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玄武湖是怎麽形成的?

玄武湖是怎麽形成的?

玄武湖古稱桑波。原來只是斷層形成的沼澤濕地,湖水來自中山北麓。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將水引入宮媛的後湖,玄武湖開始形成壹個湖。玄武湖又被稱為“後湖”或“北湖”,因為它位於燕雀湖和宮城的北部。秦始皇滅楚後,金陵改為秣陵郡,玄武湖改名秣陵湖。因漢代秣陵校尉姜葬於此湖,孫權為免其祖父隱姓埋名,取名“江陵湖”。劉宋元元嘉初年,對玄武湖進行大規模疏浚,疏浚淤泥堆積成壹座水上孤島。這些島嶼中最大的是蓬萊、方丈、瀛洲,合稱“三神山”。也許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涼州、周桓和潁州的前身。相傳劉宋至元二十五年(448年),“黑龍”兩次出現在湖中(大概就是現在的長江華),故改名玄武湖。六朝時期,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樂園。宋大明三年在湖上建上林苑,南岸建樂遊園和園。齊大明時期,武帝經常半夜出獵,或去中山陵,或去幕府山,由數萬名身著嚴服的宮女陪同。當他黎明回來時,他只聽到壹聲雞叫。“玄武湖玉漏,提醒我雞啼繡”這句話,就是源於此。至今,吳渺城門附近還有壹個雞鳴的地名。歷史上的玄武湖也是訓練和檢閱水軍的中心基地。宋孝武帝兩次閱水師在湖上時,還稱昆明湖、蓮湖,但民間稱之為飲馬堂。陳開國十年,看軍湖時,旌旗遮天,鼓角喧天,兵十萬,船五百艘,蔚為壯觀。後人唱道,“五百船十萬兵登高閱軍陣。”要知道戰艦應該是有牙齒的石頭城。湖上秋日空,絲竹枝頭,河頭滔滔擊鼓。“玄武湖在歷史上遭到過兩次破壞,壹次是隋文帝年間,壹次是宋神宗年間。公元589年隋文帝滅陳楠後,下令夷平建康城,以石頭城為江州府,在楊迪帝時改為丹陽郡。隋唐時期,揚州府由金陵遷至廣陵,南京府的設置壹度被取消。隨著首都北移,玄武湖逐漸被忽視,甚至被廢棄。這裏不再作為唱歌、跳舞、閱兵的場所,而曾被用作放生池。玄武湖的輝煌消失了200多年第壹次。唐代詩人李白曾說:“國亡則春草長,出宮則無古丘。空湖過後,波濤為江州嘆息;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調任江寧知府,主張“還湖還田”。從此,南京被雨打中的噩夢揮之不去。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大大擴大了南京城的範圍。玄武湖成為南京城東北墻外的護城河,湖面只有六朝時的1/3。此外,在中州(涼州)還修建了黃冊庫,作為明政府存放全國戶籍的禁地,普通百姓不得隨便入內。當時人們有“潁州近在咫尺又要去齊,島在半空。”這是壹個寓言,只有空中樓閣才有低低的夕陽。1911年,玄武湖被辟為公園,然後開玄武門,修了壹條綠色的彩虹堤連接湖面。玄武湖成了南京著名的旅遊區。1964年,該門按濟南大明湖風格重建,並作為景區標誌壹直保留至今。

世紀回顧

玄武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2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先秦至西漢玄武湖,分別稱為秣陵湖和江陵湖。南朝時期,玄武湖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因帝王四神布局需要,又因宋元嘉年間湖中兩次出現所謂“黑龍”,故湖名改為“玄武”。東晉至梁朝,玄武湖先後有昆明湖、飲馬塘湖、蓮湖、西烏湖、蓮霧湖等名稱。隋唐以後,玄武湖隨著都城北移而逐漸衰落。宋熙寧八年(1075),江寧知府王安石準許宋神宗疏湖增地,玄武湖就這樣消失了200多年。經過元大德五年(1301)到鄭錚三年(1343)的兩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現在南京地圖上。玄武湖的命運在明朝再次改變。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選擇玄武湖作為明朝中央政府黃皮書的存放地,修建了後湖黃皮書庫(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檔案館)。玄武湖從此作為禁地與外界隔絕了260多年。明朝亡後,玄武湖重新對外開放,清朝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此遊覽並留下詩詞。清朝同治以後,玄武湖有了壹些園林建築。兩江總督曾國藩重修涼州湖廟,並在湖中央加建亭子、大仙樓、觀音閣、蓮花廳。晚清大臣左還修建了連接孤嶺和涼州的長堤,解決了遊覽玄武湖時“須從應急門出,令船行”的不便局面。清元年(1909),段方、張開門(今玄武門),修築新堤,擴大湖中綠地,許建陶公閣、湖山觀光樓。民國時期玄武湖開始有了相應的管理機構,並於1928年9月更名為“五洲公園”。1934年4月,五洲公園更名為玄武湖公園,綠化面積進壹步擴大,花卉品種增多。宣武堂、諾娜塔、上海抗戰紀念塔等壹批建築相繼落成。解放後,人民政府對玄武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遷出了湖民,廣泛種植花草,增加了更多的景點,面貌煥然壹新。現為江蘇省文明景區示範點、江蘇省環保教育基地、南京市三星級公園、南京市青少年綠色環保教育基地。2005年底,景區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 上一篇:大秦賦《妻離秋》最大贏家:女人的格局有多重要?
  • 下一篇:東關街歷史街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