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現在新疆的皮革業和紡織業怎麽樣?

現在新疆的皮革業和紡織業怎麽樣?

繼今年新疆建華皮革廠、伊犁皮革廠、卡子灣皮革廠等名企破產後,新疆最大的皮革企業阿山皮革集團近日傳出申請破產重整的消息。據自治區皮革協會秘書長介紹,阿山集團目前擁有3條國內先進的羊毛皮革、黃牛皮革、綿羊皮革及其制品生產線,包括從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引進的世界壹流生產線和關鍵設備,年加工牛羊皮革165438+萬張,皮革和羊毛皮革服裝65438+萬件,65438+萬雙。65438+萬雙皮手套和65438+萬雙皮包的綜合產能現在大部分閑置,很多技術人員和高級工程師跳槽加入內地民營企業到新疆設廠。

新疆皮革工業曾經是全國輕工業的龍頭。據自治區皮革協會秘書長介紹,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有181家皮革生產企業。1988高峰時,新疆皮革工業產值達3.6億元,皮衣產量40多萬件,利稅1057萬元。產品多次被評為優秀產品,出口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創匯100多萬美元。

曾幾何時,它的脆弱令人驚訝。據自治區統計局2000年統計,按全部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計算,皮革制品及制造企業數為3家,工業總產值為38.9萬元。0元中,出口交貨值,利潤總額為-304.9萬元,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305.3萬元。

這種巨大的變化差距是因為新疆皮革原料的枯竭嗎?不要!新疆作為中國五大牧區之壹,沒有原料,哪裏來的昔日輝煌?至今,新疆每年仍供應牛皮165438+萬張,羊皮15萬張,生皮也可從邊境國家進口,但這些原料經過初步加工後源源不斷地運往海寧、浙江、辛集、河北、鄭州、河南、廣東、福建、四川等地。

那麽,新疆就沒有市場了嗎?不要!去烏魯木齊各大商貿城,皮衣皮鞋箱包的攤位能占到三分之壹以上。邊疆賓館成為旅遊購物的集散地,出口皮鞋皮衣。僅巴克圖壹個港口,今年前5個月就出口了48噸59232雙皮鞋,價值25萬美元。據烏魯木齊皮衣市場壹位經營者介紹,做得好的批發商1年可以批發零售2萬件皮具,但讓新疆人遺憾的是,大部分都不是本地產品,新疆銷售出口的皮鞋、皮衣90%以上都是內地生產的。地產皮革市場就沒有什麽嗎?答案也是否定的,曾經紅極壹時的阿山牌皮衣,在新疆市場也有賣,但都大幅降價;地產的皮衣和皮背心的款式和做工都是壹些內地廠家生產的不能比的。以新疆瑤池的女式皮馬甲為例,1996之前款式還比較流行,而壹些內地廠家加工的皮馬甲已經變得時尚,豎領小,仿水鉆拉鏈,唐式斜。

與新疆的皮革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壹些來自內地的民營企業近年來在新疆做得非常好。僅去年壹年,他們就從霍爾果斯、阿拉山口進口牛皮600萬張、羊皮800萬張,經過濕法加工後,源源不斷地將半成品運到內地進行整理,再運到新疆市場或出口到中亞五國。

壹位業內人士說,亞歐大陸橋的開通,使新疆成為進入中亞、俄羅斯乃至歐洲的橋頭堡。隨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大陸人和臺商紛紛關註這個市場。據新疆皮革協會秘書長介紹。國家動植物檢疫局2000年的13規定,所有進口的皮片必須在港口100公裏範圍內加工後才能運出。這個文件實施以來,內地企業在港口沿線新建或改建了二三十家皮革加工企業。今年年初,浙江卡森實業有限公司與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達成協議,擬在口岸征地後,以控股子公司白銀卡森皮革有限公司為主要投資方,成立霍爾果斯皮革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皮革、毛皮加工制造,壹期總投資2000萬元。

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看出新疆皮革工業在產品創新、缺乏自己的主導品牌和產品質量方面壹直處於劣勢。據了解,中國入世後,從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的皮革體積大、質量好,到岸價格約為8元1平方英尺,而從新疆進口的皮革9元賣到10元。別人最大的壹塊皮80多平方英尺,很好剪,而政府報的最大壹塊皮只有30多平方英尺。此外,新疆制皮需要壹個月才能加工成皮革,而內地廠家只要八天。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款式不新穎,內地質量不好,價格高,都制約著新疆皮革工業的發展。此外,國有皮革企業管理存在嚴重的政企分開現象,制度短板和國有企業社會化,退休人員多,負擔重,管理滯後。這些如何能與內地私營企業靈活的市場機制競爭?當內地的皮革制品以價格適中、質量優良的新款式進入新疆市場時,新疆的皮革工業將只能面臨補淘汰的命運。可喜的是,近年來,新疆皮革行業協會也提出新疆皮革要“二次創業”,實施名牌戰略,繼續實施“集中鞣制,分散產品”的發展方針,重點發展中高檔綿羊服裝革、羊毛革和服裝,逐步啟動牛皮生產;建立健全以烏魯木齊大西門為中心的皮革制品市場和以卡子灣為中心的皮革生產原料、輔料、化工原料市場兩個專業市場。有條件的地區將逐步加大環保力度,建立“皮革工業園”,集中進行濕法加工和皮革廢水處理。相信經過壹些企業資產的重組,新疆的皮革工業將再次輝煌。

