國民公會於9月5日通過決議,“將恐怖提上日程”。第三,發布總動員令,宣布祖國處於危機狀態。由於雅各賓派此前頒布的法律順應了群眾的訴求,總動員令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大量年輕人應征入伍。到1793年底,組織了百萬大軍。法軍在戰場上打敗了幹擾部隊,戰場也從國內轉移到了國外。

第二,恐怖統治及其作用是教材中的難點。恐怖統治主要有兩個方面:經濟恐怖和政治恐怖。前者以綜合限價法為標誌,禁止囤積,對生活必需品實行最高限價政策,規定不得超過1790價格的1/3。這是壹種通過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制度。政治上,頒布了《嫌疑犯懲罰條例》,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對敵鬥爭。恐怖統治是雅各賓派在內憂外患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是壹種“戰時體制”,暫時犧牲資產階級的壹些利益來滿足群眾的壹些要求。因此,經濟中囤積居奇、哄擡物價的投機行為得到遏制,經濟混亂局面得到壹定程度的克服。政治上平定了叛亂,穩定了秩序,解除了共和國的危機。它的貢獻不可或缺。

教科書中評論了雅各賓派“恐怖主義政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既肯定其對“拯救共和國,拯救革命”的積極作用,又指出其違反法制,“打擊面太廣,處決的人太多”,甚至引起大家的恐懼心理。危機結束時,執政的羅伯斯庇爾並沒有盡快結束,還想消滅異己,維持政權。這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成為雅各賓派失去民心和內部分裂的根本原因,導致了它的垮臺。

2.熱月政變。危機發生後,羅伯斯庇爾不能根據形勢改變政策,而是繼續用殘酷的手段對付不同意見的革命者和其他政治派別的人,導致雅各賓派內部分裂,政權被孤立。1794年7月27日(熱月9日),國民公會中的反羅伯斯庇爾勢力發動政變,將羅伯斯庇爾及其同夥送上了斷頭臺。這壹事件標誌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從1789年7月到14年7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到1794年7月,法國大革命壹共經歷了五年。對於這場革命的意義,教材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第壹,就其規模而言,如風暴,迅猛異常;第二,人民在三次起義中表現出巨大的力量,在革命的轉折點上推動革命向前發展;第三,大革命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是“第壹次真正把鬥爭進行到底,直到交戰壹方即貴族被消滅,另壹方即資產階級完全勝利”的起義;第四,大革命也沖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給了他們沈重的打擊。這場偉大革命的徹底性為後來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所以具有世界意義。正如列寧所說:“稱之為大革命,不無道理。這場革命為這個階級和它所服務的階級做了很多,以至於整個19世紀,也就是給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紀,都是在法國大革命的標誌下度過的。”

如果1課結束了,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做壹個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條件、爆發、三個階段以及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在法國大革命中的貢獻。請考慮壹下。為什麽法國大革命不是壹下子掃除封建制度,而是經歷了三個階段?法國人民在革命中扮演了什麽角色?這是什麽意思?

5.教科書在“拿破侖帝國”的標題下,描述了從1794年到1814年的法國歷史。本文主要介紹四個問題:

1.澤嶽黨和總督府的統治。“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統治,但熱月黨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代表,而是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表。因此,他們結束了雅各賓派的獨裁統治,廢除了雅各賓派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的政策,使資產階級擺脫了恐怖時期的種種束縛。1795年秋,熱月黨成立總督府。然而,總督的統治令資產階級失望。因其政策搖擺不定(史稱“搖擺政策”),無法鎮壓保皇派勢力的叛亂,穩定內部政局;第二次反法同盟武裝侵略的失敗,使法國大革命再次面臨危機。資產階級也希望建立更強大的政權來鞏固革命成果。

2.法蘭西第壹帝國的建立。統制政府時期的內憂外患,使得法國資產階級渴望有壹個強有力的人物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於是拿破侖應運而生。拿破侖在1793年收復土倫的戰役中揚名立萬。在戰鬥中,他用炮兵結合步兵的戰術趕走了英國艦隊,收復了土倫港,壹舉成名。1796年率軍遠征意大利,出人意料地擊敗了反法聯盟的主力奧地利軍隊。他還幫助總督平息了巴黎的保皇黨叛亂。他出色果斷,所以名聲大增,贏得了官兵的信任和支持。於是,當法國處於危急時刻時,拿破侖自然成了救世主,成了革命的領導者。1799年8月冒險從埃及回國,165438+10月9日回到巴黎,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行政府,開始軍事獨裁。恩格斯對拿破侖上臺有過精彩的論述:“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人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而法蘭西共和國已經被自己的戰爭搞得疲憊不堪。這是壹個偶然現象。但是如果沒有拿破侖,他的角色將由另壹個人來扮演。"

拿破侖上臺後,沒有辜負法國資產階級的希望。他接連擊敗強大的敵人,尤其是在1804年的奧斯特裏茨戰役中,率領法軍擊敗了俄奧聯軍,達到了他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高潮。也是在這壹年,他不再滿足於可以執政10年的規定,要求元老院頒布法令,規定可以終身執政。同年年底,他廢除終身統治,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皇帝。至此,共和國結束,法蘭西第壹帝國建立,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

