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裝在唐代最為繁復華麗,與文化大融合和女性自信有關。

古裝在唐代最為繁復華麗,與文化大融合和女性自信有關。

《長安最長的壹天》流行的時候,唐朝女人的花苞讓人印象深刻。緊隨其後的《清平樂》,因為呈現了宋代珍珠的妝容,也被視為高度還原的歷史。

近年來化妝研究的發展,背後是影視劇努力從過去大量的“驚世駭俗”中還原古代生活的面貌。《清平樂》等影視劇的服務總監陳詩語是壹位服裝史和工藝美術方面的學者。他曾在北京服裝學院師從季孫先生,也是中央電視臺《國寶》節目的歷史和服務顧問。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李亞還著有《中國古代首飾史》、《流耳環:中國歷代耳環》、《中國古代化妝的公式》等著作。

《中國化妝之美》是李亞和陳詩語合著的壹本書,不僅完整地呈現了中國從周代到清代的化妝全貌,還勾勒出了其背後的社會思想風貌和審美變遷。“權力的強大,道德的束縛,精英文化和市場文化的不同品味,都在不同時代的女性妝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朱良誌在序言中指出。

“研究化妝幾千年,發現古今人性不變。追求美和時尚潮流是各個年齡段人的* * *天性,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有些時候會更明顯,更包容。”李亞說。

什麽是“魚阿諛”?

李婭真正進入裝修研究領域後,發現很難。首先,沒有第壹手文物,化妝必須附著在人體上,而人體壹旦腐爛,化妝就沒了。所以化妝與其他物質文化研究相比,缺乏第壹手的物質資料,只能通過其他渠道進行研究。輔助研究途徑包括散見於史書、筆記小說、詩詞歌賦中的文獻,以及包括古代人物畫和人物雕塑在內的形象研究。

但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人像記載,要麽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形”,要麽是“只知其形不知其名”。此外,經過千百年的打磨,許多重要信息已經褪色、剝落或丟失。作為研究者,我們需要收集所有的信息,然後找到“形”與“名”的合理對應,才能最大程度的還原化妝的歷史面貌。

李婭和陳詩語修復了出現在宋代的流行妝容“魚子媚”。宋史上對這種化妝只有簡短的記載,但壹開始他們完全搞不清楚“腮中之骨”是什麽意思。後來我在研究宋代女冠的時候,偶然發現當時有壹種“珠冠”,是用鯡魚頭部取出的壹塊堅硬的魚石做成的。經過打磨、拋光、油浸,成為類似瑪瑙的半透明寶石,用作皇冠裝飾。他們這才明白,所謂的“魚子媚”就是把這塊寶石貼在黑紙上做成的,從而解開了這個“小小的歷史謎團”。

《中國妝之美》還展示了29組真實妝容的還原圖。當古代的妝容出現在現代人的臉上,歷史的鴻溝被打破了。近兩三年來,李婭經過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古妝的修復上。她說,這是她完成“形”與“名”的對應後的壹次練習。“這是壹種無法控制的欲望,我很想知道這些古代的畫像和雕塑被真人還原後是什麽樣子。”

而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需要二次創作,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成分。每個學者都會根據自己的研究做壹些事情,這對自己的考證能力和審美把握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驗。“要保證還原的古裝第壹眼就符合那個時代的氣質。”

化妝背後的女性地位

對於古妝,《戰國策》中的壹句話很經典,“士為知己者死,婦為悅己者容。”事實上,李婭發現古代女子化妝並不像女子取悅於人那麽簡單。

漢代是古代化妝審美標準的形成時期,從此奠定了典雅的特征。同時,儒家還確立了女性對男性的絕對依賴,提出了“三綱五常”、“尊陽輕陰”的學說。尤其是東漢班昭寫的《女誡》,強調女性的臣服、自卑、順從,把中國的女性“規範”了兩千多年。這些時代的思想影響了女性的化妝。從漢代開始,妝容風格逐漸卑微女性化,甚至開始出現壹些病態的妝容。