中國紡織品增長潛力驚人,但由於歐美“特保”措施限制在8% ~ 12.5%,企業對配額的爭奪將異常激烈。中國從未如此接近大規模貿易戰。作為產棉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紡織企業如何面對“特保”帶來的沖擊和挑戰?這種影響最終會蔓延到棉農嗎?

棉價“漲”的聲音響起。

“特保”風波似乎絲毫沒有影響棉農馬對今年棉價的樂觀。

去年,馬種了50畝棉花,沒有賣個好價錢。她今年只種了30英畝。在地裏,她給記者算了壹筆賬:“今年平均每畝承包費在200元左右;每畝種子25元;尿素等化肥平均每畝150元;壹年澆水5次,每畝需要75元;采摘壹畝平均成本150元,加上翻土、播種、噴藥的費用。壹畝地主要成本在650元左右。”

“今年棉花價格到了5塊錢,種的少了。聽說還會漲。”馬說,“按5塊錢算,平均每畝籽棉220斤,毛利1100元。除去成本,每畝能賺三四百元。”

“去年棉花價格跌的時候,我都不敢種,不然今年就多種。”樂觀的馬,卻有點無奈。

店壩鄉鄉長莊健說:“今年油價上漲,必然導致化纖價格上漲,化纖價格上漲,棉花也會上漲。”

莊鄉長說,今年農資漲得太快了,采摘成本從以前的每公斤0.6元漲到0.71元,勞動力緊缺的時候還要漲到1元到1.5元。想用機器摘花,但是壹臺機器要80萬元到654.38+0萬元,而且棉花長勢均勻,吐絮均勻,必要時還要進行化學催熟,保證壹次操作完成。目前不太現實。

與店壩鄉簽訂棉花訂單的昌吉市銀洋棉花公司總經理認為,雖然“特保”風波會對棉價產生影響,但今年棉價依然看漲:“雖然實行了配額,但總量還在增加,中國紡織品出口不僅歐美,所以總產量肯定是在增加的,配額只是限制了增長率的變化。”

銀洋棉花公司給棉農的底價從4.5元到5元不等。對此,總經理解釋道:“今年6月1以來,期貨領先現貨市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壹直在關註期貨市場。現在市場上棉花的價格已經達到了5元。雖然農產品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如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自然災害等,但人們對今年棉價的預期很高。無論如何,國際市場上的棉花價格正在猛漲。中國作為最大的棉花消費國,棉花不足,需要進口棉花。需求增長是肯定的。”

萬達期貨烏市營業部市場總監王也提出了棉價上漲的原因:“現在比3-5月份好。至少,交易環境是穩定的,需求進入了數量增長的良性循環。前段時間貿易環境不明朗,很多企業不敢買棉花,工廠不能停工,產品賣不出去,所以棉價低。從供需情況來看,今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需求增加,肯定會帶動棉價上漲。”

據了解,去年新疆棉花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噸538元,預計2005 ~ 2006年新疆棉花平均收購價格為每噸550 ~ 600元,預計比去年同期上漲約1.500元。

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紡織品貿易爭端目前沒有明確結果,但紡織品出口仍將趨於增長,棉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根據當前國內外棉花市場供求情況,估算新年度新疆棉花平均收購價格。由於全國棉紡行業投資增速顯著,油價上漲影響紡織化纖價格,用棉比例增加,棉花消費量將達到867萬噸左右,同時維持654.38+0.3萬噸的庫存。全國棉花缺口200萬噸,需要從國外進口。

守棉堆的紡織企業舉步維艱

新疆是世界和中國最大的手摘細棉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唯壹的長絨棉生產基地。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的1/3,占全國商品棉貿易量的60%,占出口貿易量的100%,新疆每年棉花產量的80%需要通過國內外市場銷售。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量、內銷量、出口量連續11年位居全國第壹。

