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文: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沿革(2)

論文: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沿革(2)

這壹時期,中國的管理會計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第壹,團隊核算。通過班組核算和勞動競賽相結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蔣,1951;謝先林,1952)。團隊會計作為壹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會計,解決了西方責任會計難以解決的問題。第二,經濟活動分析。從65438年到0953年,中國開始普及“經濟活動分析”。班組核算只能反映問題,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必須依靠經濟活動分析。只有把班組核算和經濟活動分析結合起來,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班組核算”和“經濟活動分析”可以說是當時國內企業管理會計的兩大法寶(杜安,1998)。“經濟活動分析”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單純財務評價指標的局限,強調運用多元化的指標來評價經營活動。60年代初,我國大冶鋼廠開展的“五好”小指標競賽(Duang,1998)就已經體現了“平衡計分卡”的精髓。第三,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強調“比、學、趕、幫、超”和“與同行業先進水平的比較”。其基本思想是近年來在美國非常流行的“標桿管理”。此外,還有集中和分級管理的資金成本,生產成本表,群眾路線的成本管理和銀行在工廠等。,所有這些都有鮮明的特點(胡,2002)。另外,早在1951,《大眾會計》創刊號就刊登了王牧恒先生的文章,詳細介紹了成本行為及其與利潤的關系——“固定支出與可變支出”。遺憾的是,這篇文章在當時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7)。可見,中國學術界研究成本行為及其與利潤的關系,為時不晚。然而,這個問題作為壹個新生事物傳入中國,卻用了近30年的時間。

(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管理會計

1978之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在20多年的企業改革過程中,從利潤留成、盈虧包幹,到實行企業承包責任制,再到企業股份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整個改革思路都是沿著為企業放權讓利這個中心展開的。其本質是用權利換取效率。圍繞放權讓利的企業改革,為長期被舊體制束縛的生產力的釋放和經營者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提供了契機,也取得了壹定的成效。同時,政府在壹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場功能,市場機制開始發揮作用。湧現出壹批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具有壹定活力的國有企業,他們把目光投向市場和企業內部,向管理層索取效益。他們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的同時,把廠內經濟核算制度納入經濟責任制,形成了以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為基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會計制度。20世紀80年代末,與經濟責任制相適應,許多企業實行了責任會計和廠內銀行,由此,我國的責任會計進入了壹個高潮(喬,1997)。然而,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管理會計在90年代以前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企業內部,沒有明顯的市場特征。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河北邯鋼實施的“模擬市場,剔除成本”可謂是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應用的典範(劉,1996)。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中也有應用(王,2001)。

我們應該看到,管理會計並不是強制性的,是否應用,應用多少,完全取決於每個企業內部的意願和要求。企業內部的願望和要求從何而來?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外部政策驅動是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重要特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的外部壓力轉化為企業的內部動力是管理會計產生、發展和受到重視的根源。

(三)中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兩難”現象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為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我國會計學術界以極大的熱情引進、消化和吸收了大量的西方管理會計,出版了大量的管理會計教材。這些教材在普及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我國會計學術界就中西方管理會計在我國的借鑒和應用意義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大量論文散見於各種會計刊物,管理會計教材的內容和體系也日臻完善。還廣泛開展了與國外會計學術界的管理會計國際交流。因此,我國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然而,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繁榮景象的背後也存在壹些值得註意的問題,存在“繁榮中的尷尬”現象。關於管理會計的討論雖然很熱烈,但基本屬於從概念到概念,關於概念或定義的討論沒完沒了,空洞無物。研究的出發點往往不是問題導向,而是壹個空洞的概念,無法解釋管理會計現象,更談不上解決實際問題(8)。

