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短命的奧匈帝國步槍發展史

短命的奧匈帝國步槍發展史

短命的奧匈帝國步槍發展史

奧匈帝國在中國人眼裏是壹個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國家,但在近代史上卻是壹個統治歐洲壹段時間的龐大帝國。

奧匈帝國,顧名思義,源於1867年的奧匈帝國妥協方案,由哈布斯堡統治王國建立,是壹個非常奇妙的二元君主制國家。但我們今天不是說歷史,只是打槍。

1867,步槍幾乎已經到了線膛、後裝、金屬固定的時代。當時奧匈的步槍還是明顯落後於其他國家的,比如陸軍的主力制式步槍還是Oaka Lorenz。

雖然已經用火帽發射,但也是膛線槍。但還是炮口裝,點54口徑的彈頭不是礦彈。如果是從槍口插入,還得在子彈末端包壹圈油紙。發射速度很慢。

雖然他們當時也把壹些洛倫茨步槍改成了後膛閥閉鎖,但是沒有用。分裝火帽和這種彈頭已經過時了。普奧在打梁的時候,奧拿著這個東西,被普魯士的德萊塞·寬哲壹槍斃命。

奧匈帝國形成後,當然受不了洛倫茲,於是設計了沃恩代爾步槍。

是壹種發射11×42mm金屬彈藥筒(後改為11x58mm)的獨生子步槍,後膛翻轉鎖緊,步槍為銷擊式。不說別的,光是金屬彈夾帶來的鎖定能力就能吊死德萊塞。這批沃恩代爾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仍被少量使用。

到了1886,由於美國管狀彈匣步槍的影響,很多歐洲國家開始嘗試使用這種設計的連珠步槍(之前幾乎所有步槍都是單手)。但考慮到管狀彈匣容量大,奧匈帝國設計了壹款曼利夏M1886,這是第壹款使用彈匣進行彈藥補給的步槍。而且是直槍機,在當時也是第壹次。

但它的插銷是bit 2,不是轉插銷鎖,是提軌鎖。這對手動步槍不太好。

但是,1886是輕武器的分水嶺。當時法國人研制了第壹臺以無煙火藥為推進劑的勒貝爾1886。奧匈帝國迅速將曼麗夏1886改為發射8x52mm無煙火藥的曼麗夏1888。

它的結構和1886差別不大,但1886是黑粉。它的鋼軌能承受黑火藥,但吃無煙火藥不容易。所以曼麗霞1888鎖死能力差,安全性差。

無奈的奧匈帝國只能再次修改,將卡鐵起降型的插銷改為旋轉鎖定。並且成品是曼麗霞M1895。

因為之前的兩把曼利夏用的是直拉步槍,1895操作的是直拉,雖然機頭用的是旋轉鎖死。旋轉過程通過框架上的傾斜導槽和螺栓機實現。

但這種直拉結構不耐臟,灰塵卡在導槽裏容易起蛀蟲。此外,它使用了泄漏夾。彈匣打完之後,彈夾要從彈匣下面扔出去。所以彈匣底部是空的,容易沾上臟東西,進壹步惡化了可靠性。所以這種栓漏夾在壹戰後就沒多少人用了。

然後就銷聲匿跡了,奧匈壹戰後死了,據說他們1912到了,抄了毛瑟Gew98做了壹批斯太爾M1912,打了7x57西班牙毛瑟彈(毛瑟真是壹塌糊塗...).

  • 上一篇:雲南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的效應
  • 下一篇:胡冰卿人設崩,露露被曝耍大牌被火腿吼。她怎麽敢玩大牌?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