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州的歷史沿革

高州的歷史沿革

“高州”這個地名幾乎就是從“高良縣”演變而來的。相傳高梁縣因高州市姜草鎮唐寅的高梁嶺而得名。《讀史記劄記》載:“高梁山,本名高梁,因山青水秀,夏如秋,故名高梁。”高州正式定名為南朝梁朝。

在唐堯虞舜時期,公元前26世紀初至公元前20世紀初,高州屬於南方。夏商周秦時期,約為公元前265438年+0世紀初至公元前256年,今高州屬百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設立南海、桂林、項峻。現在高州屬於桂林郡。秦亡後,南海郡太守趙佗取桂林、為南越吳王,至西漢初年,高州即今南越之國。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年(西漢丁原第六年),南越國被漢滅,分南海、蒼梧、玉林、合浦、交趾、九鎮、日南、朱雅、郁二郡。今天的高州屬於合浦縣的高良縣。

147年(東漢元年),合浦縣劃歸快樂縣;168年(東漢建寧元年),高星縣改為高良縣,廢;220年(建安二十五年),高良郡分作高良郡治四平郡,吳友利分作高星郡治光華郡,均屬廣州。現在高州屬於廣州高星縣(高星縣領導光華、楊沫、海安、西平、華坪縣;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見右下方地圖集),廣泛流傳於今陽西西部、今陽春楊沫、今恩平海安或臺山,西平及文化平均不詳。不知道今天的高州屬於哪個縣。

280年(西晉太康元年),吳滅,高梁、兩縣仍歸吳統治。太康時,快樂縣撤銷,並入高良縣。

南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今高良縣隸屬高州(當時高良縣轄四平、安寧、楊沫、洛州、西工、平定、禽鄉;四平在今恩平,和平在今陽江,楊沫在今陽春,洛州在今化州,西工疑在今陽春,平定和禽鎮不詳;時至今日,高州還不知道屬於什麽郡,懷疑屬於西部和西南部的洛州郡。東北下屬的海昌縣。

齊,除西南角屬越州樂郡或永寧郡外,其余同宋。

梁大同中學(公元528年),梁平李東設在高州,治州在今陽西縣。南朝梁大同中學(公元530年)設在電白縣,縣治在高州長坡老城,屬高州。同時,在今天的化州,羅州縣升為羅州,現在高州市的西部和西南部隸屬於羅州的高星縣;北部屬龍州梁德縣;中東部屬高州電白縣、海昌縣,南部屬高州南壩縣。

陳永定二年(558),設武德郡(隋改稱梁德),在今高州東安鎮梁德市場旁,轄今高州北部和理中州梁德縣。至此,高州中東部分屬高州電白縣,南部屬高州南壩縣,西南部和西部屬羅州石龍縣,北部和東北部屬龍州梁哲縣武德縣和高州海昌縣。

隋朝黃凱九年(589年),廢電白縣、海昌縣兩縣設在電白縣,廢連江縣、南壩縣兩縣設在南壩縣連江縣,劃歸高州。高州仍設在高良縣(今江西陽西)。明成祖十年(590年),石龍、吳川、茂名三郡劃歸費高星郡(明成祖十八年加茂名郡),三郡全部劃歸洛州。現在高州屬於中東部電白縣,南部南壩縣,西部茂名縣,北部梁德縣。隋大業三年(607年),高州、洛州被廢,復置高良郡,置之(今江西陽西),廢州為永熙郡。當時的電白縣(今高州中東部)、南壩縣(今高州南部)、茂名縣(今高州西部)屬高良縣,梁德縣(今高州北部)屬永熙縣。

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分盤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陡置高州治高良,移治良德。天寶初(742),高州稱高良縣,盤州稱潘楠縣。

侯亮開平元年(907),茂名縣改名為尚月縣,隆德三年(923),茂名縣屬南漢。

宋開寶五年(872),廢州,郡屬高州。景德鎮元年(1004)屬鬥州。三年(1006)仍屬高州。

傅園屬高州,大德八年(1304)來治高州道(茂名縣)。清朝明朝時期,高州府轄化州、茂名、信宜、電白、吳川、連江(稱石城),屬雷島、萊文,轄茂名縣。由於高州轄區面積大,地理位置優越,被稱為廣東司夏府的首府,茂名縣是粵西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註:高州府不等同於今天的高州市。)

民國時期撤府(高州府),留縣(茂名縣),即現在的高州市主體。茂名縣先後隸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第十三行政區高磊路、路楠路行政區。

新中國成立後,茂名縣先後隸屬於南路區、高麗區、粵西行政區和湛江區。

1958年9月至10年9月,茂名縣南部原關公鄉、梅花鄉、澳頭鄉納入茂名市。將原梁瀟鄉劃入電白縣;原石鼓鄉的南盛、鰲頭鄉的石蘭、龍首鄉被劃入化州縣。同年5438年6月+065438年+10月茂名縣、信宜縣合並為毛鑫縣,65438年2月毛鑫縣定名為高州縣。

1961年4月,高州縣分為高州縣和新沂縣兩縣,高州縣隸屬湛江特區。

1983年實行市縣體制,高州縣隸屬茂名市。

1993年6月撤縣設市,高州縣改為高州市,由茂名市管理。5438年6月+同年2月,撤縣設市儀式正式舉行。

  • 上一篇:中國建設銀行概況
  • 下一篇:地理史統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