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2020高考歷史主觀題分類及方法指導

2020高考歷史主觀題分類及方法指導

歷史主觀題的分類壹般包括背景原因、內容措施、特點、影響意義、認知與啟示、論證與評論等。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以下是2020年高考歷史主觀題的分類和方法指導,供參考和復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壹,背景原因

1.呈現方式

提出背景原因問題有兩種方式:寬泛的和有限的。廣義題,如分析某壹歷史事件或現象的歷史背景、原因、條件和因素;限制性問題,如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或者產生這種現象的歷史、經濟、政治、社會根源。

2.路徑的選擇

(1)沒有限定詞,歷史背景、原因、條件、因素可以從外因和內因、國際和國內,也可以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綜合考慮。比如經濟方面,可以涉及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視角;政治上可以涉及政局、制度、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等角度;思想文化方面可以涉及觀念、科技、教育等角度。

(2)對於某壹具體原因的分析,如根本原因,可以從歷史發展趨勢、生產力發展、主觀需要等方面進行思考;主觀原因可以從領導某壹運動(或事件)的階級或階層的主觀目的、動機、政策、方針等方面考慮;客觀原因可以從自然或社會環境(或形勢)、經濟形勢、政治現狀等方面考慮。

例1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導致了英國各地大型工廠的建立。那些高聳的煙囪噴出縷縷青煙;巨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聲,打破了原本中世紀田園生活的寧靜——歷史進入了壹個新時代。.....明清江南工業發展的壹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形成了“超輕結構”。大規模的輕工業和同樣大規模的農業,生活資料的生產占社會生產的絕大部分,以重工業為主的生產資料的生產占社會生產的極小部分。

——摘自李伯忠《英國模式:江南道路與資本主義萌芽》。

材料2馬加裏尼訪華並沒有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英國代表理性主義工業文明成就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高官和皇帝眼裏只是不屑。清政府拒絕接受馬紮爾尼的要求。最終,馬紮爾尼的使團帶著乾隆皇帝壹堆沒用的禮物,通過廣州去了海外,壹無所獲。中國形象在西方人心目中最後的崇高已經崩塌。Magalny在他的編年史中寫道:“(中國)在北方或滿族韃靼人占領以來的至少過去150年裏沒有取得進步,或者說是倒退了。”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中英兩國經濟發展特點不同的原因是什麽?

(2)根據第二份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馬戛爾尼來華的深層次原因,以及清政府拒絕馬戛爾尼要求的原因。

分析試題以中英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為出發點,要求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礎上,運用自然經濟和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問題(1)要註意“中英經濟發展”和“不同特點”等模糊限制語,在整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問題(2)主要考察對時代背景的把握和運用歷史概念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本文從馬嘎爾尼訪華的背景出發,思考他來華的主觀目的和動機。從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方面深入了解清朝的社會狀況。

試題通過相關材料和問題的設計,從中西比較和中外相關的角度形成對相關問題的綜合思考。問題(1),客觀因素占主導;問題(2):主觀因素占主導。

參考答案

(1)特點不同的原因:中國封建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

(2)深層次原因: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迫切需要打開中國的市場。清政府拒絕的原因:經濟上,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封閉;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有中國的大國心理;外交上,這個國家閉關鎖國,防止外國勢力的入侵。

二、內容措施

1.呈現方式

內容型問題的呈現形式涉及主要內容、基本內容、核心內容、是什麽、是什麽。措施問題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具體措施、核心措施、采取的具體措施和對策。

2.路徑的選擇

(1)按照提問的方向認真閱讀材料,如從材料的關鍵詞、史料的引用和註釋、數據的對比和變化中獲取信息,密切關註省略前後的信息,考慮停頓前後的信息。讀書不要只關註壹點,不如其他。

(2)教材是教材內容的合理延伸。因此,在閱讀材料時,要聯系所學內容,從材料到教材進行過渡,這樣才能從教材中挖掘出材料的相關內容。材料和教材要同時使用,所學知識要靈活遷移,使零散的材料轉化為完整的史實。

