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李大釗、詹天佑資料

李大釗、詹天佑資料

詹天佑簡介:

詹天佑(1861 2009年4月26日–1965438+2009年4月24日),廣東南海人,中國第壹位鐵路工程師,負責建設京張鐵路等工程,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天佑於1861年(清鹹豐十壹年)出生於壹個普通茶商家庭。小時候,詹天佑對機器很感興趣,經常和街坊的孩子們壹起用泥土制作各種機器模型。有時候,他會偷偷把家裏的鈴鐺拆開,擺弄裏面的部件,提出壹些連大人都回答不了的問題。65438年至0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赴香港報名參加清政府舉辦的“幼童出國預備班”。考試通過後,父親在壹張出國證明上畫了壹張紙條,上面寫著“若有疾病生死,大家相安無事”。此後,他離開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能”的理想來到美國求學。

在美國,出國預科班的學生們目睹了北美和西歐科技的巨大成就,驚嘆於機械、火車、輪船和電信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有些同學對中國的未來持悲觀態度,但詹天佑卻堅定地說:“未來,中國也會有火車和輪船。”抱著為祖國繁榮而努力學習的信念,他刻苦學習,以1867的優異成績從紐黑文畢業。同年5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業為鐵路工程。大學四年,詹天佑學習刻苦,畢業考試成績名列第壹,成績優異。1881年,中國回國的120名留學生中,只有兩人拿到了學位,詹天佑就是其中之壹。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情地準備把所學知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清政府洋務學堂的官員迷信外國,在修建鐵路時壹味依賴洋人,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送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1882 11被派往旗艦“吳恙”號擔任駕駛軍官,指揮演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岷江,蓄勢待發。然而,掌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張茹卻置若罔聞,甚至下令:“不準先開火,違者即使勝利也要斬首!”這時,詹天佑私下對“吳恙”號船長張誠說:“有許多別有用心的法國軍艦。雖然我們接到了不首先開火的命令,但我們絕不能提前采取預防措施。”由於詹天佑的警告,吳恙非常警覺,準備戰鬥。當法國艦隊發動奇襲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冷靜機智地指揮著“吳恙”號從左至右前進;躲避敵人炮火,奪取戰機,用尾巴轟擊法國指揮艦“沃爾特”號,險些炸死法國海軍遠征隊指揮官。對於這場海戰,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的紫林西寶,也不得不在不同的地方感到驚訝和稱贊:“西方人沒想到中國人會打得這麽勇敢。在“吳恙”號軍艦上的五名學生中,詹天佑是最勇敢的。他面對敵人無所畏懼,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壹如既往的冷靜,他鼓起勇氣在水中救了很多人……”

從戰後到1888,詹天佑幾經波折,調入中國鐵路總公司任工程師,這是他投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考驗。當時天津到山海關的津冀鐵路修到灤河,還要修壹座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沈積物很深,遇到漲水和急流。鐵路橋由號稱世界壹流的英國工程師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了日本工程師做包工頭,也不行。最後德國工程師出來了,很快就被打敗了。詹天佑讓中國人自己做,負責該項目的英國人無奈,只好同意詹天佑嘗試。

詹天佑是壹個認真踏實的人。在分析總結了三位外籍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他穿上工作服和工人們壹起進行了實地調查,並做了近距離調查(P116)。夜晚,借助昏暗的油燈,對灤河河床的地質結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分析和反復的比較,最終確定了橋墩的位置,並大膽決定采用壹種新的方法——“氣壓沈箱法”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真的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壹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都無法完成的大問題。