孫壽是東漢大臣季梁的妻子。後漢書記載她“色美貌好”,喜歡“皺眉化妝”。所謂“皺眉”類似於八字眉,向下垂著,“烏鴉妝”就是眼睛下面好像掛著兩顆淚珠。孫壽走路“駝背”,就是弓著背,壹臉病容,笑起來是“蛀牙笑”,臉頰鼓鼓的像牙疼。史書上說這種妝容很“迷人”,但卻壹度成為北京最流行的時尚妝容。“‘女人柔弱而美麗’是《女誡》中最重要的壹點,它強調女人要表現出柔弱,不僅僅是因為她們內心柔軟溫順,還因為她們外表柔弱無力,這就是為什麽病態妝容大行其道。”李亞解釋道。

但是,當女性在整個社會的地位開始上升的時候,傳統的審美也會被打破。唐代的妝容是有史以來最為繁復華麗的,妝容載體也非常豐富。尤其是武則天統治時期,華麗的妝容達到了頂峰。在新疆阿斯塔納出土了壹批武則天時期的唐代彩繪俑。陪葬女俑的面部被濃眉掃去,胭脂腮紅的區域從眉下壹直延伸到臉的側面。額頭的花形除了簡單的扇形,還暈染了花朵、卷草、卷雲等復雜的圖案。臉頰兩側的斜紅不是簡單的腮紅,而是復雜的圖案。偏遠地區的普通宮女都是這樣,可見當時長安洛陽上流社會女性的妝容是多麽迷人。

武則天退位後,太平公主和衛皇後仍活躍在權力中心,武周的華麗妝容風格壹直延續到唐玄宗繼位初年。楊貴妃出現後,唐代流行的風尚變成了豐滿的美女、寬松的衣服、大紅色的妝容,最終成為“盛唐”的壹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誌。“所以化妝的發展與女性的力量和自信密不可分。”

化妝和亂世

從妝容上也能看出社會思想的壹些變化。東漢末年,大瘟疫,加上連年戰亂,造成大量死亡。南北朝時期,“輪回、因緣”的思想隨著佛教傳播,佛教也在北魏南梁時期被定為國教。除了文學、音樂、雕塑等領域,佛教也影響了當時的妝容,黃眉墨妝開始出現。南宋漢武帝壽陽公主出嫁時,畫的是“八字宮眉抱黃額”,即眉毛呈八字形,額頭上塗黃色妝粉,稱為“黃額”。這是因為佛是金佛的臉。隨著佛教東傳,各種額黃、花黃、佛妝開始流行,都是在女性臉上塗上黃色。

安史之亂後,唐朝走向衰落。中唐時期出現了追求怪異怪誕妝容的潮流,白居易還專門寫了壹首詩《當代妝》。詩中說,當時流行女子畫八字眉,嘴唇塗黑不塗口紅,臉上塗赭石粉不塗朱砂胭脂。臉上塗赭石粉的妝容是來自西藏的壹種妝容,是隨著安史之亂後藏軍兩次入侵長安而來的。青藏高原的紫外線輻射很厲害,當地人臉上很容易染上高原紅,所以會用牦牛奶提煉出壹種棕色的乳清,塗在臉上當面膜,形成了赭石妝的效果,在長安流行至今。白居易認為,這種“黑臉”妝容不符合漢民族傳統的化妝審美,看起來“像是傷心哭泣”,是“亂世之相”。

“天下大勢,巔峰必衰,滿月必失。所有的歷史都逃不過這個潮流,化妝史也不例外。經過魏晉時期的爆發式發展,再到唐朝的巔峰,最後到了晚唐,已經是繽紛奢靡的狀態了。到了宋代,妝容來了壹個180度的大轉折,從豐富多彩到簡單樸素。而且經過宋元明清,變化不大。”陳詩語在《中國的化妝之美》中寫道。

  • 上一篇:靜海縣王口歷史
  • 下一篇:淄博歷史展覽館拍照。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