同時,借助國際交流和信息傳遞的便利,會計學術界始終沒有擺脫引進西方管理會計理論的慣性。幾乎西方管理會計的新理論或新方法壹出現,就會被同步引入中國。這本身應該是好事,跟蹤學科發展前沿是必要的。問題是很多人做著同樣的重復性工作。雖然每年都有許多管理會計研究文章發表,但很少有原創性或研究性的(9)。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有不少文章倡導案例研究或實證研究方法,但也僅僅停留在“倡導”的層面,並沒有付諸實踐。雖然中國會計協會很重視這個問題,但是由於學術評價機制沒有解決,很難真正解決這個問題(10)。

三、管理會計的前景及啟示

總的來說,20世紀管理會計的主題基本上是圍繞著企業的增值展開的。只能揭示企業增值的結果,很難揭示增值的原因和增值能持續多久。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市場份額比利潤更重要,競爭優勢比市場份額更根本,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比競爭優勢更深遠。企業只有擁有核心能力,才能不斷獲得增值。因此,21世紀管理會計的主題應該從企業增值轉向核心能力的培育(胡,2001)。核心競爭力高度依賴於企業組織及其人力資源。21世紀,管理會計將“以人為本”,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構建其基本框架。這是未來管理會計研究的方向。

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和行為的特征。研究管理會計不能離開企業組織及其管理活動。我國的管理會計研究應立足於我國的企業實踐,超越“以會計為中心”的局限,運用各種理論和研究方法,研究和解決企業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總結企業管理會計的實踐經驗。以核心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立足中國企業實踐,跟蹤和借鑒國際經驗,基於實踐的研究將成為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的重要領域和發展方向。未來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重點是研究管理會計的實踐,通過研究找到壹種可以解釋、指導並應用於實踐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簡而言之,我們提倡“研究問題的本土化,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式的國際化”。

參考資料:

1,費文興:《西方管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

2.於::“現代管理會計是壹門有助於提高經濟效益的學科”,《中國經濟問題》,第4期,1983。

3.楊宗昌等:《西方會計發展簡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4.於:會計理論與現代管理會計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

安東尼A阿特金森,拉吉夫D銀行家,羅伯特S卡普蘭和S馬克楊,管理會計,普倫蒂斯霍爾公司1995。

6.胡:21世紀管理會議的主題變化,國外經濟與管理,第1期,2001。

7、H·托馬斯·約翰遜和羅伯特·S·卡普蘭,RELEVENCE LOST:管理會計的興衰,哈佛商學院出版社,1987。

8.李:論管理會計的前景,《會計研究》,第5期,1988。

羅伯特。測量制造業績效:管理會計研究的新挑戰,《會計評論》, 10月1983。

10,毛福根:管理會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羅伯特11。管理會計的發展,《會計評論》, 7月1984。

羅伯特。管理會計中實證研究的作用,會計,組織和社會,1986。

13、M. Bromwich和A. Bhimani,《管理會計:進化革命》,倫敦,CIMA,1989。

《管理會計:當代發展回顧》,世界出版公司,1991。

15、Anthony A.Atkinson、Ramji Balakrishnan、Peter Booth、Jane M.Cote、Tom格魯特、Teemu Malmi、Hanno Roberts、Enrico Uliana、吳斐,《管理會計研究的新方向》,《管理會計研究雜誌》,第9,1997卷,第64-108頁。

16,胡·:作業管理與企業管理思維創新,《中國經濟問題》第5期,1998。

17,葛家樹:論會計理論的傳承,《廈門大學學報》第3期,1981。

18、Michael D .Shields,1990年代北美人對管理會計的研究,管理會計研究雜誌,第9卷,1997,PP3-61。

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平衡計分卡:將戰略轉化為行動》,哈佛商學院出版社,1996。

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聚焦的組織:平衡的公司如何在新的商業環境中茁壯成長》,哈佛商學院出版社,2001。

21,胡:中國企業成本管理的制度變遷與解讀:1949-1999,《中國會計與財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22.姜:車間成本核算研究,新會計1951號11。

23.謝先林:天津劉長福集團經濟核算經驗介紹,工業核算,第9期,1952。

24.杜安:《冶金會計實務與探索》,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

25.喬:“為什麽國有企業應用管理會計能力弱”,《會計研究》,第4期,1997。

26.劉:以“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為核心,走集約化經營之路,理論學習參考1996No。10.