詹天佑首戰告捷後,馬上就遇到了更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中國第壹條鐵路——京張鐵路。英國和中國都想幹預,但由於俄羅斯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嘗試失敗了。英俄使節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是俄羅斯工程師自己修的,那就與英俄無關了。”他們認為,這樣壹來,中國就不可能修建鐵路了。在這個關鍵時刻,詹天佑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建設京張鐵路。消息傳來,壹些帝國主義者和英國報紙諷刺說:“能在中國修建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在子宮裏出生呢!中國人想在沒有外國人的情況下修建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50年。”他們甚至攻擊身為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的詹天佑“傲慢”、“不自量力”。迫於壓力,詹天佑堅持不任用外籍工程師,並說:“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壹路走來工作都要依靠外人,我感到慚愧!”“中國已經覺醒了,中國人會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修建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和選線工作開始。詹天佑背著測量隊和儀器,沒日沒夜地在崎嶇的山上跑來跑去。壹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在八達嶺地區咆哮著,夾帶著沙塵呼嘯而過,讓人睜不開眼睛。勘測隊匆忙完成工作,填好測量數字,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筆記本,翻看數字,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了,”測量員回答。詹天佑認真地說:“技術的第壹要求是精準,不能有壹點含糊和輕率。像‘大概’和‘差不多’這樣的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師之口。”然後,他拿起儀器,冒著風沙,吃力地再次爬到巖壁上,仔細復測,糾正了壹個錯誤。當他下來時,他的嘴唇凍得發紫。

很快,勘探建設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和青龍橋,有重疊的山脈和陡峭的墻壁掛著巖石,將開辟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超過1000米。經過精確的測算,詹天佑決定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鑿,在山的中間開壹口大井,再在井內從南北兩端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挖坑的時候,用手挖了很多石頭,把噴湧的泉水壹個個挑出來。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沒有架子,和工人們壹起挖石頭、挑水,滿臉都是泥和汗。他還鼓勵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和自己的錢修建的第壹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敗,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成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困難,保證列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創造性地利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區陡峭的青龍橋路段設計了壹條人字形線路,減少了隧道開挖和坡度。列車到了這裏,會配合兩臺大功率機車推拉,保證列車上坡安全。

詹天佑曾對整個工程提出三點要求:“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經過工人們的幾番鬥爭,京張鐵路終於在9月1909通車。原計劃六年完工,卻提前四年完工,工程造價只有老外預估的五分之壹。壹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向詹天佑致敬。但詹天佑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壹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榮耀應該屬於每壹個人。”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繼任粵漢鐵路監理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程學博士學位,並要求他親自赴美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投入祖國的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壹榮譽。

辛亥革命後,為了振興鐵路事業,詹天佑與同事成立了中國工程學會,並升任會長。在此期間,他對年輕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註了大量心血。除了以身作則,他還鼓勵年輕人“為發明而努力學習”,並要求他們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沽名釣譽”。以誠取人,不以己為鑒。"

詹天佑從事鐵路行業30多年,當時的中國幾乎每壹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晚年積勞成疾1919。周恩來同誌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稱他是“中國人民的光榮”。

在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期間,制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準,並致函政府要求全國采用。我國現在還在使用的4英尺8英寸標準軌距、詹尼車鉤(又名江尼車鉤、鄭車鉤,由美國人埃利·詹尼創造)都是詹天佑提出的。此外,詹天佑還註重鐵路人才的培養,制定了工程師晉升和調動章程,明確規定了工程師的考核和要求,規定工程師的報酬與考核結果掛鉤。京張鐵路培養了中國很多工程師,詹天佑制定的考核規定也成為中國其他鐵路模仿的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被宣彤授予工程學者,並擔任留學生主考官。1910任廣東商業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工程師,1912任漢粵川鐵路公會,負責粵漢、川漢鐵路建設。此後壹直住在漢口俄租界鄂哈街9號(現為51洞庭街)。同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並當選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1913年被政府任命為交通部技術主管,1914年被授予二級寶光嘉禾章。1916,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作為協約國監督的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被派往海參崴和哈爾濱。4月因病返回漢口,4月24日病逝,享年59歲。

詹天佑和他的妻子譚菊珍被安葬在張靜路的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修建詹天佑紀念館。