例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壹:1930年,美國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為了提高國內商品價格,增強外貿競爭,美元實際貶值41%。1931年,英國頒布《緊急進口稅條例》,對進口商品征收50%的稅。後來又規定帝國內部各邦的貨物實行優惠稅率,形成了區域性的集團貿易圈。法國率先在對外貿易中實行大規模進口配額制度。

——摘自金衛星《大蕭條與倫敦世界經濟會議》(1929 ~ 1933)

材料二:我們希望找到壹種統壹有序的方法來確定壹個國家貨幣單位的價值,消除各國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而單方面貶值本國貨幣的危險...深刻的教訓促使各國認識到在生產日益國際化的背景下,廣泛開展國際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

-國際關系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為應對經濟危機,各國在國際貿易領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據材料2,二戰後西方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悲劇重演?

分析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調動能力。問題(1)涉及措施要點的總結和表述,最大限度地獲取實質性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的解讀;問題(2)要註意從金融和貿易兩個領域來回答,並能遷移所學知識。參考答案

(1)措施:貨幣貶值,提高關稅,成立區域集團貿易圈,實行進口配額制。

(2)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締結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建立所有國家都將遵守的貿易規範。

第三,特性特征類

1.呈現方式

關於歷史特征的問題壹般包含以下幾個詞,如主要特征、基本特征、時代特征、共同特征、不同特征、新在哪裏等。關於特點的提問有很多角度:有關於壹個歷史現象的提問,比如英國“光榮革命”後建立的君主立憲制有什麽特點,中國古代農業有什麽顯著特點。還有基於壹定材料的題型,如“根據材料總結世博會中西展品特點”(2012國家大綱綜合卷第37題);《根據材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點》(天津文綜卷2012專題12)。或者對比歷史知識提問,比如嚴復在“自強不息”的認識問題上與洋務派相比有什麽進步(山東文綜卷2012第28題);斯大林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變化”(山東文學綜合卷2012第29題)?

2.路徑的選擇

(1)特征題要求能力高。在回答這類問題時,首先要明確涉及的題目是什麽,是從壹個方面還是幾個方面提煉特點,了解試題提供的材料信息,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點,了解歷史事物的本質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2)壹般來說,根據因素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背景”中是否存在新的經濟因素和階級勢力,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目的”是否多重,服務於哪個階級(階層);“過程”是否順暢,領導力和實力對比是否發生變化;“度”是否徹底,是否有局限性;“自然”是否具有二重性和時代性;“時間”發生的早晚,經歷的長短;“內容”最突出,能體現某種思想;“範圍”包括地區、領域等。“影響”的深度和廣度,正面和負面等。

例3閱讀下列材料:

羅斯福新政期間,有人激烈抨擊羅斯福,說他“背叛了他的階級”,他的舉動是“粉紅社會主義”。

——黃安年的《論美國社會經濟史》

根據材料,舉例說明反對者攻擊羅斯福的依據。

分析此題重在考察對歷史事件特點的把握能力,回答此題重在考察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即在盡可能避免國有化的前提下,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幹預,努力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同時采取壹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緩和階級矛盾。

參考答案

新政采取了國家幹預經濟的形式,如實施《國家工業復興法》,限制資本家獨立生產等。新政中壹些維護老百姓權益的措施損害了資本家的利益,比如規定最高工作時間、最低工資、大規模社會救濟等。

第四,影響意義類

1.呈現方式

影響意義問題呈現的方式有兩種:廣義和狹義。寬泛的問題,比如它產生了什麽影響,它的歷史作用是什麽,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麽等等。限制性問題,如產生了什麽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產生了什麽影響等。

2.路徑的選擇

(1)綜合分析:從現實與未來、主觀與客觀、積極與消極等方面客觀理性地分析事件的影響,堅持壹分為二,分清主次;註意從國際視角的影響,比如世界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外的相互影響。