然而,在如此明顯的資源優勢下,新疆的紡織企業正在努力跟上棉花堆。2004年全國紡織行業盈利443億元,新疆卻虧損4.8億元。

在談到“特保”風波對新疆棉紡企業的影響時,自治區外經貿廳貿易管理處處長何曉雲直言:“沒有影響。新疆紡織出口不多,很多棉紡企業幾乎癱瘓。在新疆紡織品出口貿易中,邊貿出口的紡織品約占全部紡織品出口的90%,不受配額限制;新疆自產紡織品大多以棉布、棉紗等初級產品為主,成品主要在內地采購和出口。”

原紡織部副部長、中紡協會長杜宇舟總結,新疆紡織企業的困境主要來自兩大問題:壹是棉花問題。近年來,新疆棉花產量猛增,但紡織企業發展緩慢。奇怪的是,新疆很多紡織企業買棉花比內地企業還貴。因為新疆的棉花大部分在新疆銷售,內地采購量大,自然價格低。更重要的因素是,內地企業對棉花的選擇很多,無論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新疆棉花進口幾乎沒有配額。首先,采購渠道單壹,新疆棉花企業普遍虧損,缺乏市場競爭力。如果不是政府強制調棉,價格高,棉麻企業也不想賣。為什麽?怕錢拿不回來。

第二個方面是體制問題。目前,中國紡織企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過去的老國企根本無法應對。目前國內紡織企業90%是改制的,國有的不到10%,而新疆國有紡織企業仍占70% ~ 80%。體制理順了,企業的用工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新疆紡織企業用工效率低,養閑人。內地每萬錠從業人數在60 ~ 70人以下,最低可達30人以上。新疆平均200人左右,差距太大了。

內憂比外患更可怕。

“新疆紡織業內憂比外患更可怕。”這是新疆紡織企業的共識。

新疆雖然是棉區,但新疆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總額只有654.38+0.5億元,僅占全國的0.3%,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10年前,新疆紡織企業可以排在全國10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影響也可能是好事,這成為新疆紡織企業自省的源頭。

新疆紡織工業辦公室計劃處處長範誌紅說:“雖然新疆大多數紡織企業生產上遊產品,但他們仍然要把它們帶到內地營銷。如果大陸客戶面臨停產,可選銷售區域肯定會縮小。最根本的辦法是加快產業升級。”

“新疆的紡織企業有明顯的劣勢,”主任範誌紅說。“首先,紡織品品種單壹,附加值高的產品少,都是‘大宗商品’;其次,新疆紡織企業原料結構單壹也是壹個制約因素。在內地發達地區,棉花的替代產品新纖維對棉花價格的波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新疆紡織企業產品研發不足成為壹大缺陷;內地紡織企業產業鏈形成壹條龍,內部高度集中,聯系緊密。而新疆是壹個簡單的紡織廠,和別人競爭,把壹個單壹的紗線產品賣給下遊企業。”

“與內地產業鏈對接是新疆紡織企業的唯壹出路。”導演範誌紅肯定地說。

但是,無論企業重組還是產業升級,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紡織企業屬於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僅僅壹個“高投入”就會毀了很多企業。

誰都知道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紡織企業要想保證質量穩定,最大的前提是設備穩定,配棉等級穩定。沒有大量的棉花儲備,現在吃棉花,不吃壹頓肯定很難。但如果要買棉花,654.38+10萬噸棉花就要654.38+1億元,那麽動不動就要幾個億,沒有資金實力是買不起的。

曾經北疆、南疆最優秀的紡織企業長棉、Ku棉,在改制中因為收購、經營問題,資金鏈斷裂,恰逢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銀根緊縮、企業停滯。

面對國家政策的調整,新疆天山紡織不想重蹈“長棉”覆轍,又出新招。壹方面增資擴股,另壹方面積極與下遊客戶洽談,試圖與內地產業鏈對接。目前企業整體情況良好,總產能已達20萬錠,棉花庫存可以“吃”到新花市,正在滿負荷生產。

不久前,由原烏魯木齊“七紡”改制而成的新疆金紡股份有限公司拒絕接受記者采訪,但新疆紡織工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疆金紡”在新疆總規模最大,現在也是負擔最大的企業,裝備水平較低。而且作為首府烏魯木齊的紡織企業,走低端路線肯定是行不通的。紡織企業三班倒,環境艱苦。沒有高工資,高科技人才是雇不到的。他們要高薪,就要有高端產品。產業升級是外部壓力,也是內部需求。

面對“特保”沖擊波,新疆益達紡織有限公司有著難得的自信。作為大型跨國企業,由於產品檔次高,與下遊企業產業鏈緊密,生產進入良性循環,“特保”影響對其影響不大,企業也沒有采取特別措施。(文江紅、李潤、劉兵)

  • 上一篇:嘉興月河的歷史是怎樣的?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六位浪漫客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