李大釗的壹生

李大釗(1889-1927),1889年10月29日出生於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七歲入相書讀書,1905年入永平府中學,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專。年輕時目睹帝國主義侵略下民族危亡、社會黑暗的局面,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決心為苦難深重的中國尋找出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後,他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國難和人民的苦難。1913年,韓芬前往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日本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21條亡國條件後,參加留日學生聯合會愛國鬥爭,向中國發出《告國民父老書》。這時,我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1916年回國後,他積極參加新興的新文化運動。他在《青年》壹文中,號召青年人“打破歷史的枷鎖,滌蕩歷史的汙穢,創造民族的新生活,拯救民族的青年”。他積極抨擊以孔子為偶像的舊倫理道德,與當時推行孔子以維護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大釗同誌。他逐漸明確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1917年至1919年,他發表了許多熱情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與資產階級改良派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在思想界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後任經濟學教授,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編輯部工作。這年年底,他與陳獨秀等人創辦《每周評論》,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幫助北大學生創辦了《國民》、《新潮》等刊物。隨著大釗同誌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1920年3月,大釗同誌在北京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在他的影響下,許多年輕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壹些人成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活動家,如鄧中夏和高。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也受他的影響。大釗同誌為中國的建立而奮鬥,是我們黨的主要創始人之壹。

1921年中國成立後,大釗同誌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上,他們都當選為中央委員。1924年底,任黨的北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誌到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和東北的廣大地區開展黨和團的工作,先後開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鬥爭。1922年受黨的委托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談判國共合作,1924年參加領導廣州國民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為建立民族革命統壹戰線和實現第壹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1925年孫中山先生北上病逝,五卅運動期間,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他積極開展廣泛的統戰工作,領導改組後的國民黨北京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他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和輸送大批幹部。他大力支持當時在南方壹些農村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但也開始向北方蔓延,並撰文論述了發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還註意擴大革命運動在軍隊中的影響,這對馮玉祥將軍保證參加北伐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釗同誌作為壹個具有高尚品德的學者和革命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尊重,這是他有效開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重要條件。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反對日本等國要求收回大沽口的集會,並在遭到段政府殘酷屠殺的皖系軍閥段政府門前請願。慘案發生後,大釗同誌繼續領導* * *與國民黨北方組織的鬥爭。不久,馮軍閥張的軍隊進京,白色恐怖更加嚴重。次年4月6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張逮捕了包括大釗同誌在內的80多人。大釗同誌被折磨。在監獄和法庭上,他總是義正言辭,不屈不撓。4月28日,惡毒怯懦的敵人不顧輿論的反對,分裂了大釗、譚祖堯、鄧、謝、莫同榮、、張伯華、李蔭璉、楊景山、範鴻時、謝、陸幼瑜、華英、張翼蘭、閻振三、李坤、吳平第、陶、鄭沛等同誌。大釗同誌被執行死刑時無所畏懼。他第壹個走上絞架,平靜地死去。那時候,他還不到38歲。

李大釗同誌的靈柩已停放在玄武門外的壹座廟裏多年了。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人和許多社會知名人士發起為大釗同誌舉行葬禮,並將靈柩安葬在象山萬安公墓。大批學生、工人和市民冒著白色恐怖參加葬禮,形成了壹場英勇的示威運動,許多參與者因此被捕甚至被殺害。

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誌的部分著作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從未出版過。直到1959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更新的《李大釗詩選》。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10多萬字的《李大釗文集》。

李大釗同誌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是無限忠誠的。他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建和發展的無畏奉獻將永遠是所有革命者的光輝榜樣。大釗同誌和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了,但他們的犧牲並沒有阻止中國革命。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鮮血中延續,直到取得偉大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誌的功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和崇敬。

  • 上一篇:李時珍與本草(5)
  • 下一篇:搜索壹下被欺負的中國近代史關於語文五年級手抄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