3.拿破侖的統治政策。拿破侖上臺後,在政治上確定了以穩定政局為首要任務的方針。為實現這壹目標,他運用靈活有效的策略應對各種反對勢力,確保局勢穩定。在經濟上,他改革金融,創立法蘭西銀行,通過發放津貼和補貼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政治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金融改革使資產階級獲得了實際利益,從而促進了法國的經濟振興。法律上,他重視法制建設,依法治國。1804年,由他修訂的民法典(又稱《拿破侖法典》)公布。這部法典由3篇35章228條組成。總的來說,這部法典“概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從法律上承認大革命中確立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社會經濟秩序,並在法律上加以保護。因此,它是“壹部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典”。這部法典對許多國家民法典的制定產生了影響。法典還照顧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它從法律上保障了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權,不僅有利於提高法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使拿破侖在進行對外戰爭時能夠從農村得到士兵。所以,拿破侖驕傲地說:我真正的榮耀不是我贏了40場戰役。滑鐵盧戰役抹去了我對這壹切的記憶。但有壹件事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也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的民法典。後來法國還制定了《商法典》和《刑法典》,與《民法典》壹起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在文化教育方面,拿破侖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和文化教育的發展。他創辦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由國家出資,聘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為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有用人才。

上述政策的實施,使法國擺脫了監督政府時期的困境,鞏固和發展了法國大革命中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調整和振興了法國經濟。拿破侖的國內政策不僅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而且為自己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但這些成就都是拿破侖上臺後靠武力和專制取得的,充分體現了拿破侖帝國是資產階級軍事獨裁。

4.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及其評價。從拿破侖上臺到帝國崩潰,拿破侖對外戰爭不斷。1800 ~ 1801年,拿破侖以少勝多,取得了對奧地利的決定性勝利,粉碎了第二次反法聯盟的武裝幹涉。1805年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戰功卓著,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武裝幹涉中取得勝利。1806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退第四次反法聯盟進攻。這些早期戰爭沈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阻止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大約到了1810,歐洲大陸上還沒有壹個國家可以稱得上是法國的對手。第壹法蘭西帝國控制了東起波蘭,西至西班牙,北至荷蘭,南至意大利的廣大領土,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在歐洲的大舞臺上,拿破侖扮演了歐洲霸主的角色。拿破侖試圖建立壹個歐洲大陸體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開始擴大戰爭,使法國發動的戰爭由革命變為侵略。1807年,法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脈,入侵西班牙,奴役那裏的人民。結果遭到了當地民眾的抵制,陷入了西班牙民眾的反抗洪流中。拿破侖和英國的戰爭是兩國為了各自的資產階級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的戰爭;而與俄羅斯的戰爭也是為了歐洲的霸權。在不斷的征戰中,法蘭西第壹帝國內部矛盾越來越嚴重,拿破侖陷入困境。但他仍然相信權力,聲稱“主宰世界的訣竅只有壹個,那就是權力”。他決定用新的征服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去了俄羅斯探險。結果,僅僅半年時間,法軍就疲憊不堪,元氣大傷。遠征俄國的失敗成為第壹法蘭西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點。1813年,德國萊比錫戰役對於被法國奴役的歐洲各國人民來說,是壹場“民族戰爭”,也就是壹場決定歐洲各民族命運的戰爭。結果法軍壹敗塗地,法蘭西第壹帝國開始崩潰。1865438+2004年3月底,反法聯軍進入巴黎,拿破侖不得不在4月4日退位。20日被帶到地中海厄爾巴島,法蘭西第壹帝國淪陷。波旁王朝復辟。後來因為波旁王朝的反擊讓法國人民不堪忍受,拿破侖奇跡般的逃離了小島,在10個月後回到巴黎重建他的帝國。但是,歐洲封建勢力並沒有給拿破侖喘息的機會。他們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在1815年6月的滑鐵盧決戰中再次擊敗拿破侖。拿破侖執政僅97天,故有“百日王朝”之稱。然後拿破侖被帶到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於1821年5月5日在那裏去世。

對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壹方面,他前期進行的戰爭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將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秩序,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洪流不可阻擋。另壹方面,他後來的戰爭侵略了許多歐洲國家,掠奪和奴役這些國家的人民,具有侵略性,引起人民的反抗,導致他最終失敗。另外,拿破侖是法國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這就決定了他的戰爭必須體現法國大資產階級的要求,必須具有侵略性和掠奪性。

小結:這節課,我們講了法蘭西第壹帝國建立的歷史背景,拿破侖的國內政策和對外戰爭。請思考壹下,歷史上拿破侖對法國的社會發展有什麽貢獻?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貢獻?

教學建議

壹、本節教材2個課時講授。建議教師:

1.註意,本節教材具有內容多、線索多、重點難點多、課時緊的特點。教師應盡力向學生解釋大革命的起因,每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革命的成就和影響。課時的具體劃分要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2.在敘述中註重歷史與理論的結合,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法國大革命中的具體問題,評價歷史人物。

3.註意初中和高中教學重點的差異,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教學方法。註意力能力的培養。

二、關於“大革命爆發”的教學,建議教師重點向學生講解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在談到三級會議的內容時,需要指出的是,三級會議的召開和第三級的鬥爭,是封建專制制度危機的開始,是資產階級登上法國政治舞臺的開始;關於攻占巴士底獄的細節就不用多說了,只要求學生知道這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日期和標誌。

第三,“君主立憲時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之壹。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史料,講清楚大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君主立憲制對法國舊制度在政治、經濟、法律方面的改造,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原則的確立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中最重要的歷史文件。建議教師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客觀闡述其進步性和局限性。

第四,“吉倫特王朝”的目的是這壹節的另壹個難點。建議教師註意引導學生分析吉倫特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正反作用,揭示人民的歷史作用,以便將來講述巴基斯坦。/ca & gt;

參考資料: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可選)《世界近現代史》教師教學用書。

  • 上一篇:襄陽的自然資源
  • 下一篇:廈門頂級酒店位列廈門十大酒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