(2)方向性分析:經濟影響可以從是否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是否創造新的經濟結構或模式來分析;政治影響需要分析社會性質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有利於政治穩定、民族團結、國家統壹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時代潮流,是否有利於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例4閱讀下列材料:

近二三十年來,有學者註重從現代化的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他們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1840以來中國復雜的歷史,可以用“從傳統到現代”的思路來解釋。

從材料研究的角度評價辛亥革命。

分析材料闡述了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觀點。在此基礎上,試題要求從材料設置的角度對辛亥革命進行評價。回答問題首先要充分獲取並正確解讀材料和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對相關史實進行分析和評價。

政治上打擊了帝國主義,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壹定的民主和自由。經濟上,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許多封建陋習被革除;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還沒有完成,推進現代化還有局限性。

五、理解啟蒙課

1.呈現方式

關於認知啟示的問題,壹般是指妳對壹個歷史事件或現象的看法,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有哪些教訓需要吸取。有些啟發性的問題也給出了具體的理論要求,有些則比較籠統。

2.路徑的選擇

(1)要回答好這類問題,不僅要找到正確的理論角度,還要認真分析材料,從中得出理論觀點和相應的啟示。啟蒙往往基於某種理論觀點,提煉啟蒙必須有理有據。

(2)要註意運用因果關系、整體與部分、規律的客觀性等理論觀點,從人的思想變化、認識的深化與傳遞、意識的能動性等角度進行分析和揭示。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斯大林和羅斯福開創了兩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談談妳對斯大林和羅斯福開創的兩種經濟運行模式的理解。

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社會主義也應該由市場來調節。斯大林實行單壹計劃經濟,廢除市場監管。他雖然在短期內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但從長遠來看,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主義建設產生了不利影響。計劃經濟不是社會主義獨有的,資本主義也是可以計劃的。在不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羅斯福采取了國家幹預的政策,增加了經濟中的計劃成分,緩解了經濟危機。

不及物動詞論證和評論類別

1.呈現方式

議論文和評論題壹般包含論證、評論、評價、解釋、證明等詞語。議論文提問可分為觀點論證和材料論證(即利用史料反映觀點)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都要求以史實為依據,采用恰當的歷史觀進行論證。點評分為縱向考察(按時間順序)和橫向考察(按空間順序)兩種,要求對某壹現象、事件、人物、觀點進行點評,具有“跨度大”、“概括度高”的特點。

2.路徑的選擇

(1)論點:首先要明確是否有判斷觀點對錯的要求,然後通過批判和引用的方式對觀點進行分析論證。在論證過程中,要註意歷史觀的綜合運用,做到觀點清晰、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細節恰當、表述清晰。

(2)評論題目:先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概括和描述,再結合當時的環境和具體條件等因素,選取恰當的歷史觀點進行評價。評論的時候可以先評論,也可以先評論,也可以邊說邊評論,做到實事求是。

以全國新文科綜合課標高試卷為例,如2010第40題第(3)項,闡述對恩格斯“歷史前提”的理解;2011第41期,評論材料中關於西方崛起的觀點;問題41 2012,評論“休克-反應”模型。以江蘇高考卷為例,2011第二題(3)論證了2012第22題(2)先生提出的觀點,主題為“時間、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等。需要註意的是,命題人並沒有提供這些題的具體參考答案,只是提供了壹個評分標準,這勢必會進壹步推動高考題從“拿分”到“打分”的轉變。

歷史主觀題的分類很多,題型不同,提問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因此,加強對具體題型的理解,有助於我們正確回答歷史主觀題。

2020高考歷史主觀題分類及方法指導相關文章;

1高考歷史題答題技巧總結。2020

2.高考歷史主觀題分類指導。

3.2020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4.2020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5.2020高考歷史沖刺答題技巧

6.高考歷史改革答題技巧

7.高考歷史十類題型解題方法指導

8.2020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9.2020高考綜合答題技巧

10.高考歷史備考策略:主觀題要分“四步走”,註重“繼承與創新”

  • 上一篇:昆蟲醫學及其功能
  • 下一篇:北京電視臺有幾個頻道?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