27.王:作業成本法理論與應用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版。

28.余:《余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

29.李:《管理會計研究》,立信會計出版社,1994。

羅伯特·S·卡普蘭和安東尼·阿特金森:《高級管理會計》(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普倫蒂斯霍爾,1998。

(本人:程瑞川)

註意事項:

(1)本文的基本觀點是,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因此,管理會計涵蓋了成本會計。為方便書寫,統稱為“管理會計”。如果說管理會計的定位是專註於服務於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那麽“會計從壹開始就是為了服務於經營管理而誕生的”(費文興,1990)。由此可見,會計從壹開始就是人們所說的“管理會計”。然而,本文忽略了20世紀以前的“管理會計”。

(2)1957更名為全國會計師協會。

(3)在國外,以成本會計或管理會計或成本與管理會計命名的作品內容沒有顯著差異。

(4)卡普蘭在《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中盡量減少了數學分析方法的應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擅長數學分析並壹度大力提倡的卡普蘭,在管理會計研究中已經轉變了觀念。

(5)管理會計無論是追求“效率”還是“效益”,只是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同,本質是壹樣的。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環境下,企業的高“效率”自然會轉化為高“效率”,而在產品供大於求的環境下,企業的高“效率”首先要經過市場的檢驗,才能轉化為高“效率”。所以,無論是追求效率還是效益,管理會計都是圍繞“效率”展開的。

(6)1984之後,中國開始重視市場體系的建設。為什麽國家分別在1984和1986頒布了《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和《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因為當時我國正在實行企業利潤留成制,利潤責任制,第壹步“利改稅”,第二步“利改稅”,承包制等經濟責任制在全國國有企業中廣泛推廣。這些都需要國家來規範企業的成本管理活動。因此,《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和《國營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可以看作是國家為配合企業改革和稅制改革而建立的企業成本管理制度。

(7)我以為這篇文章壹定是根據美國的資料寫的。經與作者王牧恒先生聯系,確認此文為王牧恒先生獨立思考的產物。

(8)大量的文章集中在管理會計的對象、理論體系、能否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是否適合中國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系等方面。這些文章往往是“大題目小任務”,甚至是“大題目無所事事”。

(9)作者本人也壹直在反思自己,好在文章不多,不會制造更多的“文字垃圾”。然而,當筆者看到仍有許多毫無新意的“淺薄”或“初步”的文章問世時,心中仍充滿憂慮。因此,作者提出“研究成果”包括發表在雜誌上的和發表在市場上的。筆者更關註市場上公布的成果,即通過演繹管理會計的概念,借助企業的力量,介入企業管理的實踐,提高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

(10)因為很多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者還需要評職稱。案例研究或者實證研究需要大量時間,壹年左右不壹定能發表壹篇論文。在我國,職稱評審重在論文數量而非質量。

編者按:

管理會計作為管理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微觀經濟實體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作用和影響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是現代企業實施科學管理的有效工具。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現代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會計的科學應用和實施對於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於此,本刊從今年第壹期開始開設“管理會計”專欄。其第壹宗旨是推進現代管理會計學科體系建設,密切關註全球管理會計的最新發展,結合中國具體實踐,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管理會計學科體系;二是積極推動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目前,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推廣應用還不普遍,影響它的因素很多,其中理論與實踐結合不暢是管理會計應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我們希望從事管理會計研究的學者能夠認真地在實踐中推廣和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這樣,管理會計才有生命力。(完)

  • 上一篇:歷史上失蹤的日子都是什麽時候?
  • 下一篇:朝鮮邊境外的歷史記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